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真銀假幣」袁大頭鑑定

近兩年銀元價格大幅上漲,贗品也隨之海量跟進。而上世紀90年代後用真銀加工的“真銀假幣”,足以讓外行一頭霧水。為共同抵禦假貨,深圳立信專家在這裡談一些自己的辨偽體會,與大家交流。

非銀質銀元容易鑑別,一般顏色發灰、發暗、發青,且聲音尖高或沉悶。今天我們重點分析“真銀假幣”。“真銀假幣”的紋飾、聲音可做到逼真,老舊包漿幾可亂真,薄厚、大小、重量與真品幾乎無異。但只要我們下功夫從細處著眼,多對比、勤思考、勤總結,銀元的真偽鑑定還是可以掌握的。

一眼真

一眼真就是對銀元基本特徵如字口、顏色、包漿等掌握後產生的親切感,好比見到熟人,而對生人會有一種陌生牴觸感。這個感覺如何培養呢? 只有一條路――多看真品,多總結。到賣真品的門市上看,到可靠的朋友處看,從正規的銀元交易網站上看圖片。看得多了,感覺自然就找到了。以袁像銀幣為例,一眼真的感覺是:字口硬,雕刻感強;銀色老熟,柔白潤澤;包漿為常見色,如灰、褐、黃、深綠等;製作工藝精湛,文字圖案清晰有度;突起處被磨平,如邊圈、顴處、耳朵等;幣面在流通中產生的細微刻畫明顯,像毛玻璃,這就是一眼真了。

2018“真銀假幣”袁大頭鑑定

真銀元錢面

2018“真銀假幣”袁大頭鑑定

“真銀假幣”錢面

二眼假

有了一眼真的感覺,下一步就要看銀的成色。

分析主要參數

錢幣直徑39,厚度2.5mm左右,重量26.5g左右,且薄厚一致。袁像銀幣是銀:銅按89:11製作,此混合物的比重在10.2左右,體積完整,重量也不會錯了。

看銀色

老銀元色澤潤白,柔和不刺眼。雖然銀的光澤很強,對光的反射率為95%,但由於幣面長期氧化和磨損,光多被散射,看上去不刺眼。假銀元幣面無此磨損,如嬰兒的面目, 光澤反射極強、極亮,刺眼有“賊”光。打個比方, 假銀元幣面如無劃痕的新玻璃, 老銀元如毛玻璃。

聽聲音

真銀元音色平和,清脆有轉音, 音長可達3秒。須知純銀是啪嗒聲,而純銅聲則尖高刺耳,銀銅89:11組合後理應既有軟的聲音又有清脆之音才對。

假銀元之音(只談真銀假幣) 尖高,主要是剛加工未能膨脹,內應力未釋放的結果。也有的音長能達6-7秒。但是隻聽音是不能鑑定銀元的。

使用鑑定器

檢驗真假銀元,鑑定器有一定輔助作用。使用時需注意:凡吸不起的一定是假銀元;真銀元一定可以吸起來翻身。但能翻身的可不一定都是真銀元,因為先期製造的真銀假幣不含鐵,所以吸不起來,有鑑定器後造假者摻了一點鐵,所以就能吸翻了。因此, 鑑定器只能參考,不能完全靠它判斷。

三眼老

老是指老包漿、老面兒、老邊齒。

老包漿

老包漿是一層均勻、稀薄、穩定的氧化層加上色澤(黑、紅、黃、綠等)豐富的油汗狀的生物堆積物。真幣包漿在放大鏡下是充滿詩意的,是鮮活的,而假包漿的目的是把幣面蓋住,怕露真容,其色調(多為深色,黑灰為主)單一,淺薄,常伴有化學味道(油、煙、酸味等)。經過酸或火的作假銀元,幣面死寂,字及內齒處無油汗狀堆積物,如有也極薄,無立體感。且經酸經火,被燒的象一片焦土,毫無生機。這一點和真包漿區別很明顯。

真包漿與幣面結合十分緊密,不宜去除,假的用手一搓就掉

真包漿無論色澤還是分佈一定很自然,其分佈一般中心輕四周重,有自然過渡,且與文字及紋飾關係不大。如果有文字處有,無文字處無則值得懷疑。假包漿往往色澤不對,或分佈不合理。

