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晉江好經驗 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

学习晋江好经验 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晉江這個曾經的“高產窮縣”,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縣域發展路子。晉江的發展,堅持了以開放發展理念為引領,不斷夯實開放發展根基,把握開放發展機遇,增強開放發展動力,提升開放發展環境,強化開放發展保障,有力提升當地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如今的晉江,已連續多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前十,2017年外貿出口規模為全省各縣(市、區)第一,佔泉州近一半、約佔全省7%;進口第三位,佔泉州近三分之一、約佔全省3%;實際使用外資規模第一,約佔泉州三分之一、約佔全省6%。

学习晋江好经验 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近日,省商務廳印發晉江商務發展好做法,倡議全省商務系統結合實際學習借鑑,共同為新時代商務高質量發展打開更廣闊的空間,為推動全省新一輪開放和實現趕超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堅守實體產業 夯實開放發展根基

晉江市按照“先進製造業立市、高新產業強市、現代服務業興市”的實體經濟發展之路,發力招商選資,支持企業走國際化經營之路。

實施高新技術產業鏈招商。(1)堅持“龍頭引領、重點突破、引進一個、帶動一批”,大力引進集成電路、石墨烯、新能源等產業龍頭項目,帶動上下游廠家配套入駐聚集。以晉華集成電路項目和安芯基金為依託,開展全產業鏈招商,推動一大批產業上下游項目落地聚集。(2)主動引進對接國內外高端前沿技術資源,推動建設先進高分子、先進面料和智能穿戴及物聯網等“高精尖”技術研發中心,產研緊密結合,跨界協同開發高檔產品。

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強化項目招引,重點引進紡織服裝、體育等傳統優勢產業的產業鏈高端環節、缺失環節項目。引導企業投建智能化、科技型、服務型製造項目,逐步向先進製造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引進高端設備和技術,有效推動智能化、自動化裝備應用。鼓勵企業順應“互聯網+”趨勢,發展服務型製造,從單純生產加工向“製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產品+服務”轉變,延伸和提升價值鏈。

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鼓勵本土企業通過國際併購、境外上市和設廠、設營銷中心、設研發設計中心等方式,加速國際化進程。已有14家龍頭企業在境外上市募集資金,多家企業通過收購國際品牌進入同行業高端產品領域,近百家企業到境外設立商務機構、投資境外項目或設立研發中心。

堅持內聯外拓 把握開放發展機遇

緊貼國際國內經濟走勢和需求變化,主動融入福建海絲核心區、泉州海絲先行區建設,著力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主動開拓國際市場。(1)引導外貿企業“固本拓新”,在確保傳統市場出口份額的同時,搶抓機遇開拓新興市場。“十三五”以來,累計組織2400多家次企業參加境內外158個國際知名展會,組織數百家企業赴境外洽談經貿、考察市場。(2)創新企業抱團參展模式,在廣交會設立“晉江專館”,組織“中國晉江品牌海絲行”系列活動,推介優勢出口產業和城市區域品牌。(3)引導拖鞋、泳裝等外貿特色產業組成行業聯盟,集中展示、集中營銷、分享訂單。目前晉江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其中海絲沿線市場不斷拓展,東盟已躍升為晉江最大出口市場。

積極擴大內需市場。(1)培育特色街區商圈,推動主題商圈、特色街區建成開業,引導五店市等商圈差異化經營。(2)建設專業市場,實行“一市場一政策”的扶持政策,鼓勵引導23家專業市場特色化發展,晉江國際鞋紡城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大鞋紡專業市場。(3)打造特色商務樓宇,引導按照“一樓宇一業態”思路開展招商,重點培育打造一批納稅“億元樓”。(4)發展現代物流,出臺實施物流業提升行動方案,先後引進普洛斯物流、菜鳥智能骨幹網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目前全市登記註冊的物流企業超過600家。

持續推進通道建設。全力打造與產業國際化相適應,集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一體的國際商貿物流“大通道”。泉州出口加工區升格為綜合保稅區,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功能於一身,是我省除自貿試驗區外唯一的國家級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晉江陸地港成為國內唯一一個彙集國際陸港、保稅物流、國際快件、跨境電商四大通關平臺的多式聯運國際陸港,為超過2000家企業提供國際貿易服務,是僅次於義烏港的國內第二大內陸港。引進國際郵件互換局,與127個國家和地區直接互聯互通。

突出創新轉型 增強開放發展動力

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產品、技術、品牌、管理和模式創新,大力培育外貿新業態,用好招商新模式。

提升外貿競爭力。(1)加強貿易與產業互動,獲評省外貿轉型升級示範縣和製鞋、男裝、傘具、泳裝等4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打造出中國(晉江)國際鞋業暨國際體育產業博覽會、海峽兩岸食品交易會、中國家居建材博覽會等“國字號”展會平臺。制定中國晉江鞋業發展指數,引領行業發展風向。(2)引導紡織鞋服、晴雨傘等企業打造自主品牌,支持開展境外商標註冊、國際認證,從拼規模、拼成本向拼質量、拼檔次轉變。馬德里國際商標持續增加,9個品牌入圍“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11個品牌獲評“福建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3)2017年度省級外貿綜合服務試點企業4家,數量佔全省一半。

