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滏陽河汙染之殤

核心提示:由於歷史原因,河北省的汙染情況一直很嚴重。近期,中央環保督察又對其進行“回頭看”,並提出嚴厲批評。以往,公眾多關注河北省大氣汙染。近日,記者對流經該省一條汙染的河流進行了調查。

河北滏陽河汙染之殤

邯鄲磁縣護城河向滏陽河流域排放的汙水。記者 李曉磊/攝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李曉磊 邯鄲、邢臺、衡水報道

在河北邯鄲,隨著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的反饋,當地再次迎來鐵腕治汙風暴。雖然他們在治理汙染上從未鬆懈,但不少公眾仍對其施以負面評價。

邯鄲,鋼城煤都。近年來,每每提及該地,大家想起的多是空氣汙染,並將其看作是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的關鍵城市。今年年初,邯鄲官方承認,他們在治理大氣汙染上,“極有可能成為河北省唯一不能完成考核目標的城市”。

不久前,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河北交辦有關情況後,全省有325人被問責,邯鄲就佔了40人。其實,邯鄲百姓除飽受大氣汙染外,地下水的汙染情況,也岌岌可危。

所以,儘管當地有官員被問責,卻仍難讓所有群眾拍手叫好,因為常年被水汙染影響的他們,早就失去了耐心,其中最擔憂的則是滏陽河水質。

滏陽河是邯鄲的母親河,屬海河流域子牙河系南支,發源於邯鄲峰峰礦區,經東武仕水庫調節後,流經邯磁幾個縣區後,進入邢臺、衡水,在滄州地區的獻縣與滹沱河匯流後,流向天津。

數據顯示,滏陽河流域面積為2748平方公里,其中在邯鄲境內長約180公里,由於邯鄲系滏陽河發源地,所以當地水質的好壞,決定著整條河水體命運。

官方信源稱,有關滏陽河汙染治理工作,中央環保督察在河北“回頭看”時,也給予了重點關注。日前,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對滏陽河流域水質暗訪時發現,這條河徹底治理完畢,或許還要等待數年。

護城河成“化糞池”

6月16日,邯鄲磁縣縣委書記吳江帶著幾名工作人員,對該縣護城河水體治理等情況進行了突查。這天晚上,河北省、邯鄲市還召開了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問題整改工作調度電視電話會。

吳江書記此次突查行動“不打招呼、直奔現場”,可見磁縣護城河汙染問題已十分棘手。磁縣距滏陽河發源地峰峰礦區20多公里,也是這條河的重要流經區域。

峰峰礦區那邊的水源,因工業和生活汙水肆意排放,也曾一度汙染。近幾年,當地通過清源、截汙、治水等措施,使源頭水體環境大幅好轉。

作為滏陽河流經的第二站磁縣,水體保護情況則不容樂觀,其汙染源主要來自護城河,這條護城河總長4778米,平均寬度為6.4米。

長期以來,由於沿線下水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薄弱,商戶、居民和企業主將護城河作為天然排汙渠,亂排亂放生活汙水現象嚴重,亂傾亂倒垃圾更是普遍,由此造成河道環境一直存在髒亂差。

同時,由於部分河道設施年久失修,兩側欄杆損壞嚴重,有的地方只能以紅布條阻攔示警。近日,記者在磁縣護城河邊看到,整個河道內仍被黑色或乳白色汙水佔據,兩側居民有的用這樣的水灌澆蔬菜等植物。

眼下,正值炎熱夏季,整個河道內散發著腥臭味兒,並有大量蚊蟲飛舞,生活在河道邊的居民說:“冬季都有臭味,沒任何辦法,我們叫它化糞池。”

河北滏陽河汙染之殤

不少磁縣群眾沿這條汙染嚴重的護城河而居。記者 李曉磊/攝

無奈的沿河居民已適應了這一切,不少人在吃飯時間,端著飯碗在河岸上飲食。記者採訪發現,磁縣護城河內的汙水,並非每天流動,而是在暗道裡積攢到一定量後,才會放水,除小部分進入汙水處理廠,其餘部分直接排進滏陽河。

