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履約率達100%

2017年度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率达100%

省發改委近日公佈2017年度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履約情況。截至8月15日履約期結束,納入福建省碳排放配額管理的255家重點排放單位全部完成年度配額清繳,履約率達100%。

2017年度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率达100%

這是福建碳市場自2016年12月22日開市以來的第二次大考。相比上年度99%的履約率,本年度的滿分意味著福建省碳市場建設順利推進。

2017年度,全省碳市場共納入電力、鋼鐵、化工、石化、有色、民航、建材、造紙、陶瓷等九個行業255家重點排放企業。履約期內,碳市場配額交易價格在每噸15元到20元之間浮動,呈平穩態勢。其中,有7家企業使用福建林業碳匯(FFCER)抵銷經確認的減排量,抵銷量為70.579萬噸。

2017年度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率达100%

“是否有比較高的履約率,是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制度是否有效建立並健康可持續運轉的重要考核標準。”省發改委總規劃師林向東表示,履約情況事關碳市場的平穩運行、市場信心和政策的公正、嚴肅性,“因此,早在此次履約期開始之前,我們便針對上一年度履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並進行分析,提出相應解決方案”。

作為全國第八個碳交易試點,福建省針對本土產業特點,在全國率先將陶瓷業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目前,陶瓷業是福建碳市場九大行業中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共有109家企業。

“陶瓷業中,民營企業佔主導。此前,由於數據計量統計基礎較為薄弱,部分企業對碳排放交易政策認識不足,在履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省發改委生態處負責人表示,在2017年度碳排放數據排放和核查工作啟動前,省經濟信息中心專門進行了梳理,著重要求第三方核查機構對相關企業數據進一步核實,“在履約工作啟動後,我們重點跟蹤存在配額缺口的企業,督促其完成履約工作”。

福建碳市場運行以來,重點排放單位節能降碳的意識進一步提高,普遍實現了排放強度和排放總量同步下降。納入碳市場的九大行業2017年排放總量較2013年下降約4%。碳市場的建設,有力促進了福建省為應對氣候變化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工作。

2017年度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率达100%

據悉,截至8月15日,福建碳市場累計成交量854.47萬噸,總成交金額18206.65萬元。其中,福建碳配額(FJEA)成交561.56萬噸、金額13584.68萬元,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成交151.72萬噸、金額2547.52萬元,福建林業碳匯(FFCER)成交141.19萬噸、金額2074.44萬元。

福建碳市場履約率100%背後的故事

2017年度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率达100%

福建省按照《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的改革任務要求,始終堅持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試驗區的重要任務。今年以來,在已建成具有福建特色碳市場的基礎上,福建省繼續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牢牢把握堅持將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安排,於8月15日完成2017年度碳市場履約清繳工作,履約率為100%,碳排放權交易繼續保持良好勢頭。

福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6年12月22日開市以來,運行平穩。從省經濟信息中心獲悉,截至8月15日,累計成交量854.47萬噸,總成交金額18206.65萬元。其中,福建碳配額(FJEA)成交561.56萬噸,成交金額13584.68萬元;福建林業碳匯(FFCER)成交141.19萬噸,成交金額2074.44萬元;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成交151.72萬噸,成交金額2547.52萬元。從今年碳市場交易情況上看,福建林業碳匯(FFCER)核定減排量和交易量較上個履約週期均大幅增加,充分顯示福建省碳市場機制對林業碳匯、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支持作用進一步增強。

福建碳市場體量大、覆蓋範圍廣,能夠100%完成履約率,實屬不易。

政企合力攻堅

作為全國第八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份,今年福建省迎來碳市場第二個履約期。履約工作是對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綜合檢驗,截至8月15日,納入福建省碳排放配額管理的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陶瓷等九大行業255家重點排放單位均已全部完成年度履約工作。2017年度重點排放單位100%履約,為福建省繼續深化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實現與全國市場的平穩過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企業履約主動性增強。福建省南安寶達建材有限公司、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漳州旗濱玻璃有限公司、晉江市港龍陶瓷有限公司、泉州貴格紙業有限公司、邵武華新化工有限公司、福建三農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福建遠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晉江市金盛陶瓷有限公司、華陽電業有限公司、元翔(廈門)國際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明金牛水泥有限公司等企業率先完成履約。福建煉化林德氣體有限責任公司根據碳排放核查情況,較早制定了交易計劃,在配額分配方案尚未公佈時,便按計劃提前買入了福建林業碳匯,確保履約工作順利完成;晉江彩霸陶瓷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晉江市利達陶瓷有限公司在配額分配方案公佈後的第二天即在市場上主動買入碳排放配額,提前完成了履約工作;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作為今年配額缺口數量較大的一家重點排放單位,在配額分配方案公佈後,通過制定周密的交易計劃,在市場上有條不紊地逐步買入碳排放配額,在保證按時完成履約工作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了履約成本;福建大唐國際寧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在大唐碳資產有限公司的協助下積極開展碳排放配額與福建林業碳匯的置換交易,並在配額分配方案公佈後,克服了履約週期短而央企資金審批時間較長的困難,主動與上級公司進行溝通協調,最終提前完成履約工作。

地市多舉措推進履約。福州市、南平市、寧德市等地市組織轄區內重點排放企業開展經驗交流,通過示範作用加深企業對碳市場政策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管理人員對履約工作的認識水平和操作能力,對碳市場履約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面對全省最為繁重的履約監管任務,泉州市各縣區發改部門靠前服務,梳理履約期內配額缺口企業清單,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履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消除了企業的疑慮,圓滿完成了年度履約工作;漳州市在履約期內實時跟蹤碳交易市場信息及碳配額價格變化情況,及時提醒企業碳配額價格波動情況和履約時間節點,為企業履約提供了便利;廈門市、三明市、莆田市、龍巖市等地市組織工作人員走訪重點碳排單位,實地瞭解企業履約困難及需求,及時與省經濟信息中心進行溝通,保障了年度履約工作順利完成。

