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奇妙之處

1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當我們看到1的時候,可能會想到很多種身份,比如排名裡的第一名、表示量詞(1個、1人等)等等。在數學領域中,1是最小的正整數,存在感很低,但恰恰就是這不起眼的小數字,在數量題目的解答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數量中,如果計算過程中差了1,則會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此外,1也可以運用到解題過程中。解答工程問題時通常都是賦值法與方程法雙管齊下,其中可賦值總量,也可賦值效率。

今天我們要講解的是工程問題中的一種出題形式,題幹中會隱藏一個量,解題人需從題目信息中進行挖掘,方可順利作答。接下來,我們利用以下例題,幫助大家清楚瞭解一下此類題目特徵如何、解題步驟如何等信息。

【例1】某件刺繡產品,需要效率相當的三名繡工8天才能完成;繡品完成50%時,一人有事提前離開,繡品由剩下的兩人繼續完成;繡品完成75%時,又有一人離開,繡品由最後剩下的那個人做完。那麼,完成該件繡品一共用了( )?

A. 10天B. 11天

C. 12天D. 13天

【例2】三個工程隊完成一項工程,每天兩隊工作、一隊輪休,最後耗時13天整完成了這項工程。問如果不輪休,三個工程隊一起工作,將在第( )天內完成這項工程?

A. 6天B. 7天

C. 8天D. 9天

觀察兩道例題可發現,均屬於工程問題,題中均缺乏效率的具體數值或比例關係,不便於解題。此時,1的妙用就出現了。在例1中,由“三人效率相當”可知三人的效率比為1:1:1,那麼可直接賦值三人效率分別為1即可,轉換為效率制約型題目的解題方式。在例2中,信息更加隱秘,根據題中“每天兩隊工作,一隊輪休”可知,將三個工程隊的效率均賦值為1,最便於解題。

我們以例1為例向大家詳述一下該種題目的解題過程。由“效率相當的三名繡工8天才能完成”可知其總量為

,根據題意將總量分為三部分,將每部分的完成天數進行求解,即可得到最終答案。例2的解題思路與例1相同,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在數量題目中,總會出現題中隱藏信息的情況,此時需要考生們仔細分析題意,透過表面看到實質,方可尋到捷徑進行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