单田芳老师,那个刻在我童年耳朵里的声音

单田芳老师,那个刻在我童年耳朵里的声音

早上上班通勤的路上,听到一本书的解读,书的名字是《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一下子将记忆打开了,那个沙哑的声音,曾经伴随了我的童年,并一直影响到我对文字和语言的使用习惯,到现在。

我生于河南一个朴实平原村庄,那是1986年正在收割麦子的炎热时刻。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所以我这个家庭是当时那个年代中国广大农村常见的家庭组合方式。

那时,电视都还是个稀奇的东西,以至于在九十年代初,我们家里那台14英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是全村的第一台电视机。那时的供电不足,每到夜里,农村都要拉闸限电,以便为了支持城里的发展。每每到了夜里,作为全村唯一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我们家就成了全村人的集聚地。尽管没有电,但是父亲和哥哥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电瓶,在白天给电瓶充电,在夜晚没电的时候,就用电瓶启动电视。

从那时起,哥哥就对所有的电器充满了无比的好奇心,他背着父亲偷偷将家里所有可以找到的电器全部拆装了无数遍,哪怕是手电筒也不放过。电器,作为那个时代最为珍贵的家庭购置,成了哥哥以后人生事业发展的启蒙,以至于现在哥哥还在从事家电维修。然而,他也难免会有失手拆了却装不回去的时候。

我那时对收音机特别着迷,每天中午十二点,总会有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尽管后来很久之后才知道单田芳老师是谁。可是,因为哥哥不断对电器的破坏性研究,最终的结果是父亲对我听收音机也持一种不支持不反对的消极态度。这样,倒不是我无法听收音机了,而是没人再为我买电池了(那时的收音机是一个跟砖头大小一样的黑色盒子,用两节最大号的电池)。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每天中午,在村头(我家正好在村庄的一头)一家农舍的门楼里,一个穿着破旧的孩童,蹲在地上,一手拿着筷子从凳子上的碗里扒拉面条,一手举着一个收音机紧紧的贴在耳边。人蹲在地上,碗放在一个小凳子上,这样的高度方便吃饭(不要问我为什么不坐在凳子上趴桌子上吃饭)。将收音机放在耳边,是因为收音机的电池没电了,只能贴近耳边才能勉强听到声音。

以至于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偶尔回到那个小小的村落,遇到村里的老人时,他们还能讲起那时候他们从地里干活回来看到一个流着鼻涕的孩童举着收音机的滑稽样子(我想,所谓流着鼻涕的描述,大概只是一种对孩子的象征式描述,不是当时的具体场景吧)。然后,我喜欢听收音机,喜欢听评书的爱好,就在村里不胫而走。

到后来,或许是因为总有村里人向父亲询问,为何我要紧贴着耳朵听收音机,这个奇怪的举动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后来父亲就开始给我更换电池了。曾经,父亲也一度很担心我会因为听收音机而影响学习,但是我一直保持的班级前三名成绩,渐渐打消了父亲的顾虑。一直到我离开村庄独自去离家二十公里的县城读初中时,才渐渐戒掉了听评书的习惯。

这一晃,整整二十年过去了。我现在回想,有很多单田芳老师演绎的评书内容都记不清了,不管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哪怕是评书名称也都难以转述了。但是,他那独有的嗓音,特别是关于马蹄声的演绎,至今都犹在耳旁。

单田芳老师,那个刻在我童年耳朵里的声音

我想,我对文字的喜爱,对演讲的从不畏惧,应该就是那时候每天中午半个小时的贴耳收音机种下的。其实,我儿时是一个结巴,尽管不是特别严重。但是,有一段时期,只要一紧张或者一生气,就会开始结巴。可是,后来就那样悄悄地自愈了。或许,这个要归功于单田芳老师吧。

有时候,时光就是这样。有太多的东西,只是留在了光影里。只有一些斑驳的碎片,不经意地随着成长散落在走过的时间里。

现在的00后、甚至90后应该都不知道单田芳老师了,或许偶尔在乘坐出租车的时候,会听到哪个评书爱好者师傅放上一段吧。现在可供消遣的东西太多,无论是游戏的大千世界,还是微信群里的段子横飞,所以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现成的所谓乐子。

只是,那些单纯的守候和等待,那种每天中午抱着碗和收音机一起度过的无数个30分钟,那种为了昨天那句“且听下回分解”而魂不守舍的期待,却再也难以找回来了。不过也好,因为那些美好,一半是如单田芳老师这样的老艺术家们留下的,一半是童年那个特殊的时光间隔留下的。

今天,总比昨天的选项丰富,明天,又会比今天更加多彩。时间唯一的好处,就是从不停留,更不会回头,一直向前。那些被抛到脑后的,再多的忧伤也会慢慢消散,最后都会转变为一种淡淡的回忆,刻在时间的光影里,被人生慢慢贮藏。

等我的孩子长大,他们谈论的或许是变形金刚、玩具总动员、小猪佩奇们。就如同我今天回忆的单田芳老师一样,这些都是时间给予我们的,所以早就被我们刻在了自己的时光里。

没有遗憾,更没有悲伤,哪怕已经近二十年没有再听过单田芳老师的评书。但是,因为他曾经在我的童年里出现过、停留过,或许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了。

感谢那个淳朴的时光,以及那段时光里出现的所有人和事,是你们让我的时间光线可以逐渐绵延、婉转。

单田芳老师,那个刻在我童年耳朵里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