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古裝劇獨家觀察|「准劇王」前撲後繼、爆款出人意料,釋放了什麼信號?

看電視

暑期檔接近尾聲,古裝劇戰況逐漸明晰,《延禧攻略》意外出圈,而一些被市場寄予厚望的頭部劇,表現卻均不如預期。今年的暑期檔古裝劇大戰,給行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文 | 葉實

劇集市場向來瞬息萬變,上半年現實題材劇還是市場無可爭議的主角,行業紛紛用“現實題材迴歸年”、“消失的古裝劇”等標籤界定整體面貌,進入暑期檔後,古裝劇卻觸底反彈,迅速回溫。

從數量來看,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衛視平臺,均在暑期檔推出了眾多古裝劇,包括純網獨播的《延禧攻略》《如懿傳》《芸汐傳》《媚者無疆》等,網臺聯播的《扶搖》《武動乾坤》《天盛長歌》《香蜜沉沉燼如霜》等,這些古裝劇集體噴湧,令焦渴的市場“久旱逢甘霖”。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剛剛收官的《延禧攻略》播放量已破百億,並憑藉持久的話題發酵,造就今年劇集市場的“爆款”,《扶搖》網播量同樣突破百億,討論度稍遜一籌。

而《如懿傳》《武動乾坤》《天盛長歌》等幾部曾被市場寄予厚望的頭部劇,首播表現均不如預期,整體效果還有待繼續觀察。

清宮劇對壘的意外:《延禧攻略》出圈,“準劇王”《如懿傳》時運不濟?

正如前文所說,在此前備案籌拍階段,《如懿傳》《天盛長歌》(原名《凰權·弈天下》)《武動乾坤》均是市場上呼風喚雨、翹首以待的大劇,然而今年上線時卻均輸給了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延禧攻略》。

對於《延禧攻略》成功“出圈”的原因,“看電視”此前曾做過分析,概言之即該劇“反白蓮花”人設呼應了轉型期中國社會心理的巨大變遷,叩中了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審美情緒,在敘事上該劇利用了“爽劇”的快感機制,製造了打怪升級、步步進階的暢快感,在製作上也是硬橋硬馬的紮實打磨。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但顯然,《延禧攻略》也存在很多缺陷。情節上,該劇邏輯欠奉的內容不勝枚舉,劇作整體缺乏技術含量,極少有令人拍案叫絕的橋段設計,全劇幾乎看不到真正意義上“大高潮”,即使如高貴妃、純妃還是爾晴這些大反派被“扳倒”,也缺少情節強度和情感力度,這或許也是“爽劇”的先天缺陷。

不過,這部劇足夠新穎,與此前同類劇大不一樣,這就保證了它的可看性,更重要的是,《延禧攻略》上線於劇集市場的冰點期,行業與觀眾均呼喚爆款的出現,《延禧攻略》的應運而生可謂佔盡天時地利。

相比之下,與《延禧攻略》正面剛的《如懿傳》就顯得時運不濟。從定檔去年末一直到近期上線,不斷延宕的播出日期和更替的播出平臺,一步步消解著觀眾的耐心。終於定檔於暑期檔尾聲,《如懿傳》又不得不應對腹背受敵的市場環境。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由於《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在類型題材、故事背景甚至基本人物關係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二者難免被比較。

大眾熱衷於“捧高踩低”,因此,首播之時,網絡上對《如懿傳》的吐槽之聲更勝,但無非都聚焦於周迅老了、菸酒嗓原聲、畫面摳圖、色調鄉土審美等問題,少有對劇情與主題的探討。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事實上,在人物塑造和情節構造上,《如懿傳》依然有可圈點之處。這部劇將現代人的婚姻圍城移入到了封建時代的後宮之中,借經典類型模式,探討現代命題,立意上足夠別緻,周迅、霍建華、鄔君梅等演員的表演也收放自如。

近幾日,該劇口碑已呈現出回升跡象,播放量也在上線一週後突破10億。因此,後續表現還有可期待的空間。

大男主PK大女主:《武動乾坤》《天盛長歌》未達預期 ,《香蜜》風評尚佳

《天盛長歌》擁有著劇集市場的“頂級配置”,主演是重返小屏的電影咖陳坤、倪妮,導演沈嚴、劉海波是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美術指導張叔平、攝影指導李希等均是電影級團隊,IP改編自天下歸元小說《凰權》,投資5億製作,很多媒體用“神仙陣容”來形容該劇團隊的精良。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可以說從立項起,《天盛長歌》就奔著“劇王”去的。從最終劇作呈現上來說,《天盛長歌》也不付觀眾期待,創新運用2.35:1畫幅顯得大氣開闊,光影質感飽滿,美輪美奐,服化道古樸厚重,演員表演也均在線,被普遍視為真正的“電影感”,觀眾也給出了7.6的豆瓣評分。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但這樣一部劇市場表現,卻慘遭滑鐵盧,首播CSM52城收視率為0.558%,排名第五;此後,收視率不增反減,甚至創下湖南衛視暑期檔收視新低。在網絡端,上線一週後《天盛長歌》網播量也才突破3億,臺網表現均與預期相距甚遠。

