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爲什麼那麼亂?

君劍z


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最好的朋友之一,“巴鐵”巴基斯坦的處境關涉到中國在西南出口的地緣戰略。

作為南亞最大的兩個國家之一,巴基斯坦的發展情況遠遠不如鄰國印度,印度雖然顯得“髒亂差”,但印度的發展飛速,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力,而巴基斯坦是真的有些亂,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位置也受制於其他國家。

(剛剛當選巴基斯坦第22任總理的伊姆蘭·汗)

巴基斯坦的亂,首先出在它的國內的經濟民生一直不好,農業是巴基斯坦很多老百姓的主要收入來源,而氣候和水資源並不好,讓巴鐵的農業生產並不理想,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

加上,巴鐵國內的複雜的宗教問題,特別是政府與宗教緊密結合,造成了錯綜複雜的國內宗教狀況。這就導致巴鐵的內部社會出在一種撕裂狀態,內部亂是一種必然。

(抗議的巴基斯坦老百姓)

而巴鐵的外部,除了與中國的關係還較好之外,其他幾個鄰國,像與印度,伊朗,阿富汗的關係均不是很好,不時爆發一些或大或小的衝突,外部顯得也很混亂。

(中巴鐵路路線圖)

對於巴基斯坦來說,要解決亂的問題,首先還是要從內部解決,讓經濟能夠真正發展起來,老百姓的日子好起來,才是梳理解決亂的根本。

你對巴基斯坦有哪些印象?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巴基斯坦這個國家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南邊靠近阿拉伯海,東方連接印度,東北比鄰中國,西北與阿富汗接壤,西方有著伊朗。巴基斯坦原屬英屬印度,1947年英國對該地進行印巴分治,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成立。


(曾經的英屬印度,包括了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

巴基斯坦之所以會如此亂,與它的內部和外部離不開關係。先看他周圍的鄰居,像阿富汗、伊朗、印度都不安生。而巴基斯坦內部又是一個多民族國家,95%以上的人信奉伊斯蘭教。但是其國家建立時間短,沒有任何一個民族人口占據多數,很難有國家認同感。

巴基斯坦與印度。印度的主要民族是印度斯坦族和錫金族,他們信奉的是印度教和錫金教。巴基斯坦來自於最早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和中亞人,他們信奉的是伊斯蘭教。所以雙方在宗教問題上,就有一定的衝突。因為當年這些人入侵印度的時候,曾經強迫印度人信奉伊斯蘭教。

英國當年入侵印度,採取的是分而治之的形式。後來印度民族獨立興起,英國不得不從中挑撥關係,最後導致印度剛獨立的時候出現大規模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遷徙。當時的巴基斯坦還包括現在的孟加拉,印度為了一勞永逸,直接將兩者拆分。奠定了現在巴弱印強的基礎,這是雙方的矛盾之一。

▲克什米爾問題

當然最嚴重的還是克什米爾歸屬問題,這也是當年英國撤離時留下的毒瘤。克什米爾地區以穆斯林教為主,但是治理該地區的卻主要是印度官員。英國當時退出印度的時候,並沒有指認該地區到底是屬於誰?因此之後也就爆發了幾次印巴戰爭。

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雖然在911事件之後,巴基斯坦積極參加國際反恐。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援助阿富汗的重建。但是巴阿在塔利班跨界恐怖襲擊等問題上有深刻分歧,為此經常爆發小規模衝突。

其實在911事件之前,因為宗教問題,巴基斯坦一直在支持著塔利班。對於這種東西,阿富汗肯定不可能短時間忘記。而且自從巴基斯坦獨立之後,他們就一直不想讓阿富汗發展起來,雙方矛盾可謂是積怨已久。
▲塔利班組織

巴基斯坦與伊朗。兩個國家在卑路支地區歸屬問題上,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此外雙方在阿富汗都有代理人勢力,都在維持著自己一方面的利益。最主要的還是巴基斯坦在資金上高度依賴沙特,但是沙特又是在中東地區最為反對伊朗的國家。為了資金的考慮,巴基斯坦就必須支持沙特。

巴基斯坦與中國。巴基斯坦是中國唯一一個全天候的盟友,兩者之間的友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開始。當時巴基斯坦被美蘇兩國拋棄,又面臨著印度的侵壓,中國適時的站在了其後面。後來蘇聯入侵阿富汗,中巴美聯手遏制蘇聯,徹底的把中巴綁在了一起。