記者在磁縣錦繡佳苑附近發現了一個大的放水口。採訪當天,此處一直沒放水。群眾告訴記者,最近放水時間不固定。記者從他拍攝的視頻裡看到,放到河裡的水呈黑褐色。

有的群眾還抱怨,護城河日常積攢水的過程也很痛苦,因為常有汙水從路面排汙口冒出,然後在地面上肆意蔓延。記者看到,這種情況,甚至出現在磁縣汙水處理廠門口。

在滏陽河磁縣段所有河長信息公示牌中,都明確註明是“汙水無直排”。該縣縣級河長為副縣長楊玉興。

河北省是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試點省份。2016年5月,督察組向河北省反饋督察意見時明確指出,部分河流水庫水質存在惡化明顯等問題。對此,河北省督察整改方案中提出全面推行流域治理河長制。

兩年後的今天,環保督察“回頭看”河北時,卻再次指出河北省一些地方的河長制形同虛設:“河長制有關要求基本沒有落實。”

磁縣縣委書記吳江在上述突查時也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各項職責要求落實到位,加大巡查管理力度,加強沿岸環境整治,不斷改善水體水質。”

當地官方人士說,政府很重視護城河汙染,每過段時間都會對護城河進行清淤、清汙,但由於該縣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還不完善,無法對這些汙水全部集中處理,所以只能將一部分排進滏陽河,“這是無奈之舉,多種原因造成的”。

有意思的是,今年年初,磁縣原縣長劉浩峰做政府工作報告時還提出:“加快滏陽河綜合治理暨環城水系建設,加強護城河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但他在今年5月份,因治汙不利被免職。

河北省委、省政府通報說,劉浩峰沒有切實擔負起磁縣政府對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另外,網友對磁縣護城河汙染投訴也比比皆是。去年下半年,河北省委省政府第十三環保督察組受理舉報時,就有人專門投訴該問題。當時,磁縣答覆說:“目前護城河正在實施截汙工程。”

而這種類似治理,磁縣官方几乎每年都在進行,但護城河水體情況,卻沒持續明顯好轉。有個鮮明對比是,磁縣的汙水處理廠投資已經過億。

今年4月份,磁縣環保局在公佈信息時再次表示“加快完善縣汙水處理廠建設”、對“滏陽河兩岸區域以及鄉鎮水源保護區等進行全面排查”。

同樣在4月份,磁縣與邯鄲市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簽約滏陽河綜合治理工程,預計投資達10億元。

未完成的汙水管網建設

從磁縣城區往北行幾公里是邯鄲冀南新區,該區2012年10月19日掛牌成立,是河北省政府繼曹妃甸新區、渤海新區之後批准設立的第三個戰略發展新區,該省將其確定為京津冀產業轉移重大承接平臺之一。

冀南新區是以邯山區馬頭鎮為核心建設起來的,這裡曾是著名的工業園,在該區範圍內,滏陽河南起高臾鎮甘草營村,北至花官營鄉閆淺村,全長約26公里。

在冀南新區還未成立前,馬頭群眾就開始飽受汙水之困。而且,流經範圍以農村為主,附近村民會用生活和工業混合的廢水灌溉農田,這對糧食安全並無益處。

嚴重的是,沿線村民日常飲水多以地下水為主,八里鋪村民表示,他們吃的水經常會出現怪味兒,很多村莊村民患了癌症。

河北滏陽河汙染之殤

冀南新區這條河的汙水也會進入滏陽河。記者 李曉磊/攝

“我們不能確定患癌與水有關,但沒汙染前,癌症病人很少。”這位村民覺得,汙水在流經過程中很多被滲透,所以他們身體健康遲早受到影響。

在冀南新區,滏陽河流域的水,同樣多以黑色和乳白色為主,河道內多個地點有大量生活垃圾。受汙染影響的居民,也會將廢水排到河內,因為當地汙水管網建設還沒完成。

另外,歷史上的馬頭,由“碼頭”演變而來,因滏陽河自南向北穿鎮而過,在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時,這裡還有過漕運,當時彭城的瓷器、武安和峰峰的煤炭等,都由此輸出到天津,繼而轉運到全國各地,直到1958年才停航。

