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房子沒有打地基,就靠一個石頭墊著,卻能百年不倒!冬暖夏涼

每個在城市拼搏的人都有一份家的記憶是屬於在那農村從小長大的老房子,早期的房子是古代的人類為了遮風擋雨,防止蟲蛇猛獸住在樹上或者洞穴裡,經過不斷的的進化改造,古人才開始慢慢學會自建房子。現在人類隨著人類的文化技術發展,學會了開始按照事先佈局設計的方案來建造房子,於是經過文化的不同,環境和建造水平不一樣,每個地方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房子!

老木房子沒有打地基,就靠一個石頭墊著,卻能百年不倒!冬暖夏涼

今天要說的就是筆者的家鄉,筆者的家鄉在浙閩交界的地方,這裡海拔較高,夏天沒有酷暑,冬天沒有嚴寒,算是氣候宜人的地方了,這裡的房子造型結構非常獨特,農村裡上了年紀的老木房子所有都沒有打地基,更沒有用過一根鐵釘,完完全全就是純木質結構搭建起來!經歷幾十年上百年的風風雨雨還屹立在大山之間!看得出古人的智慧真是讓人驚奇!

老木房子沒有打地基,就靠一個石頭墊著,卻能百年不倒!冬暖夏涼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種木房子的底部有一個石頭墊著,或是木頭墊著主房柱的底部,完完全全就沒有將柱子深埋進土裡,就等於完全沒有地基,但是它卻能屹立不倒,筆者也瞭解過,為什麼當時的人會這樣的設計,那是因為這種選用當樑柱的木頭都是上好的木料,在山裡最少都是生長几十年的,結實程度不輸於磚頭砌的那種房柱,但是久了接觸地面的那一部分難免怕受潮腐爛,所以當時的人就會在柱子跟地面的接觸地方墊著石頭防止受潮,那樣可以大大增加房子的使用年限!

老木房子沒有打地基,就靠一個石頭墊著,卻能百年不倒!冬暖夏涼

不用打地基讓人驚奇,更讓人矚目的是一整棟老木房沒有用上一根鐵釘跟鋼筋!建房子的人都知道,有些木頭交接的地方或者是縫補的地方肯定要用上鐵釘或者鐵絲之類的金屬才會牢固,然而這種房子沒有用鐵釘或者鐵絲扎綁卻照樣結實牢固,很多人心裡肯定有疑問了,那是為什麼?筆者觀察一番下來發現了房梁於房梁交接的地房都設有凹槽跟吐槽,兩個房梁完完整整的鑲嵌在一起,密不可分,在凹槽跟吐槽的中間部位還設計了一個圓孔,用來打進一枚五六公分大小的木釘,大的交接部位有大的卡槽,小的部位也設計了小的卡槽,再加以木釘定型,整個房子的結構看著就像一個整體,大大小小全全面面卡接在一起,沒有鋼釘跟緊固件也照樣密不可分!

老木房子沒有打地基,就靠一個石頭墊著,卻能百年不倒!冬暖夏涼

幾乎每個人家房子的外圍都設有一堵泥牆,這堵泥牆大概有半米厚,當時那個年代也沒有水泥,家家戶戶造木房子的圍牆幾乎都是泥做的,但是你也別小看這堵泥牆,用車撞它也撞不開,它的結實程度讓人驚奇,主要是那個年代山賊比較多,經常會來農民百姓家搶糧食,所以家家戶戶把造泥牆都看得很重要,主要是用黃泥,稻稈,小石頭,還有那種粘稠度很高,特製的地瓜粉湯水製成的,剛才說了寬度大概有半米之厚,高度有三米高,泥牆用來抵禦山賊,防止蟲蛇野獸進入家門的效果是非常有效果的!

老木房子沒有打地基,就靠一個石頭墊著,卻能百年不倒!冬暖夏涼

這種房子因為是木頭做的,冬暖夏涼,通風效果非常好,人住著不容易生病,筆著也問了很多老人,老人說房子住了六十幾年了,幾乎沒有修過,就是年久了屋頂的瓦片有些會漏水,那樣翻修了幾片瓦片,其他的都沒翻修過,可見以前製作房子的工藝水平極其之高!現在農村有錢的人家幾乎都蓋起了小洋樓,而這種古老的木房子卻因為很少人住,或者無人管理而被蟲害,也很少見了!有些被推倒了蓋新房子,導致留下的已經很少了!希望家裡有這種房子的好好去保護它!這也是一種物質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