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文 | 瓜瓜

很抱歉,這部火了兩週的青春片,我居然現在才去看。

一直以來對國產青春片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看著熒幕上的各色年齡逼近30仍然扮作十七歲少男少女的臉,我會恍惚間懷疑自己是否曾經擁有過青春。

雖然,青春片中也不乏之類的優秀作品,只不過出現的概率太過稀少,真論起來,應該算是薯片包裡的稀有卡。

畢竟,大部分的青春片的評分都是這樣的: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還有這樣的: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從以上分類為青春片的電影海報中我們可以得出:中國式青春電影一定得長得好看,還得SEXY,最好還能在海報上露出你的性感長腿或者背影,再不濟也得懟幾張“青春”的臉上去,名字越長越讓人摸不著頭腦是最好的,XXX之XXX是最合適不過的,光有美女還不行,一定得配上幾個男性,從海報中體現他們之間堪比婆媳關係的複雜情感。

我還依稀記得曾經被吳亦凡統治的青春大熒幕: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三角戀,墮胎,早產,自殺......對於當時還是大學生的我來說,在美好的假期坐在電影院看了一部又一部這樣的青春電影,實在是太憂鬱太疼痛了。

但這樣的青春疼痛定律,竟然沒有在《快把我哥帶走》這部青春片中出現。

真是太萬幸了。

對彭昱暢和張子楓兩位主演著極大的好感,一位是在《嚮往的生活》裡憑藉暴風捲殘雲的吃相成功圈粉(這是什麼奇怪的圈粉路線),一位是在《唐人街探案1》中就已展露出過人的演技實力。

而出生於1994年的彭昱暢,即使放在一群高中生中也毫無違和感,雖然實際年齡已經算不上少年,但臉頰仍然鼓鼓囊囊,飽滿得可愛,一笑起來就彷彿失去表情管理,怎麼盡情怎麼來。

在前段時間的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第二季》中,更能窺見彭昱暢身上的少年影子。

他乖巧聽話,也努力做好分配給自己的任務,要求去插秧一插就是就是四個小時,弓著背伏在田裡,也不抱怨,看起來開開心心的。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因為幹活總覺得餓,毫不客氣收下了“妹妹”張子楓讓給他的大半碗麵條,吃完還不覺得飽,甚至還讓張子楓把麵湯都倒給他,喝的精光之後才心滿意足打了一個飽嗝,不僅如此,還不忘把“能吃”的鍋甩給張子楓。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能在一季綜藝裡把自己活活吃胖的男演員,彭昱暢怕是第一人了吧。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天真爛漫還沒有從這個男孩子的身上消失,這樣的彭昱暢出演那個總是在整蠱妹妹,卻揹負著無法言說的苦衷的哥哥時分,顯得就格外合情合理。

而《快把我哥帶走》作為一部漫改電影,原作是由幽靈饅頭創作的短篇漫畫,所繪製的也多是哥哥欺負妹妹的日常: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所以在電影的前半場,看到哥哥時分對於妹妹時秒的花樣整蠱,調慢她的鬧鐘,綁住她的頭髮,偷偷拿走妹妹攢的零花錢,而為了給妹妹賠罪買的烤腸最後還是落進了自己的肚子裡等等事件時,我對於妹妹那句“快把我哥帶走”產生了奇妙的共情。

這樣的哥哥,還是求老天爺收回去吧!

結果這句祈禱真的應驗了:哥哥變成了閨蜜的哥哥,原本受盡欺壓的妹妹突然翻身把歌唱成為了獨生子女,冰箱裡不再有三八線,玩具都是自己的,也不用擔心有人會搶自己的零食,過生日父母也會預定座位慶賀。

愛終於完全屬於時秒一個人,不用擔心會被哥哥分走。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但慢慢的,成為獨生子女的時秒感覺到些許不對:受哥哥欺負的主人公不再是自己,她成為了審視兄妹感情的旁觀者,這一次,與她毫無血緣關係的哥哥像她呈現了惡作劇背後的苦衷。

他不想讓妹妹發現父母之間的裂痕,他不想讓妹妹發現爸爸常常喝的爛醉如泥倒在路邊,所以他調慢鬧鐘綁住妹妹的頭髮,好讓他有時間收拾父親散落一地的酒瓶;他拿走妹妹的零花錢,拼命集卡,是想給妹妹換一臺憧憬已久的電動車。

當然這一系列行為也引來了觀眾的吐槽,這是豆瓣熱評第一條的內容: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這位觀眾的三觀一定非常正直,才能寫下這樣義憤填膺的評價,而為他點讚的人多達5000,也使得這條評價始終處在熱評第一的位置。

但。

如果用大人們的三觀與正確論鎖定孩子們的世界,恐怕所有的孩子都難以合格。

高中生的年紀是16、7歲,剛剛樹立起自己價值觀的雛形,天真爛漫容易篤信某句沒頭沒尾的句子,還特別中二熱血,幻想自己才是世界的主角,而自己身上揹負著重大的使命。

對於哥哥時分來說,他的使命就是保護妹妹,晚一點讓她發現世界的殘酷。

用他自己的方式。

所以他誇張笨拙,總愛搗亂,惡作劇的時候還一臉賤兮兮的笑容。

用最彆扭最曲線救國的方式,愛著自己唯一的妹妹。

《快把我哥帶走》這才是青春劇正確的打開方式!

為保護妹妹挺身而出的是她,妹妹沒有回家卻能準確猜到她的準確位置的是他,知道她怕黑的是他,最瞭解妹妹的還是他。

也就是這樣的時分,在不再是時秒的哥哥之後,還能讓她挺身而出,為了他和街頭混混大幹一場。

兄妹大多相愛相殺,不信你去問那些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難道從來沒有為切分蛋糕的大小、零花錢的多少吵過架嗎?

更不要提作為一部電影,人物性格多半是提煉誇張後的結果。

儘管他臭屁自戀,還老欺負我,但我還是知道,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哥哥。

請別把我哥帶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