不少村民表示,馬頭曾是著名的蓮藕與水稻之鄉,幾十年前,他們還能直接飲用河裡的水,隨著2003年馬頭工業園開建後,水質日益惡化。

有幾名村民甚至為反映汙染問題,走上了長期上訪路,“沒成立新區時就汙染了,成立新區後,這種情況仍解決不了。”一群眾說。

記者從冀南新區官方資料中看到,他們對滏陽河流域治理,一直沒放鬆。其中,該區2016年開工建設的滏陽河綜合治理項目預計投資9.7億元。截至今年4月份,已經實際投資近1億元。

主要成果是,清理了8.4萬餘方河道垃圾,砍伐了4萬棵樹木,拆除30餘處違章建築,封堵14個排汙口,清理33萬餘方淤泥。

但是,在很多群眾眼裡,這些成果並未顯現成效,而且從上游磁縣過來的汙水和冀南新區的汙水,仍直接排放到滏陽河流域。

幾個月前,滏陽河冀南新區區級河長趙振有帶人巡河時也要求,規劃建設交通局要加快汙水管網建設,農村生活排汙接汙水入管網,杜絕向滏陽河排汙。

不久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河北時,有群眾反映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馬頭洗選廠“在洗煤過程中,汙水直接排滏陽河,水汙染嚴重”。

該問題被交辦後,邯鄲市以及冀南新區領導前去現場辦公,結論是:“該企業煤泥水採取了濃縮、生產廢水經壓濾系統處理後循環使用,未發現廢水外排現象。”

然而,官方發現該廠雨水收集系統不完善,“在雨季河水較大時有溢出流入滏陽河的可能”。最後對兩位環保官員行政警告處分。

馬頭電廠也被群眾舉報到中央環保督察組。官方帶人調查後,發現該廠“按照排汙許可證管理辦法要求每月對沖灰水進行第三方自行監測,監測結果符合環保標準,水質達標。”

在此次環保督察後,冀南新區高度關注滏陽河汙染問題。6月30日下午,區管委會主任白鋼要求各級部門針對滏陽河要“加大巡查力度,及時發現問題,排除汙染隱患”。

邊治理,邊汙染

滏陽河經過冀南新區後,進入邯鄲主城區,一路下來,這條河的汙水經過沉澱、滲透後,顏色已漸漸變淡,但主城區汙染源依然不少。

權威信源顯示,邯鄲市主城區每日生活汙水產生量約25.8萬噸,實際處理約23萬噸/日,“超負荷運行,部分生活汙水直排,中水回用率低,大量中水排入滏陽河。”

河北滏陽河汙染之殤

滏陽河流域漂浮的垃圾。記者 李曉磊/攝

對於這些現狀,邯鄲市有關單位表示一直在努力。例如,去年8月份,邯鄲市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加快滏陽河綜合治理的決議》(簡稱決議),要求市政府儘快制定滏陽河綜合治理規劃。

此後,邯鄲市制定出臺《邯鄲市滏陽河河長制實施方案》(簡稱方案),並組織有關部門和縣區對《方案》進行修訂完善,於今年4月11日正式印發實施。

依照官方說法,滏陽河在邯鄲的流域,存在水源供需矛盾突出、河道水質隨流轉差、整治理念不夠生態、多龍治水難聚合力等問題。

邯鄲市副市長徐付軍的願景是,“確保2020年水質監測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的水功能區劃標準要求,主城區出市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段Ⅳ類標準。”

“我市今年環保工作壓力很大,中央、省環保督察組一直在反覆督察,尤其是滏陽河汙染治理工作,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省督察反饋問題中都重點予以關注。”徐付軍說。

眼下,邯鄲距這個目標僅剩兩年,能否如期完成,也在考驗著當地主政者。值得一提的是,邯鄲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滏陽河汙染綜合防治暫行辦法》,2010年又修正一次。2012年,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還批准《邯鄲市滏陽河管理條例》的實施。