推進電商發展。(1)主動對接阿里、京東、蘇寧、亞馬遜等國內外知名平臺,打造一批電商產業基地。(2)支持本土電商平臺建設,鞋都電商創業園、海峽石化產品交易中心、一品嘉鞋材供應鏈雲平臺、冠達星雲商平臺等發展態勢良好。(3)大力培育電商主體,全市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及個體戶超過3萬家,2017年“雙十一”當天多家企業銷售額突破億元。培育淘寶村32個、淘寶鎮3個,數量居全省第一。(4)實施跨境電商發展行動計劃。全國首創“跨境電商+郵路運輸”出口模式。國際郵政小包量、國際快件量和跨境通公共服務平臺報關單量、貿易額均快速增長。先後獲評全國電子商務百佳縣、跨境電商創業25佳縣和省電子商務示範城市、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

創新招商模式。(1)推進“迴歸工程”,依託全國著名僑鄉優勢,與300多萬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49個基層商會、400多個港澳臺海外社團、430個僑聯組織、3個境外商會和海內外社團商會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在5個晉江異地商會設立招商聯絡點。2012年以來累計落地35個迴歸項目,計劃總投資229.8億元。(2)跟蹤服務在產外資企業增資擴營,截至目前增資擴營總投資額80.06億美元、合同外資52.56億美元,同時境外上市企業紛紛返程投資。(3)建設招商載體平臺,晉江經濟開發區形成一區多園發展格局,集成電路產業園、跨境電商園等加快發展,項目承載能力不斷提升。(4)用好用活“9·8”投洽會、“5·18”國際資本投資福建對接會、“6·18”民企對接會、閩商迴歸對接推介會等招商平臺,成功對接一批大型外企、民企龍頭項目。

持續深化改革 提升開放發展環境

從群眾關心、企業關注的重點環節入手,全力打造重商、親商、愛商、富商、安商的發展環境。

開展政策“接地氣”行動。(1)做好政策梳理和政策調研,深入瞭解企業發展實際和政策需求,緊扣推動三產躍升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每兩年更新出臺一批現代服務業扶持政策、外經貿扶持政策以及專項扶持政策。(2)強化政策宣講,每年年初召開千人企業家大會,組織大型外貿政策宣講會、分期政策培訓以及“一對一”宣傳解讀,簡化政策兌現程序,確保政策落地生根。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1)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所有審批服務事項的承諾時限統一壓縮在5個工作日以內,辦理環節統一壓縮到3個以內,審批窗口授權率達100%。率先將審批服務事項納入“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清單。(2)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各種類別權責事項和所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均錄入省網上辦事大廳,支持電子證照調用的事項達到80%。(3)拓展微信公眾號功能,打造政務服務“口袋版”。圍繞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積極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掃描、申報乃至代辦服務。

強化企業“拎包人”服務。(1)堅持“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的服務理念,為投資者提供“顧問式”“保姆式”“一站式”服務。(2)設立招商分局和投資服務中心,按產業領域分工開展宣傳推介、招商對接和投資服務工作。(3)落實一線指導、一線協調工作機制,成立“單一窗口”工作小組,建立“熱線聯繫”“現場工作例會”制度,提前介入、高效服務,及時為入駐項目協調解決土地、水電、環保、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問題,確保招引項目及時落地。晉江市在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中位居第三,先後獲評“中國50家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投資環境十佳城市”“2012最佳投資服務城市前十強”“十佳最具投資力縣(市)”。

推進貿易便利化建設。(1)出臺《晉江市推廣自貿試驗區可複製改革創新成果工作方案》,主動承接政策推廣、輻射和延伸的事項。(2)積極探索新的通關監管模式,推動口岸部門實現通關無紙化和一體化,做到“多點報關”,申報地報關、放行,關稅增值稅網上支付。(3)建立口岸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組建服務小分隊,對外貿重點企業採取“一對一”專人服務。(4)充分發揮商協會的橋樑紐帶作用,依託晉江市進出口商會和製鞋、泳裝、食品等協會,強化政企良性互動,及時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加強黨的領導 強化開放發展保障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按照福建省委、泉州市委的部署,切實加強黨對商務工作的領導,抓好黨建促發展。落實好“三會一課”等制度,每季度開辦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學習研討班、商務幹部大講堂,強化“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馳而不息整治“四風”,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和廉潔自律預警機制,構建“親”“清”政商關係。落實“兩結合、兩促進”,選準黨建與業務的結合點,不斷創新機關黨建工作載體,探索“互聯網+黨建”模式,突出亮點、講求特色,提升黨建工作實效,激發基層黨組織創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