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煙臺海陽這個小村莊,住著一支鄒城孟氏的後人


這組圖片仍是膠東村莊故事系列,要介紹的是煙臺海陽一個小山村,這個村莊的特殊之處在於,村裡多數村民都姓孟,他們是鄒城孟氏的一個分支,也就是孟子的後人。

實際上,筆者也是偶然才瞭解到這個村莊的故事。前段時間,在萊陽前往海陽小紀的中途經過此地,在打聽路的時候,圖中這位熱情的大叔順帶說了一句,“我們村的孟姓氏孟子的後人。”筆者趕到好奇,於是停下來向大叔請教了一番。

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大叔帶領我們到刻著村莊歷史的石碑前,上面寫道:這個村莊的名字叫“南孟格莊”,為明末孟姓人建村。

而在剛才那塊寫著村名的石碑旁邊,還有一塊“龍頭碑”,碑頭上寫的“皇恩”兩字,正面和背面均有銘文,有些字跡已經模糊,難以讀出完整段落,字裡行間的大體意思是“朝廷推崇儒學,優待聖人後裔,這個村的孟氏確係鄒城孟氏分支,准予免去賦稅和徭役”。碑文的落款有時任海陽縣知縣,以及翰林院五經博士孟維烺。孟維烺應該是作為鄒城孟氏大宗的代表,認可這個村的孟姓人的身份。

眾所周知,在古代,孔、孟、顏、曾四大儒家姓氏對族譜頗為重視,每隔數年就要新修族譜。在修譜時,居住在鄒城以外的孟氏後裔,通常稱作“孟子世家流寓某地支譜”。海陽南孟格莊想必也有具體的譜系,可惜此次未能見到。


在南孟格莊村附近,還有個大孟格莊村,從村志記載的情況來看,大孟格莊建村應比小孟格莊較早,不過經過數百年演變,現在的大孟格莊,已經以紀姓為主

據說南孟格莊原名叫做小孟格莊,但後來有人認為“亞聖”面前不應該用小這個字,於是改成南孟格莊村。這是村裡保留下來的石磨和碾子。

給我們介紹情況的那位大叔,是孟子的第72代孫,聽他說,這個村的規模雖然不大,但這些年來考出去的大學生卻不少,前幾年還有人讀到博士後的,也算是一種家風傳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