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感謝貧窮》作者王心儀:貧窮也要有夢 最感謝的是媽媽

7月29日,河北棗強女生王心儀的一篇《感謝貧窮》引發全網關注。

王心儀自幼家貧,卻一直成績優異,今年以707分的高分考取北京大學。她說,“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和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相比貧窮,她更感謝在家庭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媽媽所給予的教養培育與正能量。

王心儀相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會有回報。如果她的聲音能被大家聽見,她希望告訴同樣身處困境的人們,“只要努力,只要有夢,就會有光亮”。

對話|《感謝貧窮》作者王心儀:貧窮也要有夢 最感謝的是媽媽

王心儀對“走紅”頗感意外。圖/杜亞琪

貧窮也要“有夢”

時間新聞:為什麼會寫《感謝貧窮》這篇文章?

王心儀:當時是在準備自招,需要一個個人的陳述,應該是高三的寒假寫的。

時間新聞: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

王心儀:可能也是因為在上學嘛,和別人的差距是會有的,我並不是說豔羨他們,就是慢慢會發現和別人有一些不太一樣,就像我們買寒假作業、暑假作業,我媽媽就會猶豫一下,不買不行嗎,一定要訂嗎之類的。

時間新聞:會因為貧窮而自卑嗎

王心儀:我沒有自卑,因為我覺得,精神上的貧瘠才是最可怕的,我心裡有陽光,我也願意為了一個更光明、更燦爛的未來去努力。每個人的起跑線可能確實是不一樣的,但是我不會說我的起跑線比別人低,我就放棄這場比賽。更是因為這種差距,我需要去擔起這份責任。

時間新聞:你想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什麼?

王心儀:我本來的目的是,我希望讓那些可能和我經歷相似,或者更甚於我,更糟糕,更艱難的一些孩子們能夠意識到,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只要你去勇敢的做一些真正喜歡的事情,真正的投入精力,你肯定有豐厚的回報,會能看見美好的未來。我想告訴他們,不止有眼前的苟且,你可以大膽的去夢想一些事情,一些別人看來都遙不可及的遠方,我們是可以做夢的,我們也需要這些引領,真正的到達你想要的那個花海。

時間新聞:有沒有想過這篇文章會火?

王心儀:我覺得我這個就是點一個贊說一個加油就OK了,真的是超出我的意料,在我的心理預期之外。他們就開玩笑嘛,哇,火了耶,網紅耶,讓我有一點點失措,非常的失措吧。

時間新聞:“走紅”後有什麼感觸?

王心儀:文章發出去之後嘛,有很多人給我很多鼓勵,讓我更加堅信,我們更喜歡接受的是善意,關於善意、關於正能量的事,一定會比負能量傳播得更快、更遠、更有影響力,這也是我非常非常開心的。

對話|《感謝貧窮》作者王心儀:貧窮也要有夢 最感謝的是媽媽

王心儀家裡貼滿了她的獎狀。圖/來源於網絡

希望愛心能惠及更多人

時間新聞:對於自己的高考成績,你滿意嗎?

王心儀:當我自己做完那個卷子(高考)的時候,我自己覺得就是自己考砸了,砸砸砸得透透的了。出分(707分)之後,就覺得砸得沒有厲害吧,除數學滿分,我沒有什麼可挑剔之外,別的都有一點小遺憾吧。

時間新聞:為什麼會選擇北京大學?

王心儀:沒出分的時候,只要有個名校願意錄取我,我就很開心了,但是出分之後,可以有自己的選擇,那我肯定要選擇一下我更心儀的大學,我更喜歡、想要做的事情,就選擇了北大,北大中文系是全國第一啊。

時間新聞:理科出身,為什麼會報考中文系?

王心儀:很多人建議報考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專業,比如計算機、金融,或者管理,但是我想我的興趣點不在那裡。在這樣一個比較重要的十字路口,我還是會想要聽從自己的內心,跟我的心意走,做一些真正想做的事情。

時間新聞:上大學的費用怎麼解決?

王心儀:我在報考的時候,有和北大招生組的老師、學長聯繫過,包括資助中心,他們很早之前也會了解我的情況,很早之前也粗略的談了一下,資助的機制還有很多方面,他們告訴我,我的未來,只要去努力,後顧之憂不會有。現在的資助機制也都十分健全,我不想讓所有的愛心都集中在我的身上,我希望讓這份溫暖蔓延下去,能夠惠及到更多的人。

最感謝的還是媽媽

時間新聞:在你的求學過程中,你最感謝的是誰?

王心儀:我覺得最需要感謝的就是我的媽媽,不論是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還是我性格的養成、習慣的養成,我覺得都和媽媽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嘛,媽媽就帶著我們幾個孩子,從小到大,真的聽不容易的,對我影響真的特別深。

時間新聞:為什麼會感謝媽媽?

王心儀:我很幸運,我的媽媽十分注重對我的早期教育,她會給我傳輸這樣一種正能量,你應該去學習,但我不會逼你,我會帶你去了解一些東西,如果你願意去學,那好,我會繼續給你傳遞這些,如果你不想去學,那你可以盡情去玩。

時間新聞:媽媽對你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王心儀:我媽媽的態度是這樣的,如果你真的在讀書這條道路上,可以做得很好,你也有這個興趣,那我肯定會竭盡我所能,提供你一步一步走上更高的知識殿堂,如果我不想學,她會尊重我的意願,哪怕讀一箇中專,學一門技術也好。並不是所有的魚都要生活在同一片海洋,我不是必須要去考大學。

時間新聞:你將來想從事什麼工作?

王心儀:如果有機會的話,不管是留校還是去別的學校任教,我更希望我能留在教育界,我希望把我知道的、我學到的、我感悟到的這些東西,能夠給一些和我可能境遇相似的,或者有同樣生活的孩子們,傳遞下去,一棒接一棒,一環接一環的感覺。

時間新聞:你想象中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

王心儀:做好自己就是最重要的,能夠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讓這個家庭變得越來越好,當然這是很小的一方面,我希望為這個社會做一些什麼,我來自這裡,我的歸宿也是這裡,我希望為這個集體,為這個家園,為這個更大的家園做一些我能做的事情。如果真的有機會,如果我的聲音可以被很多人聽見,我希望能抓住這個機會,讓社會更美好一點,更善意一些,更光明一點,讓所有人都有信仰,敢於去抬頭仰望面前的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