隨後幾年,邯鄲各類治理滏陽河文件陸續出臺。2016年,市政府在工作報告中,並將滏陽河全流域退汙還清治理工作列入當年工作重點。當時,他們稱用3年時間完成這項工作。也就是說,今年底,是掃尾時間。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個承諾能否實現,還是未知。因為,雖然該市19個重點鎮中有8個鎮建設了汙水處理設施,但大多數未按規定運行。

去年1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第十三環保督察組指出,邯鄲市一些領導幹部環保意識不強,口頭上重視、行動上忽視;一些縣(市、區)對環保工作標準不高、推進不力。

今年年初,邯鄲市再次表態,將按照《邯鄲市滏陽河汙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2013〕90號)要求,採用控源截汙、內源治理,活水循環、清水補給,水質淨化、生態修復等措施,突出抓好主城區25個城中村截汙改造和磁縣、峰峰礦區、冀南新區、經濟開發區等沿岸縣(區)向滏陽河直排汙水問題,逐步恢復河道原有斷面和過水能力,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和劣五類水體,使滏陽河由汙變清,水質持續改善。

不久前,中央環保督察在河北“回頭看”時,滏陽河汙染問題再次被舉報。

6月14日,邯鄲市委副書記師振軍也不打招呼,以暗訪形式,就滏陽河主城區段綜合治理工作進行巡查,對現場檢查存在的問題,進行督促整改落實。

整條河都不容樂觀

滏陽河從邯鄲經過雞澤縣後,進入邢臺地區。從目前公開信息來看,滏陽河從該地開始流經的區域,暫時未被中央環保督察公開指出,但沿線水質情況也不容樂觀。

河北滏陽河汙染之殤

滏陽河流域流經農村的水體。記者 李曉磊/攝

邢臺境內河流均為季節性河流,除引黃濟津乾渠(清涼江)、臨城水庫上游、朱莊水庫上游和七里河外,其他河流都接納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

該市在監測的十幾條河中,按汙染程度從重到輕排序的話,滏陽河比較靠前。但經過治理後,河北省不久前對2017年邢臺市水汙染防治考核結果通報時,稱該市水環境質量考核排全省第二,汙染防治重點工作完成情況排全省第五。

記者調查發現,滏陽河過邢臺流經石家莊境內時的主要汙水,來自無極縣與辛集市皮革工業廢水,他們進行直排後,這些汙水會到達緊鄰的衡水市地區。不過,滏陽河衡水段沿線,也會自己排放汙染源,這幾年才稍有所改善。

因為,衡水為滏陽河綜合整治的花費超過10億元。雖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整體情況仍需改進。如,2016年發佈的《衡水市環境質量公報》中提到,滏陽河衡水段除無水斷面外,其他各監測斷面均為劣V類,屬重度汙染。

主要汙染物為氨氮、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與去年相比,滏陽河衡水段汙染狀況無明顯變化,而民間對這一問題舉報也從未停止。

今年初,“華北環境前線”公益組織向衡水市環保局反映安平縣與饒陽縣都存在向滏陽河排汙的情況。該環保局經過調查後答覆說,他們沒發現。

同樣在年初,網友通過河北新聞網《陽光政務》欄目反映:“衡水市冀州官道李鎮范家莊附近的老滏陽河范家莊村一段汙染嚴重!有30多年了,一直無人管理,每次從范家莊村橋上過河時,都要掩鼻而過。懇請領導實地調查處理。”

衡水市環保局答覆仍是:“經我局監察執法人員排查,流入我市境內的滏陽河沿途沒有排水企業。”記者觀察發現,衡水地區的滏陽河水質情況,的確較差。

經過衡水後,滏陽河開始進入滄州地區的獻縣、河間、青縣、滄縣、黃驊,最後經過子牙河流入天津海河水系,完成了它的使命。一路上,它的水質也經歷不同變化。

沿線很多群眾相信,在中央環保督察的震懾下,滏陽河整個流域會越來越好。據悉,截至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已向河北交辦3794件群眾舉報,16人被刑拘。

近日,河北省政府黨組書記、省長許勤在主持召開的黨組會議上稱,要堅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問題整改,並專門提到“重點河流水質改善和汙泥處理”。

只要能落到實處,我們相信一切會好起來。”邯鄲磁縣一群眾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