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論劍:院士、市長眼中的新營商環境

芳华论剑:院士、市长眼中的新营商环境

7月22日,第四屆“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暨第十五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營商環境峰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各級政府代表、產業園區負責人、院士專家以及央企、地方國企、優秀民企各類企業代表首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促進企業營商環境優化。

會議間隙,多位院士及地方政府負責人接受了《中國企業報》記者的採訪。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湧:

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城融合

“中國在大量生產要素擴張中不斷消耗能源和資源,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因此,中國要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必須要依託科技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湧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通過科技創新將會是今後推動經濟發展、產城融合的主要手段。

“一帶一路”是世界經濟一體化裡面最重要的一環,“一帶一路”就是用全世界的資源加工以後為全世界人民服務,資源流動和商品流動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資源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聯合國最近成立一個新的組織,就是講怎麼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因為很多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假如沒有充分地利用資源,綜合地利用資源,循環地利用資源,社會生產、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而園區的建設就是要在一個園區之內使我們的資源得到最好的配置,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他舉例說,全世界70億噸廢塑料產生的白色汙染已經受到聯合國的關注和重視。廢塑料大量流入海洋,它漂浮在海上,造成了美國舊金山海面上有像加利福尼亞那麼大面積塑料的島在漂浮。對漁業,對海洋的生態造成了很大的汙染。而在陸地上,殘存的塑料問題也是極端嚴重的。“資源的循環利用就是全世界關注的一個重大的不斷髮展的問題,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他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

營商環境是商業發展的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營商環境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現在已經從營商環境不好,或者說是水平很低的情況下實現了提升。主要表現在營商環境裡需要的條件,比如說水電、道路、交通,已經有了初步的基礎。當然跟國外的先進水平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要參與國際的競爭,還必須繼續努力,提高我們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實際上是決定生產商業發展的基礎,沒有好的環境經濟是很難發展的,所以營商環境本身就是生產力,也是正確的。

營商環境好了,經濟就發展得快、發展得好。所以中央很重視營商環境,這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濱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慶平:

設立首個營商環境監督局

日前山東省濱州市設立全省首個市級營商環境監督局,該創新舉動備受社會各界矚目。對此,濱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慶平參加第四屆“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時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設立全省首個市級營商環境監督局,可進一步破除制約企業、群眾辦事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而且,我們還出臺了全省第一個營商環境管理辦法,已經向社會公開發布”,趙慶平介紹,該辦法作為我們各項工作的政策法規依據,在這基礎之上我們又召集組成了由市紀檢監察委、市委組織部、市政府督察室和市委督察室以及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合獨到機構,對於不作為、難作為、亂作為,實行不換思想就換人,不盡責就問責,不作為就落位。通過這些辦法傳導壓力,我們要釋放一個信號,就是要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我們的企業,為我們的社會釋放出更大的發展活力和發展動力。

泰安市副市長趙德健:

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

山東省泰安市,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對外開放旅遊城市。被譽為“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泰山,就坐落於泰安市內。

“首先我們是泰山的守護者,因為泰山大家都知道,因為泰安市是以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海,寓意國泰民安之意。”泰安市副市長趙德健在第四屆“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間隙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山東省內,泰安市的森林覆蓋率、淡水的資源量以及空氣的清新度都是名列前茅的。四通八達的交通,以及天、水、公路還有高鐵聯運,構建了非常好的交通區位優勢。現在又承擔了國家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的重大工程,使得我們進一步秉持總書記提出的“兩山論”,把泰山打造的更好,使得這個泰山不僅僅是我們的泰山,也是世界的泰山。

趙德健對記者接著說,此外,我們還是泰山的“挑山工”,前段時間總書記到山東視察,要求我們要做新時代的泰山的“挑山工”,作為新時代的守護人我們應該首先做好這個挑山工。“挑山工”精神我們總結了,首先是會當凌絕頂的攀登精神,其次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釘子精神,還有就是重如泰山的責任擔當精神,這些都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必需的。我原來在縣裡工作十年,其中擔任縣委書記七年,最大的印象就是我們管得太多了,還是要讓位於市場。因為營商環境需要有比較良好的市場精神,才能有大量優秀的企業家參與其中,泰安這個精神正在培育,我理解其中就有泰山“挑山工”精神。

白城市委常委、副市長梁仰椿:

營商環境是第一生產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後,吉林省白城市成立了放管服工作督導小組,通過精簡放權,加強‘放管服’服務來提升服務質量。”吉林省白城市委常委、副市長梁仰椿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一直以來,白城對優化營商環境有具體的要求和做法。目前,整個白城的營商環境大幅度提升。企業要辦什麼事的話,基本跑一次就能完成。在軟環境方面,政府加強了對企業的服務。比如現在大的企業進駐白城,從洽談簽約到開工建設,半年之內就能完成。

為推動地方政府和園區更好地優化企業營商環境,也為了進一步落實25號文件精神和分工方案要求,《中國企業報》今年上半年組織34個調研組、報道組分赴全國100個地市、近1000個縣區和園區進行採訪調研。對此,梁仰椿覺得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改善營商環境,加強園區服務,在全國各個地方以及同一地區的不同省份,可能情況都不一樣。通過你們的調研,在不同的地區或同一地區的不同省市,找到一些典型的園區發展案例進行推廣,既有導向性作用,也有促進作用。”

梁仰椿告訴記者,近年來白城在營造營商環境方面有一些獨特的做法,可歸納為打造“五大環境”和“一大體系”。

具體來說,“五大環境”一是服務環境,比較務實高效的服務環境;二是政策環境,惠民利己的政策環境;三是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四是法治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五是誠信的信用環境。

“一個體系”就是全社會廣泛參與、共享共建的信用體系。通過“五大環境”、“一大體系”的打造,白城這些年在吉林,不僅項目投資呈現井噴式狀態,而且各項經濟指標如GDP、規上財政收入和工業增速,在全省都名列前茅。營商環境是第一生產力,在白城得到了充分體現。

(本報記者 汪曉東 楚貴峰 朱虹)

中企君薦讀

----------------------------------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