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前囑咐:此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真的應驗了

諸葛亮和劉備這對君臣不說是耳熟能詳,卻也差不多了,劉備的第一個謀士徐庶再被曹操用母親威脅,去了曹營之時,像劉備推薦的諸葛亮。

劉備臨終前囑咐:此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真的應驗了

而之後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出了山,諸葛亮正式走進三國舞臺,而劉備也結束了顛倒流離的前半生。

沒有遇到諸葛亮,或者說沒有遇到徐庶之前,劉備的生活真的是跌宕起伏的,富有的時候坐擁整個徐州,窮困潦倒的時候老婆都被他自己弄丟了,說是非常悽慘都不為過。

劉備臨終前囑咐:此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真的應驗了

不過在遇到了徐庶之後,劉備先是有了一塊地盤,之後再徐庶幫助下,接連打敗曹操好幾次,這才有了威脅徐庶事件。

之後徐庶走了,卻推薦了諸葛亮出山,本來徐庶還只是幫助劉備打了幾場勝仗,而諸葛亮一出山,就把荊州奪了下來,之後入川蜀,奠定了蜀漢的基業。

可以說曹操是得不償失的,如果徐庶能夠給他效力,起碼還有一個安慰獎勵,可是徐庶終身沒有給曹操獻出哪怕一個計策,估計曹操腸子都悔青了。

劉備臨終前囑咐:此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真的應驗了

曹操什麼心情,劉備和諸葛亮是不會在意的,他們君臣之間的配合真的相得益彰。

劉備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所以軍政大權幾乎都交給了諸葛亮,說句不好聽的,諸葛亮想要在權利當年架空劉備,以他的聰明才智,估計並不是一件太難得事情。

不過諸葛亮並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把蜀漢打理的井井有條,說諸葛亮是蜀漢的第一功臣,沒有人可以反對,哪怕劉備都反對不了,沒有諸葛亮之前什麼樣,有了諸葛亮之後又是什麼樣,別人不清楚,劉備清楚。

劉備臨終前囑咐:此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真的應驗了

所以。兩人可以說精誠合作,勁往一處使,配合的相當默契,不過就是這麼默契的君臣,其實也是有意見不和的時候的,劉備臨終前囑咐:此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而這個人,差一點就把蜀漢毀在了手裡。

這個人,就是馬謖,就是那個諸葛亮讓他守街亭,他卻沒有按照計劃走,非要表現自己,最終導致街亭丟了,他自己率領的軍隊也敗了,可以說一敗塗地。

馬謖這個人還是有點本事,他紙上談兵的能力非常強,對兵法什麼全都明白,而諸葛亮和他的討論中,還能得到不少啟發,這就讓諸葛亮相信,馬謖是個有本事的人。

劉備臨終前囑咐:此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真的應驗了

不過劉備早就已經看出了馬謖走戰國趙括的屬性,就是紙上談兵。

劉備這麼評價馬謖的,“馬謖說話的程度,遠遠超過他自身的能力,不能勝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多觀察,如若以後不改,還在我軍中此人不死蜀國必亡。”

劉備臨終前囑咐:此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真的應驗了

很清楚的表明了馬謖的能力,動嘴可以,動手不行,不堪重用,可是諸葛亮卻完全沒明白,他親自考察了一下馬謖,最終發現馬謖的能力很好,最終派他當先鋒,然後蜀漢就敗了。

沒辦法,諸葛亮只能把馬謖在內的主官全部都殺了,街亭是和曹魏的門戶,可以說街亭的丟失,導致了蜀漢最終走向滅亡的歸宿,而這一切,劉備臨終前囑咐:此人不死蜀國必亡,可是諸葛亮就是不聽,結果真的應驗了,最終害了馬謖性命,也害了自己的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