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爲他們不努力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01

BBC用49年的時間,拍了一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導演的初衷可能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

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去年的56歲。

幾十年過去,還是那個導演——從青年到老年,還是那群人——從兒童步入老年。

僅僅150分鐘的視頻記錄,我們可以窺見到普通的英國人的人生。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讓人無法言語但卻就是殘酷的現實,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經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承傳到子女輩。

7歲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層階級讀私立學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經每天在看《金融報》或者《觀察家》了,他們明確知道自己會上哪個高級中學——然後上牛津大學——然後成為著名律師著名人物之類;

中產階級的男孩也有一些夢想:反對種族歧視、幫助有色人種或者到哪裡上學讀書、有個什麼職業,女孩子則想著長大了嫁人生子;

而在窮人區貧民窟上寄宿學校的下層階級的孩子甚至談不上什麼夢想,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能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這也成為了他們的願望。

對於下層階級的孩子來說,吃飽飯就是他們的願望,還怎麼會有其他更高遠的願望呢?

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階級不同,從出生開始,所處的環境就不同,接觸到的資源更是不同。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02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否出生在上層階級,是否生活在富裕家庭,原生家庭的影響,對一個人來說是一輩子的。

總有人在否認階級壁壘的存在,總認為說“窮人窮都是因為窮人不努力”他們既消解了真正窮人的奮鬥,也給窮人加上了一道原罪。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1999年12月5日,以石某為首的5名劫匪從鄭州一家銀行搶走208萬元,其它人分到15萬、20萬不等,而剩下的百餘萬贓款都歸石某。

石某利用這百餘萬贓款,購置土地搞起開發,經過16年經營,搖身變成擁有房地產開發、商貿、休閒農莊等多處產業、資產過億的企業家。

有網友表示:事實證明,只要有一百萬啟動資金,你也可以成為億萬富翁。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03

最近比較火的電影《西虹市首富》正是淋漓盡致的詮釋了這個道理:你的階層決定了你獲得的資源,而資源又是產生錢的源泉。

王多魚在沒有繼承十億財產的時候,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人,做守門員,當人體模特……為了生存很努力,可是他再怎麼努力還是僅僅是解決溫飽而已。

後來偶然機會繼承十億資產,王多魚說的,他一個不勞而獲的人,卻擁有了很多人一輩子也賺不到的錢。

王多魚隨便投的夕陽產業的股票,竟然一不小心增值賺了1個億;莊強和大聰明買下的荒廢地皮,竟然一不小心蓋了學區房賺了10個億。

王多魚花1000萬和恆太踢球,竟然一不小心得到了1億元的捐贈。(雖然王多魚拒絕了)

而且他有錢之後隨便投的股票都可以增值,隨便投的項目都可以爆賺,錢像有繁殖能力一樣越用越多,一生一世都用不完。

王多魚可以花4000萬請股神拉斐特吃飯,瞭解最上層的資源,而對於窮人來說,這可能嗎?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人之所以有錢,不是因為他真的多麼努力,而是他比你多更多的資源。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04

美國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在1998年,為了體驗底層美國人民的生活,選擇了六個不同的城市去打工。

為了確保她能真實體驗當地底層人民的生活,她決心不利用自己的知識、學歷和人脈,斷絕和過去朋友來往,只靠1000美元的積蓄開始打拼。

勵志雞湯喜歡說,你窮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但這個故事的真實結局是怎樣的呢?

芭芭拉換了六種工作,有零售,有清潔,有老人服務,但是結局都一樣:她無法擺脫貧窮的生活。

因為沒錢,她不得不租住偏遠的房子;因為住得遠,她不得不耗費大量時間在無意義的通勤上;因為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她沒有時間去接受培訓找更好的工作;為了應付生活成本,她不得不同時兼好幾份零工;因為每天連軸工作,她身上知識分子的溫柔和耐心漸漸消失,也沒有精力管理自己的儀表和情緒,直到最後成為一個粗暴、疲憊、不修邊幅的失敗者。

最後芭芭拉回到了她的作家圈子,這段經歷被她寫成了一部紀實小說。

芭芭拉當然可以隨時跳出泥潭,但真實身在其中的務工者,即使認清了生活的現狀仍然避無可避。

在芭芭拉的故事裡,最底層的勞動者完全陷入了這種貧困死循環中——今天的工作只夠養活第二天的自己,而第二天也必須如此重複,完全沒有任何時間提升自己,完全沒有時間來做一些為擺脫低層而努力的工作。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05

窮人之所以窮,真的是因為他們不努力嗎?

2011年,一個普通的富士康工人如果一天只工作10個小時,那麼他的工資是“令人羨慕”的1800元。所以他們平均每週工作時長超過60個小時。

大同黑煤窯的工人每天6點天沒亮就要下去拉煤,一直拉到晚上沒辦法工作了為止。從地下七八百米的地方把幾十斤重的煤運上來,一名工人每天可以得到一百元左右的報酬,大致等於什麼事都不用做的實習生每天的報酬。

除了工作環境艱苦,工人們還要面對礦難塌方,老闆拖欠工資,自己身體扛不住等風險。即使如此,在被問到是否辛苦時,從四川農村來的陳姓工人還是這樣說:“這裡比在家鄉要好上10倍,這兒幹一年,比得上在家鄉幹6年”

他們很努力,但是他們接觸不到可以直接產生價值的資源,他們只有努力的用自己的時間和體力換錢,即使這樣,他們依然生活在底層,很努力,但是還是很窮。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06

看過一個TED演講《貧窮的根源》,演講者Gary Haugen講述了一位來自贊比亞母親的故事:

她有三個孩子而丈夫在早年去世了,儘管精打細算、努力耕作,還享受著聯合國的援助,家裡的煤和食物也難以支撐她的孩子健康成長,她的小兒子Peter,因為營養不良導致雙腿萎縮,喪失了走路的能力。

這位母親說,生活開始還能勉強度日,直到“Brutus開始找麻煩”——在Venus丈夫去世的第二天,她的鄰居Brutus便把她和她的孩子趕出了家,掠去了所有的土地,搶走了所有值錢的東西。暴力讓Venus失去了一切。

這讓服務於聯合國扶貧組織Gary Haugen意識到,他們的兒童資助,他們的小額貸款,他們傳統的扶貧項目,永遠無法阻止Brutus這種人破壞他們的成功。

而那些本身就生活在貧苦去的人,他們想要擺脫這一切限制,也實在太難。

演講者說:在這些貧困地區,法律是無效的,踐行法律的機構腐朽不堪,消除貧困需要一種完善制度上的保障,然而貧困地區往往缺乏這樣一種制度,因此解決貧困需要一場徹底的、顛覆當地社會體制的變革。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

07

有人在知乎上提問“窮人要為自己的貧窮付多大的責任?”,也有人說“我們為什麼要交這麼多的稅去養群人,那些窮人自己懶,所以窮,卻要我們負擔。憑什麼?你弱你有理咯?

很多自詡“清高”和“有錢”的人就是這樣,一股屠戮底層人民的風氣。

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些人出生就在羅馬,而有些人一輩子都到不了羅馬。

有些人有錢,不是因為你多麼的努力,而是你從出生的時候就喊著金鑰匙,而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他們出生的環境就限制了他們的接觸的資源與人脈。

富人可能因為不努力而變得更富,而窮人,或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擺脫階級壁壘。

所以不要用錢堆積出來的自尊去凌辱那些低層階級的人,你這樣做,也不會顯得你的位置有多高。

貧窮並不是罪孽,而是一種不幸,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想要貧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