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船模再现来自巢县的渡江战役第一船

我出生在巢湖(即巢县)中庙镇,祖辈都是以做船、操船为生。大伯父汪海福是船工,在渡江战役中头部负伤,一位堂叔也在战斗中牺牲。我从小就听到过许许多多有关于“大兵过江”的故事。解放后,我父亲和我三叔离家进城工作,都是木模工,受益于家传的木工技艺,我学到了一些木工技能。三叔汪精礼在60年代就开始制作巢湖船模型,我受其影响也爱上了船模制作。

2012年底合肥渡江纪念馆开馆,更使我有打造“渡江第一船”的念头。经过一年多的资料收集、材料准备,到具体制作,终于在2014年底制作成比例1:7“渡江第一船”模型。经过与照片资料反复对比,又对图纸进行修改,于2015年秋打造出满意的1:10的“渡江第一船”模型。同年11月,我将模型捐献给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该馆为此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且给了我一些经济上的奖励。

1949年4月20日夜,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0时,解放军的中突击集团首先起渡,突破国民党安庆芜湖间防线,在南岸建立了滩头阵地。当时共筹集木船9400余只,动员万余名船工参战。当日夜,安徽巢县钓鱼乡张孝华、张友香父子驾驶自家木帆船,载二十七军七十九师第一突击队第一组26人,从无为县泥汊镇出发,驶往繁昌县板石矶。船接近南岸时双方交火,船被打穿两处,篷帆被打穿20余处,橹被打坏,但张孝华父子仍驾船奋勇前进,最先登陆南岸板石矶。张氏父子分别被评为一、二等功。1959年6月,巢县港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将船拨交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本段文字摘录于国家博物馆资料。

如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二楼北区的“复兴之路”展区,陈列着的就是巢县张孝华父子当年驾驶的木帆船。船长886厘米,宽248厘米,高670厘米。

解放后,沿江各地围绕着“渡江第一船”可谓是众说纷纭。有南京的“京电号”,江阴的木帆船等。其实细细梳理渡江战役的有关资料不难发现,按照当时中共渡江总前委的计划、部署:4月20日皖中集团首先实施渡江,27军79师235团一营3连5班于当晚21时登陆成功。21时10分,军长聂凤智向总部发出了“饭煮熟了”的暗语电报。21日黎明前,东、西集团全面开始渡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渡江战役东起江阴西至九江长达500公里的江面上涌现出千千万万条奋勇向前渡江英雄船。而渡江战役第一船,无疑就是张孝华父子驾驶的巢湖木帆船。

渡江第一船在当地称为“黄艄”。单桅的小型黄艄是巢湖水域及长江中游沿岸常见的家庭用船,可捕鱼、可运输。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当年参加渡江战役的木帆船,已经被水泥船和钢体机动船所取代,在巢湖水面上消失了。如今我已经将巢湖水域的木帆船资料搜集整理,陆续打造出五、六种船型的模型,消失的木帆船将在陈列室里获得永生。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