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馬未都錯過的宣德瓷,不是一個,而是一摞!

收藏:馬未都錯過的宣德瓷,不是一個,而是一摞!

宣德時期留下了很多的瓷器,過去收藏者的心目中,都認為這些宣德瓷器十分重要,誰要是擁有一件宣德瓷器,根本就瞧不上清朝的官窯,所以就有了“十清不低一明”的說法。

收藏:馬未都錯過的宣德瓷,不是一個,而是一摞!

但是到今天,明朝的瓷器就不抵清朝的了,為什麼呢,因為今天的人審美普遍偏低,喜歡清朝那種淺顯的審美。過去對宣德官窯瓷器的看重是看它的胎,紋飾,工藝等等,但這些所有的細節都對又都不對,比如永宣時期的青花瓷器細沙底。

收藏:馬未都錯過的宣德瓷,不是一個,而是一摞!

收藏名家馬未都對此深有感受,曾經歷過一個青花瓷器細沙底的故事,現在聽起來也是別有意思。七幾年的時候,沒有人懂得怎麼去鑑定瓷器,能夠懂得鑑定瓷器的人在全中國十個指頭都數得過來,就那麼幾個人。大家對這些東西沒有感受,也不需要去辨識它是什麼時期的東西,只要知道它是老的就行了。那個年代老的都賣不動,不值錢,新的更沒人買,也就沒有人去造假了。

收藏:馬未都錯過的宣德瓷,不是一個,而是一摞!

一次一位老先生講課,說怎麼去辨認永宣瓷器,有底下帶釉的,也有不帶釉的細沙底,拿起來手一摸,跟小孩屁股似的,滑溜,這就是真的。馬未都來得不早不晚,前後都沒聽見,就聽見“細沙底摸起來跟小孩屁股似的”這一句。

後來下鄉去到山西,看見集市上有人賣一摞盤子,拿起一個用手一摸,真的跟小孩屁股似的,特別滑,挨個模一遍,每個都一樣,很細膩。但是不敢一摞都買回來啊,當時雖然便宜,全部買下也就幾十塊錢,都買下來也受不了啊,先買一個試試。

收藏:馬未都錯過的宣德瓷,不是一個,而是一摞!

買回一個讓老先生看看,老先生一看問你哪買的,讓你撞上了,小子,你發財了,這東西是宣德的。馬未都一聽愣了,說那還有一摞呢,我得趕緊趕回去。

今天的交通很方便,很多時候當天就能打個來回。但當時那種交通跑一趟山西,來回折騰,回來半個月就過去了,等再回去,再也沒機會找到那個人了。

收藏:馬未都錯過的宣德瓷,不是一個,而是一摞!

後來這馬未都像祥林嫂一樣,一直唸叨這個事,感嘆當時學藝不精啊,要是心裡有譜,把這一摞都買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