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挖掘必修課——如何實現專利規避設計?

專利規避設計是指為規避專利保護範圍來修改現有機構設計,在設計思路上重於如何利用不同之構造來達成相同之功能,避免觸犯他人權利。

隨著國內對專利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很多企業在沒有新的開創性技術思路去申請專利時,往往更願意借鑑現有技術進行專利規避來申請自己的專利,不但能夠提高專利申請的質量,還能省去一部分研發成本。那麼,高沃知識產權帶你來看看大部分企業都是如何進行專利規避設計的呢?

專利挖掘必修課——如何實現專利規避設計?

專利規避手段一:對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的開發。通過將現有技術的某一個技術特徵或多個技術特徵進行省略或置換,保證實現原有功能或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功能即可實現專利規避設計。

具體為:

(1)從權利要求出發。即採用與專利相近的技術方案,減少現有技術中的至少一個技術特徵,最好是必要技術特徵來實現專利規避設計。這是最常見的規避設計,也是最與專利保護範圍接近的規避設計。顯然,這種規避設計的研發成本較低。

(2)從技術問題出發。通過專利文件瞭解新產品的性能指標或技術方案解決的技術問題來分析是否有替代方案來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達到與現有技術相同的技術效果或更優的技術效果。

(3)從背景技術出發。通過了解背景技術來分析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技術問題或者從背景技術出發尋找新的思路來解決其存在的技術問題。

(4)從發明內容和具體實施方式出發。在此過程中,一方面尋找權利要求的概括疏漏,找出可以實現發明目的,卻未在權利要求中加以概括保護的實施例或相應變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應用發明內容中提到的技術原理、理論基礎或發明思路,創造出不同於權利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5)從審查文件出發。權利人不得在訴訟中,對其答覆審查意見過程中所做的限制性解釋和放棄的部分反悔,而這些很有可能就是可以實現發明目的,但又排除在保護範圍之外的技術方案。

專利規避手段二:繞開專利保護的地域侷限以及時間侷限。我們通常過度地關注專利權的獨佔性,而相對地忽略專利權的侷限性。專利的侷限性表現在地域性和時間性上。

地域性是指專利權只在專利申請並被授予專利權的國家或地區才有效。如一項專利雖然在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獲得專利授權,但並未在中國申請專利,因此該專利在中國不受專利保護。

時間性是指專利權只在專利權處於有效狀態的時間內有效。發明專利的保護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為10年。由於一項專利在各國的申請日不同,其保護期限的屆滿日也不同。而且從事實上看,也並非所有專利都能保護至期限屆滿終止,部分專利會因申請人主動放棄等原因提前失去法律效力。另外,在目前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還會有一些專利被競爭對手通過專利宣告無效的程序使專利無效。被宣告無效的專利被視為專利自始就不存在。

認識專利的侷限性特點並利用之,可以為企業節省研發費用和時間成本,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益。

專利規避手段三:弄清楚專利實際的保護範圍。權利要求書是申請發明專利的和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的必須提交的申請文件。它是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要求保護的內容,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是申請專利的核心,也是確定專利保護範圍的重要法律文件。

閱讀權利要求書,主要是分析區別技術特徵,弄清楚專利實際的保護範圍。如一個人獲得了一種自行車的專利,而實際上他的保護範圍只是車把部分,只要避免使用相同的車把,就不構成侵權。

專利規避手段四:制定自己的專利保護策略。除了合理規避競爭對手的專利,也要制定自己的專利保護策略。企業申請專利貴在精不在多,關鍵是定位要準。包括保護自身經濟增長點上的發明成果、提交阻止競爭對手進一步市場擴張的專利、在競爭對手可能要開發的領域申請基礎性專利、在競爭對手薄弱的環節申請專利、在與競爭對手配套的技術上申請專利、在競爭對手技術的可能改進方面申請專利等。

結論

要能準確瞭解競爭對手的發展方向,才能在其前進的路線上準確布棋,既可以抑制其擴張,也可以為將來的談判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