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博見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兒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湛碧平湖 千峰翠色——四川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瓷器精品展”已於7月6日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四號臨展廳開幕,100件(套)宋代瓷器精品來京展出,稀世珍品,難得一見!

看過上一期的朋友是否對宋瓷有了一些瞭解呢?本期為您帶來的是展覽第二部分——窖藏·事。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窖藏與墓葬、遺址等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遺存現象。窖藏的出現,大多與戰爭、禍亂等突發事件有關,同時窖藏文物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當時的經濟和人文環境,如商周時期多為青銅器窖藏,唐代多見金銀器窖藏,遼宋金元則以瓷器窖藏為主。

遂寧金魚村窖藏出土的瓷器以龍泉窯、景德鎮窯瓷器為主,而當地人使用更多的是本土邛窯、磁峰窯和琉璃廠窯的瓷器,可見,當時有南方窯場瓷器用品大量流入四川。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唐·陸龜蒙 《秘色越器》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南宋龍泉窯青釉三足鬲式爐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此爐造型古拙典雅,端莊規整,釉面光潔瑩潤,釉色青碧如玉,將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是難得的珍品。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南宋龍泉窯青釉五管瓷器

此物造型奇特,功能及定名曾有多種說法,如花插、燈具、隨葬器或佛前供器等,多嘴象徵多子、五子登科之意等,故依據其外觀形態命名為“五管瓷器”。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堆塑鳳首流研滴

此研滴(又稱“水注”)宛若小壺,釉色淡雅,是一種文房用具,磨墨時為硯池滴水用。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南宋龍泉窯青釉葫蘆形注子

注子為盛酒具,出現於唐代,元以後一般被稱為執壺。宋代注子形式多種多樣,葫蘆形注子為創新產品,其端莊流暢的外觀、清新活潑的意態頗合宋人的審美口味。

四川是目前國內宋元時期窖藏瓷器出土最為密集、數量最大的地區。上世紀90年代至今,四川地區宋元瓷器窖藏發掘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多個大型窖藏被發現,其中以遂寧市金魚村南宋窖藏最為著名。四川地區是宋代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完善,灌溉面積的擴大,丘陵地區梯田的興建,農耕技術的進步,作物品種的增多,使當時的四川“地狹而腴,民勤耕作,無寸土之曠,歲三四收”。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南宋龍泉窯青釉龍耳簋式爐(殘)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此爐製作精細,形體勻稱,端莊秀美。1991年遂寧金魚村村民王世倫老先生在地裡勞作時,一鋤頭挖下去,恰好將此爐的一耳鑿掉,也由此發現了這一轟動全國的南宋瓷器窖藏。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南宋龍泉窯青釉獸耳銜環直口深弧腹鼎式爐(殘)

此爐製作精細,造型典雅,具有濃厚的古韻,為焚香用具。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南宋龍泉窯青釉纏枝花卉紋三足瓷爐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此爐仿漢代銅樽造型,紋飾素樸簡潔,清晰流暢,使佈滿青釉的外壁產生了“留白”的藝術效果,整體紋飾與釉色相得益彰。

遂寧市位於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是南宋時期重要的新興商業城市之一。此時的瓷器生產朝世俗化和商品化的趨勢發展,瓷器貿易便成為推動瓷器生產大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四川省遂寧市位置圖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印花雙鳳紋盒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瓷盒創燒於唐代,用以盛裝藥品、香料、化妝品及食品。南宋時各地瓷窯普遍生產瓷盒。此瓷盒紋飾精美,做工精細,為景德鎮窯所產瓷盒中的上品。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9月9日,對於瓷器愛好者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歡迎大家來中國園林博物館參觀、鑑賞,一睹宋瓷之美!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長按識別二維碼

在線聽宋瓷文物“講故事”

往期精彩

供稿:邢宇

*園博館已實行實名制入館,請您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入館參觀(學生請攜帶學生證)。

遊客服務中心諮詢電話:010-63915025(週二至週日 9:00-17:00)

園博館倡導綠色出行,推薦您乘坐地鐵或公交前往參觀:

地鐵路線:地鐵14號線至園博園站,換乘專55路公交車至正門下車。

公交路線:乘坐327路、385路、951路至蘆井站下車,向東步行5分鐘即到。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展覽 | 教育 | 文化丨收藏丨學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