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性

“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這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1978年5月11日,此文在《光明日報》刊發後,在全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場討論推動了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大解放,也讓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精神深入人心。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這一精神依然熠熠生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植於實踐,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

知行合一,正確處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關係,這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主張,也是謀劃和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邏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這一思想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著眼於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中國的新發展。它既是一個科學系統的理論體系,又是一個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行動綱領。

新思想根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的觀點,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固有的理論品格。馬克思和恩格斯稱自己的哲學為“實踐唯物主義”,就在於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遠離社會生活和脫離社會實踐的書齋理論,而是深深地植根於實踐、服務於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髮展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後,就開始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辛探索,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們黨成功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了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實踐,是在深入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它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既是對我們黨成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功經驗的繼承,又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經驗的總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都給我們黨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角度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對新挑戰和新使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在治黨治國治軍、改革開放發展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探索,確立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開展了一系列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通過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新思想立足於新的歷史方位和實踐要求

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它沒有終結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往真理的道路。實踐發展永無止境,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是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根本途徑。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我們黨在這樣的歷史方位下提出的。

新時代必然面臨新問題。馬克思曾指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問題,準確把握並解決問題是這些社會進步的動力。實現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必須關注併為探索解決這些時代課題作出思想貢獻。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判斷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深刻把握人民群眾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做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科學論斷。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的工作提出新要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又著力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權益……這些舉措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立足於當代中國的實踐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和中國化。

新思想著眼於指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整個人類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個是認識世界,一個是改造世界。而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有效改造世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主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具有清晰的目標導向和實踐指導意義,是新時代的行動綱領。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我們描繪出總的路線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真抓實幹的精神品質。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兩大布局覆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領域,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等各項重大戰略,對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社會主義事業,從縱向到橫向進行了頂層設計、深度整合和系統性構建,可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方略的“四梁八柱”,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著力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十四條基本方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的實踐展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時代面臨新情況,離開了“以人民為中心”這個初心,我們的發展就會偏離方向;離開了“全面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我們的事業就會裹足不前;離開了“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就會失去凝聚力和戰鬥力……十四條基本方略聚焦於解決“新矛盾”,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擔當。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就需要有新思想來指導實踐。聆聽時代聲音,堅持問題導向,源於實踐,進而指導實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邁入新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