2018“真銀假幣”袁大頭鑑定

真銀元的傳世包漿

“真銀假幣”的傳世包漿

順便說一下鏽,真的生坑銀元往往佈滿綠鏽,其鏽呈墨綠色,該鏽從銀元內生出,很結實,很硬,俗稱有根,指甲摳不動。而用酸蝕偽造的假鏽很疏鬆, 有些呈粉狀,色鮮發翠,指甲用力一刮就掉。生坑綠鏽是真銀元的身份證明,但從品相上講,鏽也不宜太重,以罐裝的生坑薄鏽為上品。

2018“真銀假幣”袁大頭鑑定

真銀元的鏽

2018“真銀假幣”袁大頭鑑定

“真銀假幣”的鏽

老邊齒

鑑定銀元邊齒是重中之重。邊齒在當初製造銀元時就是防偽關鍵,假銀元可以把面做的很好,但邊齒始終不過關,這是我們鑑定的重要依據。

首先,真銀元邊齒要與面垂直,大致均勻,深淺一致,壓的要深,一般呈梯形,不能有銼痕。邊齒寬窄精度過高則假,因為當時工藝水平達不到。現在的真銀假幣由現代機械精密製作, 邊齒寬窄精度極高,想做的差點都不好辦到,這是工藝使然。其次,銀元經過長期流通,邊齒被磨得光滑圓潤且有許多磕碰痕跡,每個齒都有很多自然磕碰。交接面與邊齒的交接處磕碰痕跡也很明顯,但光滑不割手,不能有加工的直斜坡或銼痕,否則必假。三是真銀元的銀子經過高壓處理, 邊齒密度很大,齒壁堅挺,高倍鏡下強光亮點集中,凹齒內有雕刻痕跡(凹齒內一道或多道直線狀刻痕)。假幣齒上散光一片,齒壁無力, 凹齒內無雕刻痕跡。高倍鏡下假幣凸齒上往往有絮狀突起, 凹齒內有金屬碎屑,邊齒不是太淺就是有錯齒,凸齒邊如刀裁一般的鋒利或帶毛刺,這是工藝粗及沒有流通的結果。真銀元凸齒上也有雕刻痕,只是流通中磨沒了,如鑑定原光幣,這是一個鑑定依據。而假幣為了掩蓋其邊齒的毛病,往往用髒東西全部填滿凹齒,看後令人作嘔,極不舒服。

2018“真銀假幣”袁大頭鑑定

真銀元的邊齒 “真銀假幣”的邊齒

銀元的邊齒有多種,如鷹洋齒、“T”形齒、宣三齒、橄欖齒、直齒、齒中齒等,不同品種往往配不同邊齒,有相對固定的搭配。實踐中應慎重鑑別。

“真銀假幣”的特徵我總結了8點: 一是邊齒淺,不呈梯形,多為直齒,齒寬精度極高。二是聲音尖高。也有的經過校音達到低沉,但較長。三是沒有流通痕跡或作了但太少不自然。四是幣面上無機鑄紋。五是凹齒內無雕刻痕。六是重量一般達標,但直徑常稍大,約大0.5mm,也常稍厚。七是無包漿的亮度高,有包漿全包,深暗色為多。八是壓力小,清晰度不夠,細節不到位,致使銀元人物面部平,凹凸感差,內齒軟,根部不淨,字口也軟等。

四眼版

要熟悉各種版別特徵。銀元版別一般人不精通,專業人員也有疏忽的時候,收藏時更應仔細區別。我們在有一定的收藏經驗後會發現,真銀元存在小毛病是在所難免的,如美玉之微瑕,遇到時不可輕率地以假論處。如邊圈弱打、地張上有流銀點(流銀點決不能在字與地張的交界處)、個別內齒不正、字重壓(出現雙道)、幣面有細線狀(模具裂痕造成)突起等。一個模具大概可以加工兩萬個銀元, 模具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銀元有不美觀之處,這是模具(細線狀)和衝壓工藝(流銀點)所致。銀元不能有人工痕跡,如明顯銼痕,同向拉絲等,這就可能是假的了。

最後強調一下,對新手而言,鑑定銀元的唯一辦法是多看真錢,熟記真錢基本特徵,仔細甄別,切忌撿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