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也有易感人羣,這些特徵,你符合嗎?

大家平時應該看過不少禁毒科普

毒品也有易感人群,這些特徵,你符合嗎?

不要總以為毒品離自己很遠

要是具備以下特徵:

說不定,你會是毒品的易感人群

毒品也有易感人群,這些特徵,你符合嗎?

1、追求刺激,願意以身犯險

追求刺激的人往往嚴重低估了毒品的危害性、成癮性與依賴性,總覺得“生活過於平淡”、“想追求點刺激”,總是抱著“試一試沒事兒”的心態,最後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成為毒品的奴隸。

案例:

2016年,佛山市一群20來歲的“白富美”在慶祝生日時為了給寂寞的生活尋求刺激,竟然在凌晨聚眾吸食毒品K粉。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當被問為什麼吸毒時,她們的理由居然是“因為我們沒有男朋友,寂寞啊。”

毒品也有易感人群,這些特徵,你符合嗎?

找點樂子而已

何必搭上人生呢?

2、交友不慎,容易被同伴影響

有個詞語叫“同伴壓力”,指的是一個人可能會為了在朋友群體中顯得合群而改變自己的態度,價值觀,甚至行為。

交友不慎,而且出於同伴壓力而吸毒的人,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對毒品完全沒有了解的狀態,而被帶入毒圈,有些甚至可能連上癮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吸毒。

案例:

23歲的阿飛,在20歲的時候是年薪40萬的售樓經理。經濟上的充裕,使阿飛得以經常出入高檔場所和朋友吃飯喝酒,一天消費千元以上更是家常便飯。

然而,轉折點出現在一次聚會上——那天阿飛喝多了,一個朋友拿出一些藥丸給他,說是能醒酒,他當時並不知道那是毒品,只知道吃完之後整個人很亢奮。

阿飛後來又吃了兩三次,才知道藥丸原來是麻古,感到很抗拒。可是每次聚會的時候,朋友都會給他遞麻古,勸他一起吃。阿飛不好意思拒絕,而且很想顯得合群,因此唯有一次次地接受毒品。

一來二去,阿飛很快就上癮了。在公司的一次例行體檢中,阿飛吸毒的事情被領導知道了,於是辭去了工作,連要談婚論嫁的女朋友也因此而離開他。

生活上的打擊讓阿飛更加依賴毒品,最後,被家人送到重慶同濟醫院自願戒毒康復中心進行戒毒康復治療。

毒品也有易感人群,這些特徵,你符合嗎?

逼你吸毒

這算什麼朋友??

3、意志力薄弱,不善於應對逆境

意志薄弱、逆商低下的人也容易誤入歧途,即有些人明知道毒品是有害的,碰不得的,但就是想在毒品中尋求安慰、逃避責任。

現實生活中的不順心,如事業上的瓶頸、感情上的挫折、甚至是周圍緊張的人際關係(比如有些人則因業務往來,害怕自己融不進那個所謂的圈子,看到別人吸毒,不好意思拒絕)等原因,都會讓這些人陷入更加消極的情緒,讓毒品成了他們的“避風港”。

案例:

18歲的阿杰,出生在一個不太和諧的家庭裡,父母經常爭執,讓他既悲傷也無奈。

但他依然頂住家庭壓力,努力學習,讀小學時曾是班級前十名的優等生,上初中時更進入了實驗班。

可惜初中科目增多和偏科,讓阿杰壓力倍增。為了逃避壓力,阿杰開始不做作業,用各種理由請假,甚至逃課去網吧打遊戲,在酒吧裡尋歡作樂。

不久,因為“朋友”的一句“反正不會上癮”,阿杰嘗試了第一口毒品。自從那次之後,每次看到朋友吸毒,阿杰都會向他們去要一點,漸漸“一點”已經滿足不了阿杰,當他去要更多的時候,朋友們就不給了,叫他自己去買。

於是阿杰開始了打工買毒的生活,直到他被民警查出吸毒並送進強戒所。

毒品也有易感人群,這些特徵,你符合嗎?

逃避問題只會造成更大的問題

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麼“避風港”!

當然,“毒品易感人群”並不一定會吸毒,只是單從概率上來講,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接觸到毒品,因此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毒品也有易感人群,這些特徵,你符合嗎?

另外,根據《2017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我國的毒品濫用形勢具有以下特徵:

1、毒品濫用規模增幅下降,吸毒人員滋生持續減緩。

2017年,中國毒品濫用人數仍在增多,但同比增幅下降,現有吸毒人數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8%。

儘管中國治理毒品濫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毒品濫用問題總體仍呈蔓延之勢,毒品種類、濫用結構發生新變化。

2、合成毒品濫用仍居首位,所佔比例出現下降。

2017年,合成毒品濫用佔比出現下降,大麻、可卡因等毒品濫用佔比上升,毒品濫用種類更加多元化

毒品也有易感人群,這些特徵,你符合嗎?

3、合成毒品變異加快,新類型毒品不斷出現。

據國家毒品實驗室檢測,全年新發現新精神活性物質34種,國內已累計發現230餘種,尚未形成濫用規模。

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改變形態包裝,生產銷售“咔哇潮飲”“彩虹煙”“咖啡包”“小樹枝”等新類型毒品,花樣不斷翻新,具有極強的偽裝性、迷惑性和時尚性,以青少年在娛樂場所濫用為主。

4、毒品濫用危害極大,影響社會治安穩定。

據統計,2017年全國公安機關抓獲的非涉毒類刑事犯罪嫌疑人中,吸毒人員共15.2萬名,佔10.3%。

吸毒不僅嚴重影響個人健康,還危害社會,由吸毒引發的自傷自殘、暴力傷害、毒駕肇禍等極端案事件屢有發生。

最後,重慶同濟醫院戒毒康復中心專家提醒:吸毒,從來都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莫吸第一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