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嚴選發力線下,是要做中國版的無印良品嗎?

不到3歲的拼多多成功上市,引起了大家對電商模式的反思。流量紅利結束後,依然會有新的電商模式橫空出世吸引大量客戶。拼多多成為現象級的應用背後是它成功的用戶定位與模式創新。社交電商火箭躥紅,隨之而來的卻是拼多多假貨、遭集體起訴等風波。而另外一種電商模式,號稱嚴格把關質量的網易嚴選,是否會在此時順應時機,成為品質的象徵,再次拓展電商流量邊界呢?

網易嚴選模式為何受到青睞

消費升級近年來被頻繁提起,隨著傳統電商行業流量紅利潮逐漸衰退,電商行業也開始面臨成長的煩惱。好不容易用社交模式挖掘出流量的拼多多,卻反將電商行業“低價沒好貨”的弊病充分暴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消費者不再僅僅滿足於便宜的需求,又好又便宜成為消費升級下電商所面臨的一大考驗。許多電商企業紛紛走出線上,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往線下發展玩起了高端新零售。而線上電商催生出產品質量全程可控的網易嚴選,由網易公司負責採購、品控、物流、銷售、售後。網易嚴選模式的新嘗試是消費升級背景下電商零售創新的必然選擇。

不習慣跟風,看上去總慢人一步。但次網易每一次的出手都以獨特的切入點,在合適的時機出現,並多數時候是受人歡迎的。於是,從混亂的戰場中,如一股清流,怡然自得地獲得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比如在各大音樂軟件都在打版權大戰時,網易雲音樂卻用評論和情懷,俘獲了用戶,佔領了地盤;當手遊市場熱火朝天的時候,網易遲遲沒有將夢幻西遊手遊化,直到2015年才推出陰陽師等多款手遊,並一舉取得了下載排行榜前幾的排名。於是,網易出品必屬精品的認知就深深刻到了用戶與同行的腦海中。即便是沒有電商基因的網易,選擇用嚴選模式切入電商,卻依舊打造出了具有精品氣質的網易嚴選。

網易嚴選發力線下,是要做中國版的無印良品嗎?

除此之外,網易的穩健作風也幫助催生了網易嚴選。網易切入電商一開始其實也是邊走邊看。嚴選模式意味著少而精,所以網易試運營時只有30多個SKU,卻讓反而增加了消費者的信任感,幫助網易嚴選實現快速發展。2017 年網易年度財報顯示,電商業務淨收入為116.70億元人民幣(17.94 億美元),同比增長156.9%,成為遊戲業務之後的第二大業務版塊。在網易2018Q2的財報中,電商業務淨收入為43.66億元(6.60億美元),同比增加75.2%;而毛利率提升達到10.1%,環比上升明顯。可見網易嚴選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除了網易本身的屬性外,嚴選模式還將ODM推上臺前。網易通過打造網易嚴選這一自有品牌,通過與品牌製造商深度合作,由此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與營銷費用,從而樹立起了低價高質的品牌定位。這一模式的有效性還在於,網易一舉幫助產能過剩的品牌製造商直接對接消費者,網易負責打通上下游供應鏈,並對供應商設立專項資金以支付其壓款利息,從而建立其了競爭壁壘。

網易嚴選發力線下,是要做中國版的無印良品嗎?

網易嚴選急於拓展邊界的隱憂補齊短板?

1、品牌電商並非新物種,早年的凡客就是前車之鑑。

凡客是國內最早嘗試自有品牌的電商,未上線就引來數百萬美元的融資,07年成立後也曾掀起過一波熱潮。如今凡客體還時有提起,而凡客的產品卻少有人會去購買。凡客初期品牌打造也有一定成效,後期盲目擴張,導致其庫存積壓,IPO擱淺最終被拖下神壇。成立不到兩年時間,網易嚴選如今已經擁有10個大品類約1萬款SKU的商品,與500多家工廠建立了合作,匯聚了2000多位原創設計師,孵化出了“黑鳳梨”等自有品牌。但是高速發展,供應鏈管理能力能否跟上不至於庫存積壓,SKU的增多是否不夠專注,讓嚴選不嚴,問題頻出?這些問題依舊有待檢驗。

2、品控是嚴選類電商的關鍵,莫打開模式卻為他人做嫁衣。

網易做嚴選類電商,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於消費者對“網易”積累下來的優質品牌形象的信賴。嚴選類電商是充分利用品牌形象在電商交易中扮演控監督者的角色,然而每出現一次質量、假貨問題都是對品牌形象的消耗,做好品控,是嚴選類電商的關鍵。然而,主打品質的網易嚴選卻屢爆質量問題,不得不引起重視。2017年 7 月 10 號互聯網評論家 keso 在自己公眾號發佈的《網易嚴選是個值得信賴的品牌嗎?》,爆料嚴選質量問題,無疑為嚴選帶來了巨大的公關壓力。

網易嚴選發力線下,是要做中國版的無印良品嗎?

得益於網易嚴選的嘗試,線上電商品牌以及傳統的線下零售店都有意發展自己的精品模式,比如米家有品,淘寶心選,京東京造,蘇寧極物,海瀾家居。面對同類型競爭者,相同模式下,精品零售的核心還是質量,以此網易嚴選必須嚴把品控關莫讓後來者居上。

3、網易嚴選走到線下開啟新零售之路

無印良品被中國消費者奉為有品質、有格調的代表。而同樣貼著“性冷淡”標籤的網易嚴選同樣選擇往線下開店,無論網易嚴選是否想打造出中國版的無印良品,都讓人不得不對他們進行比較。

但是為適應中國新零售的市場環境,無印良品已經開始經由京東向中國線上渠道滲透。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無印良品就開始試水降價策略。當年10月,107種商品降價,幅度達到17.5%;2015年1月、8月和2016年1月、8月,相繼進行四次降價,下降幅度在10%~20%之間;2017年1月再次降價,幅度從5%-20%不等。然而,多次降價並未給無印良品帶來很好的業績。2017年財報顯示,無印良品海外市場的同店銷售額增長4%,而在中國同店銷售額僅增長1.8%。

由此可見,即便擁有大量粉絲的無印良品在中國也遇到了不小阻礙。網易嚴選在這時進軍線下,是否能在線下實現突圍,目前來看不能過於樂觀。

網易嚴選發力線下,是要做中國版的無印良品嗎?

總的來說,網易嚴選模式的誕生順應了品質化電商的潮流。但是,網易嚴選由於自身電商基因的缺失,以及線上電商流量紅利的退潮使得它不得不思考往線下發展。線下精品電商同類競爭者眾多,而作為對標主打高品質零售的無印良品近年盈利能力也有下降,網易嚴選線下之路恐怕也不會太順利。但是我們仍然看到有成功的線下零售商取得了驕人成績,網易嚴選應該把握好嚴選類電商的關鍵品控能力這一根本,解決好ODM模式的抄襲問題,在新零售的浪潮下再次證明網易出手必定不凡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