“試驗田”創新突破

在碳市場建設過程中,福建省注重發揮全國碳市場“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創新突破:

圍繞服務全國碳市場建設的目標,開展碳交易試點。福建碳市場在制度設計上注重與全國碳市場相關制度和思路的銜接。其中,覆蓋範圍以全國碳市場規定的範圍為主;數據監測、報送、核查方面採用了國家出臺的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配額總量設定和分配方法依據全國碳市場的思路,適度結合福建省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制定,其他配套管理辦法也儘量向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思路靠攏;率先推出碳市場交易信用信息管理實施細則。在充分發揮福建省碳市場建設“試驗田”作用的同時,也有力地支持了福建省碳市場向全國碳市場的順利過渡。

2017年度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率达100%

圍繞激活碳市場、促進企業發展,推進碳金融創新。發揮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在綠色金融業務方面的優勢,推動出臺了《福建省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鼓勵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和碳資產管理公司聯合開發碳排放權交易創新產品,連接更多的金融機構加入共同支持福建碳市場發展;探索開發環境權益要素抵押融資、碳排放配額託管和碳債券等創新業務。其中,福建吳航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利用碳排放配額並輔以其他擔保物,獲得興業銀行2000萬元抵押貸款,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持有的35000噸碳排放配額獲得興業銀行首筆碳排放配額單獨抵押貸款990萬元。

圍繞提高服務水平,規範碳市場建設。在借鑑其他試點省市經驗的基礎上,開展配額試算和分配工作,特別加強了數據計算、核准調整以及事後的解釋說明等工作,獲得企業普遍認可。在涉及企業經濟利益的配額分配上,正面回應企業訴求,紮實做好企業上門的答疑工作,為後續履約工作提供了保障。

圍繞福建發展實際,統籌謀劃制度建設。立足福建省林業資源優勢,研究林業碳匯交易規則、操作辦法及交易模式,創新推出福建林業碳匯,積極開發福建省林業碳匯項目,充分發揮碳市場機制對林業碳匯、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支持作用;針對福建省陶瓷行業企業多、產能大的特點,在全國率先將陶瓷行業納入碳市場,研究制定適合陶瓷企業的核算標準、配額分配方法,對合理控制陶瓷行業產能、加快福建省陶瓷行業轉型升級進行了有益探索。

科學制定配額方案

今年以來,根據碳市場的工作安排,福建省紮實做好核查、監測等履約的各項前期工作。

開展碳排放數據核查。省經濟信息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公開招標委託符合條件的10家第三方核查機構,開展2017年度255家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數據核查、複查以及歷史數據確認等工作;組織專家團隊對核查報告進行評審。為保證數據質量,對評審不合格的核查報告進行再次複查,進一步確認數據有效性。

組織專題研究。針對上一年度履約過程中出現的火力發電行業基準值分類不夠細化、建築陶瓷生產企業的產品統計基礎薄弱等問題開展研究,通過行業座談會、企業調研等方式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結合調研成果進行分析,提出相應解決方案。比如火力發電行業在2016年度配額分配方案基礎上,2017年度方案增加了循環流化床機組類型的基準值;對建築陶瓷行業的核算和報告要求進行了完善和細化,要求企業區分吸水率報告產品產量,並且要求面積單位和質量單位統計的產品產量都進行上報,為未來優化建築陶瓷行業配額分配方法打下基礎。

制定碳配額分配方案。為科學合理管理2017年度重點排放單位配額,福建省碳交易市場總量按照“自下而上”方法,綜合考慮了全省產業規劃、節能減排目標、淘汰落後產能等因素,在2016年度履約考核實際執行情況基礎上,起草2017年度配額分配方案,邀請省內外碳排放配額分配體系設計、碳排放權交易規則設計和碳排放核查等領域的專家擔任顧問,在充分調研行業企業並徵求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意見後形成了《福建省2017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

著力做好四項工作

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福建省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繼續把碳市場建設作為應對氣候變化、促進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有力抓手,結合福建省經濟發展、產業特色、節能減排目標等方面,著重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確保碳市場持續穩定運行。進一步完善配額分配、風險管理等碳市場相關制度設計,總結梳理試點經驗,優化升級交易系統等碳市場基礎設施,加強對重點排放單位的引導和溝通,督促企業履行減排義務,確保碳市場有序運轉。

確保福建省碳市場向全國碳市場平穩過渡。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啟動以後,碳市場的工作重心已由試點示範轉向共同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在穩定現有碳市場規模的基礎上,福建省將從數據報送、技術準備、能力建設等方面做好向全國碳市場過渡的準備,同時,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按照“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幹勁不減”的要求,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加大碳市場監管力度。修訂完善《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規則(試行)》《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碳排放權業務會員管理辦法》以及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制度,加強對投資機構和投資者的規範管理;建立第三方核查機構考評工作、獎懲和淘汰等機制;加大對重點排放單位排放數據虛報、瞞報、造假的懲戒力度。

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組織面向各類市場參與主體的能力建設培訓活動,提升培訓的專業性、針對性,鼓勵設區市及行業協會主動發揮作用,為碳市場順利運行提供人才及技術保障;增加市場透明度,及時公開參與市場主體信息,完善信息發佈制度;推進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社交功能群建設,為市場主體參與交易創造便捷條件;深入重點排放企業開展政策宣講,提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自主意識,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和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