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嚴重痛不欲生?每天5分鐘,按一按,比吃藥管用,在家就能治

溼氣嚴重痛不欲生?每天5分鐘,按一按,比吃藥管用,在家就能治

進入春季,天氣多屬潮溼,內外夾攻,人體就較易“溼重”。具體表現為倦怠、手重腳重、食慾下降。由於溼氣停滯於體內,故症狀多為身體沉重、四肢睏倦、乏力或頭重等。如果溼氣延伸至關節,便會出現疼痛或活動不便等風溼症狀。中醫認為,脾虛溼困時應健脾祛溼,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下面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如何祛溼吧!

從哪些部位看出我們有溼氣?

1、耳朵

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常常表現為耳鳴甚至耳聾。

此外,很多人的脾胃不好,是由過度勞累或情緒引起的。尤其是夏天,肝火旺盛,人往往易怒。脾胃失調的人,春天常常覺得身上沒勁兒、手腳冰涼、有時還會拉肚子。脾胃受傷五臟都遭殃。

2、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另外,脾和人體液的吸收關係很大,如果常出現眼睛紅腫、臉腫等現象,也可能是脾的問題。

溼氣嚴重痛不欲生?每天5分鐘,按一按,比吃藥管用,在家就能治

3、鼻子

脾胃的經脈和人的鼻子相連。鼻腔乾燥、嗅覺失靈、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鼻翼發紅的人,多有胃熱;鼻頭髮青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

4、口唇

一般來說,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乾溼適度,潤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乾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齦腫痛等症狀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關。另外,睡覺時會流口水,也是脾氣不足的表現。

上述症狀只是身體受不了溼氣的壓迫而表現出來的,溼是一種亞健康狀態,雖然剛開始不嚴重但是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乃至會引發嚴重的疾病。生活中常見的冠心病,糖尿病,心臟病,甚至是惡性腫瘤都是溼氣造成的,溼氣對人的危害簡直觸目驚心!下面讓我們來合力祛溼吧!

溼氣嚴重痛不欲生?每天5分鐘,按一按,比吃藥管用,在家就能治

打開這些“排溼”開關,擺脫溼氣煩惱

1、關元穴

這個穴位在我們肚臍下面三寸的位置,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中脘穴這個穴位在腹部的正中線,肚臍上面四寸左右的位置。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緩解胃部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例如腹瀉、拉肚子以及胃潰瘍等等。

2、解溪穴

這個穴位在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溼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能夠有效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最好能夠每天艾灸十五分鐘左右。

3、合谷穴

這個穴位的取穴方法主要就是將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對著另一隻手的虎口,然後屈曲按下,指尖的位置就是合谷穴,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

溼氣嚴重痛不欲生?每天5分鐘,按一按,比吃藥管用,在家就能治

4、足三里穴

這個穴位在外膝蓋下面三寸,也就是在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之功能。

5、隱白穴

這個穴位在腳上大腳趾末節的內側,距離腳趾甲的距離大約是0.1寸左右。隱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對此穴位進行艾灸,能夠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溼的作用。

6、曲池穴

這個穴位位於肘部,尋找穴位時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此穴是大腸經的合穴,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很好地起到調理氣血以及祛除風溼的作用,如果身體容易出現煩悶以及手麻的情況,對這個穴位艾灸能夠很好地改善血液循環及不適應的情況。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方法雖然對於溼氣有一定的預防和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的溼氣,而且花費的時間會很長, 對於一些工作忙碌,體內溼氣重的朋友來說,這樣的方法就不是很合適了。

溼氣嚴重痛不欲生?每天5分鐘,按一按,比吃藥管用,在家就能治

祛溼小妙招: 通用的祛溼食物

1、薏米

溼熱比較重的話可以選擇薏米,因為薏米是比較偏涼性的,它可以清利溼熱。但如果是寒溼的朋友,建議不要多用薏米,不然就會太寒涼,孕婦也是不可以用薏米的。

溼氣嚴重痛不欲生?每天5分鐘,按一按,比吃藥管用,在家就能治

2、茯苓

茯苓是非常平和的一樣食材,它可以健脾,不寒涼也不會讓人上火,各種人群都可以用。可以用茯苓粉蒸雞蛋吃,也可以打成粉末每天吃幾勺,最好是調在稀飯裡面,因為它是不溶於水的,或者和蜂蜜一起調勻吃也可以。

3、荷葉

夏天的時候用荷葉是非常好的。如果溼氣特別重,經常頭覺得昏沉、頭很重的感覺,這種情況可以多用荷葉。

4、赤小豆

可以在冬天的時候多用它。赤小豆可以幫助我們去除我們身體心肺的溼氣,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也是很適用。可以把它跟薏米煮粥喝,這樣可以很好的跟薏米形成一個互補。如果是體質偏寒的朋友,就可以赤小豆多一些,薏米少放一些。

5、陳皮

從祛溼這一點來說,陳皮是燥溼。所以如果身體沒有溼氣的人,不需要用的太多,因為用多了會感覺有點燥。可以在煮粥的時候加一些陳皮,也可以用陳皮配上薏米赤小豆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