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在很多人看來,《西遊記後傳》是一部槽點滿滿的爛劇,也被許多人所不屑,也許是老版的《西遊記》珠玉在前吧,讓許多人無法接受這部電視劇,而今天,小編不是吐槽這部電視劇,而是說一說這部電視劇那些小編認為很好的地方。

《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西遊記後傳的故事構建在《西遊記》這個耳熟能詳的大格局上也是有利有弊。好處是本來一個大框架都擺在那了,裝修總比蓋樓容易得多。第一集還生怕大家不知道花了六分鐘把整個西遊記講了一遍。這樣師徒幾人的深厚情誼不用花大筆墨重新鋪墊,大家對三界也有了初步的認知,不用像《鍾馗伏魔》一樣劇裡的一半時間都在闡述世界觀。加之以前電視劇裡天庭眾人的呆萌形象,孫悟空和無天這兩個智商爆表的存在也就可以著力凸顯。每個新人物出場也有自己的特色。

《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1.世界觀無比宏大

“大界”主要是天地人三界,還要加上偶爾提到的蒙界和阿修羅界。小的場景就更多了,靈山、天宮、冥府、人間、四海龍宮、弱水畔黑暗之淵、大雪山靈鷲洞等等,拋開我天朝想象力沒有邊界的玄幻小說外,這是我看過的最廣闊的世界觀之一,程度可以和《封神演義》相比擬——儒道混雜,法寶兵器層出不窮,而且每個地方在劇情串聯和故事發展中都不可或缺。

《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2.突破天際的想象力

《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龐大的世界觀下,想象力自熱也可以自由馳騁,整體顛覆程度很大,孫悟空不再是個莽撞的猴子,而是舉杯高智商、高情商、高戰鬥力、高人氣值的鬥戰勝佛;唐僧成佛後法力高強,當小編聽到沙師弟說“師傅,大師兄被無天抓走了”的時候莫名喜感;如來出場幾分鐘不到就自殺,轉世靈童卻開始了瘋狂談戀愛。類似的還有很多,總之這部劇可以說得上是天馬行空了。

《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3.大反派無天

無天是我看過的電視劇裡最不討厭的一個反派,但凡看過14集中他與三藏講述的那段回憶,就會覺得他確實是個可憐人。佛門真的無不可渡之人嗎?渡了別人就真的不顧自己了嗎?緊那羅不一定與多愛阿羞,但阿羞為他而死卻無人問津,自己誠心渡人卻背上了六根不淨之汙名,被逐出佛門。他覺得佛門處事不公,不過你一個小小的僧侶拿什麼談公平?漫天神佛會正眼看你嗎?他深知只有通過自己的力量,才能為自己的價值觀正名。他並非完全邪惡,白衣無天是他善意的化身,但他卻深切鄙視自己的善念,直到毀滅。誠然他濫殺無辜,但何嘗不是時也命也?三藏說如果若設身處地也會和無天做出同樣的選擇,孫悟空也說如果他不是無天說不定會和他成為朋友。倒不如說無天算得上是更加懂情慾的三藏、是個更加桀驁的悟空——他從來沒有得到過一身袈裟的寬恕垂憐,也沒有得到過一頂金箍的束縛指引。換個角度來說,他和悟空真的好像。不同的是悟空能大鬧天宮,而他只能仰天嘶吼。他的邪念與力量共同成長,當他化魔回到靈山後,人們叫他魔頭,他稱自己無天。

《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4.不一樣的孫悟空

這部劇原本就是非典型的,主人公自然也極具特色。提到孫悟空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六小齡童版的“美猴王”,其實小編認為看過原著的或許更會認為《西遊記降魔篇》的那隻醜猴子才是更真實的孫悟空。不過這都和《後傳》無關,因為這部劇裡面的孫悟空,或許才是最完美的一版,完美到很多人都不認同。這部劇塑造的是另一個形態的孫悟空,不是那個只會捅婁子、請救兵、打打殺殺的齊天大聖,而是一個極其聰明、深明仁義、無所不能的救世主。他並非沒有缺點,他還是很自負,“我還沒出力,你就倒下了”,但自負的資本已累積到無可附加;他還是很傲嬌,“涇河龍王”一事中,看不慣如來玉帝的做派,仍會鬧個地覆天翻。只不過或許源於第一集那一道禪封金光吧,給了三藏法力的同時,更給了悟空佛心。他仍不迷信佛祖,但他相信愛和正義,一如他看到靈兒的善良便堅信他不是妖童——從藐視權威到無視權威,多的不是放肆,而是格局,孫悟空不再是石猴,而是佛中的“超級英雄”,這樣的悟空,的確有些迷人吧。

《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正是因為它這種獨特的魅力,以至於現在我們才發現它其實算得上是一部遺珠,我們不能以一部嚴謹的名著去看待它,更應該跳出《西遊記》這個圈,把它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影視劇來看。這樣你才能發現當時這部資金短缺卻可以說是一部好劇的作品之優秀。

《西遊記後傳》,回過頭才發現它算得上一部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