品質上乘的《天盛長歌》收視敗走麥城,除了播出時機等外在原因,其自身也並非無懈可擊,如前幾集節奏稍顯拖沓,人物性格和動機凸顯得不夠鮮明,沒有迅速抓住觀眾,難免就敗給了隔壁“爽劇”。

另一部暑期檔大劇《武動乾坤》的處境,同樣令人唏噓。該劇導演張黎被業內認為是“國劇第一導演”,他執導的《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至今仍位列豆瓣電視劇最高評分前兩名。

張黎接拍玄幻IP劇《武動乾坤》時,曾被外界認為是對市場的妥協,有“晚節不保”的意味,但張黎卻始終表示,拍攝《武動乾坤》是基於對技術突破的好奇和未知領域的渴望。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從《武動乾坤》播出效果來看,並不令人滿意。何以至此?《武動乾坤》改編自天蠶土豆的同名小說,原著就是一部線性敘事的玄幻練級小說,人設與情節較為臉譜化和模式化,這樣的文本基礎,即使對張黎來說,可以施展的空間也不會很大。

人設單薄的同時,《武動乾坤》前幾集的情節也較為鬆散,出場人物眾多,推動故事進展的主要線索卻不夠明晰,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觀眾持續觀劇的動力。

而同為仙俠玄幻劇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則在收視和口碑上均表現不錯,自播出以來收視處上行態勢,穩居同時段第一,豆瓣評分7.2,算是近期熱度與《延禧攻略》平分秋色的古裝劇了。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在眾多古裝大劇中,《香蜜》意外勝出主要在於其劇情靈動有趣,亦“虐”亦“萌”,儘管仍未跳出“傻白甜”的路數,但情節較為明快緊湊,人設也自然可愛,高甜劇情吸引了一眾粉絲。

而且,在製作上該劇手筆較大,用特效重現了原著小說中的“花語幻境”,其恢弘大氣的場景沒有塑料感,因此該劇整體風評較好。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暑期大戰的啟示:大IP+大明星模式失靈、視頻網站成主陣地

古裝劇的集體登場,終於讓劇集市場類型不再單一。而今年暑期檔的古裝劇,也呈現出與以往不太一樣的面貌。整體來看,具有幾個新特徵:

首先是大IP+大明星+大製作模式的失靈。這幾部古裝劇中,除《延禧攻略》為原創劇本外,其他幾部均為IP改編,甚至可以說是網文市場的頭部IP,但這些大IP劇市場反饋並不積極。

而《如懿傳》中的周迅+霍建華、《天盛長歌》的陳坤+倪妮,《武動乾坤》中的楊洋等,均是國產劇明星方面的“頂配”,從此前媒體的報道來看,這些演員的片酬均達天價級別。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但目前看來,他們的名氣並未讓觀眾更加買賬,這反映了觀眾觀劇心理的更趨理性。慘淡的收視數據,比行業聯合抵制天價片酬或許更有效果。

其次,視頻網站已經成為古裝劇消化的主陣地。今年以來,政策對古裝劇的調控繼續呈收緊態勢,在平臺配額、播出時間等方面監管更加嚴格。

從年初的《海上牧雲記》《軍師聯盟2》,到暑期檔的《延禧攻略》,以及近期《如懿傳》由衛視轉網絡獨播,今年越來越多古裝大劇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純網播出。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數據上看,《延禧攻略》成為首部播出期間破百億的網絡劇,意味著視頻網站收割流量的能力上又進一步,因此,視頻網站在未來將成為古裝劇主要選擇。

另外,“爽點”有成為熱劇標配的趨勢。

《延禧攻略》的熱播帶動了“爽劇”一詞的流行,事實上,細觀今夏古裝劇,無論是《如懿傳》《香蜜沉沉燼如霜》還是《武動乾坤》,都是“爽感”文化、遊戲邏輯下的產物,《延禧攻略》只是將之做到了極致。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這類劇集,追求“打怪升級”式的敘事軌跡,在提升等級中使得用戶獲得提升等級的快感體驗。

追求“爽感”的源頭是網絡文學的練級文,更早的則是源於網絡遊戲思維在文學中的介入。

網遊邏輯的確讓觀眾看著很“爽”,但卻可能會消解古裝劇中的歷史邏輯。導演尤小剛曾在接受採訪中表示,大多 80 後、90 後年輕觀眾更願意為擁有“闖關打怪”模式的電視劇買單,而真實的歷史路徑往往並不平整,很難被嵌套進入一路過關晉級的遊戲模式之中。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因此,從這一點來說,市場不僅需要解壓“爽劇”,更呼喚能夠反映波瀾壯闊歷史風雲的古裝正劇,唯有此才能讓類型結構和敘事形態更加合理。

總體來說,今年暑期檔古裝劇中,除《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燼如霜》《扶搖》市場成績表現不俗外,其他幾部古裝劇《如懿傳》《天盛長歌》《武動乾坤》等目前並不盡如人意,後期能否結束口碑、期待值與播放量“倒掛”的狀態,還有待觀察。

暑期档古装剧独家观察|“准剧王”前扑后继、爆款出人意料,释放了什么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