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永憶往:貧富懸殊——周明道

(周明道(1936-2013),號觀滄樓主,浙江蕭山臨浦周家湖人。早歲攻歧黃,後習古文詩詞諸學,此後學業精進,醫技文藝,皆有可觀。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周先生隨西南聯大來到敘永,在敘永留下了自己的足跡,現在,讓我們跟隨周先生的足跡,聽聽周先生講述當年在西南聯大敘永分校發生的趣事。)

戰時的物價波動得厲害,我們剛到敘永的時候,學校的伙食只要12元一個月,外面包飯要15元一個月,只是每日兩餐。不久,物價飛躍高升,伙食費也逐月上漲,等到八月,在外面包飯的行情是每日一餐,半個月九十元,在短短七個月之間相差多少倍?學校的伙食,拿米來說,比昆明的八寶飯要好些,不過仍還是黴味,副食費太少,抑且那時年齡正是食量正大的時候,無餘米可剩,不若女同學飯量小,可以剩米換菜,當菜碗裡出現了2cm以上的肉皮,連帶些肥肉,下次請快了,於是紛紛自行加菜,富貴貧賤就在這加的菜裡有明顯的分野。只有僑生和滇籍的富有的同學沒有這一套,他們儘可穿新的、泡妞、吃包飯、請客,還可喝酒——必要的話;可是他們沒有貸金可拿。

敘永憶往:貧富懸殊——周明道

重慶發起了獻金運動,各地紛紛響應,身居領導地位的西南大學豈能無所表示?於是大家捐款,只可惜為數太少,於是平津一代的同學自告奮勇的公演平劇,以售票所得的捐獻。好像共唱了二天似的,戲碼有張奚之和劉同學二位擔任的提放曹;王文的女起解——王同學後來參加空軍作戰陣亡。劉王和朱湛的探母坐宮——朱同學在緬甸撤退時陣亡。先修班的一位姓金的駕後罵殿;一位孫同學的打城隍,還有記不起了。七拼八湊的共募集了七八千元錢。這次演出,連場面都是硬湊的,有的還是第一次登臺,究竟好不好,不才不敢說,可是當年敘永確曾轟動過一陣子的呢!

(關於貧富差距故事就暫時說道這裡了,下一篇,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們是如何評價咱們敘永的飲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