巴基斯坦也是最早承認中國的國家之一,上世紀80年代中美關係緊張的時候。美國曾經不止一次以經濟利益誘惑巴基斯坦,但是他們都堅定不移的站在我方。除此之外,在軍事、經濟上的合作也很多,中巴關係最鐵就不多介紹了。


諸上其實可以看出巴基斯坦除了和中國的關係很好,與其他鄰居都會有所爭端。更多的還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與中國的關係也是考慮到自身未來發展。除了這些外部客觀因素,巴基斯坦內部問題也不少。

巴基斯坦是一個靠“宗教立國”的伊斯蘭教國家,在印巴分治之前,巴基斯坦是沒有所謂的歷史和文化積澱的。甚至是國家的名字,都是南亞次大陸上幾個地區東拼西湊而來。巴基斯坦內部民族成分複雜,包括了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以及克什米爾地區的少數民族。

除了本國民族之外,這些民族在國外還有很多的“親戚”。比如說伊朗有俾路支人、阿富汗有普什圖人、印度有克什米爾人。當初這個國家建立的時候,為了能把各個地區的人聯繫在一起,伊斯蘭教就漸漸成為巴基斯坦立國的法理基礎。可以說沒有伊斯蘭教,就沒有後來的巴基斯坦。


但是他們成也宗教,敗也宗教。雖然巴基斯坦後來試圖政教分離,但是取得的成果並不大,很多法律條文都要受到宗教的制肘。伊斯蘭教不像基督教那樣,曾經經歷過資產階級的宗教改革,所以在很多方面與當今的體制格格不入。

很多伊斯蘭主義者提倡政教合一,必須嚴格遵循經書當中的要求。他們常常以正統自居,不斷的對世俗當中的政權詰難。在價值取向當中,更是閉門造車。尤其是在四大教法學派形成之後,他們認為伊斯蘭教已經可以自足了,不需要再進行創新,只要沿著前人的道路即可。這種危險思想的誕生,也造成該國自1991年後十幾年的動盪。

其實美國也是個多民族國家,更恰當的說法是移民國家。他們也沒有一個主民族,如果從這個方面來講,他們甚至和巴基斯坦有一點像。但是為什麼他們沒有出現這麼多動盪?成立的時間長我們就不說了,關鍵是人家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


在這套法律體系之下,很多人的權利得到了保障,就沒有必要產生各種內部糾紛,從而可以一致對外。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民族對國家都有一種歸屬感,然而這種歸屬感對巴基斯坦來說是彌足珍貴的,因為他們幾乎是沒有。

之前也講到了巴基斯坦是在伊斯蘭教的粘合下,多個民族湊活在一起的。而巴基斯坦政府治理能力低下,這麼多年裡面一直沒有解決很多民生問題。大部分的民族與地區都還是以“部落、宗教”為中心,如果外界稍微加以刺激,很有可能立刻成為一盤散沙。

時間長此一往下去,如果巴基斯坦內部再不盡快的實現“統一”,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排斥力”。反觀其周圍鄰居印度、伊朗、阿富汗,這些國家的形成,要麼是有一個主民族,比如阿富汗的普什圖人。或者說該地長期居住某一民族,比如說俾路支地區。但是這些東西,巴基斯坦都沒有。


所以說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巴基斯坦都有著相當多的問題。在如今都在高呼中巴關係的時候,我們也要重視這些問題,為以後可能出現的問題早作打算。


史之策


巴基斯坦為什麼那麼亂,可以從一個小故事談起:

話說安伯託·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 ,一譯作翁貝託·埃科)有一次在美國紐約坐出租汽車,話說紐約的出租車司機來自世界各地,語言膚色各不相同,有土耳其人、馬來西亞人,也有希臘人、猶太人,有一次,艾柯遇到了一個名字很難拼寫的有色人種,一問才知道是巴基斯坦人,巴基斯坦出租司機師傅很健談,兩人一開始相談甚歡,但當艾柯傻乎乎地提到自己地國家意大利有一些印度人時,司機師傅馬上怒視艾柯:你不該把兩個如此不同地民族相提並論,不該提起這個在我心中如此低等地民族。而當追問誰是曾經和意大利人互相殘殺地宿敵而艾柯回答不出來地時候,司機師傅更是很不滿意,他直言不諱說艾柯是在撒謊,

因為一個民族怎麼可能沒有敵人。

(以上內容出自《羞恥啊,我們居然沒有敵人》,【意大利】翁貝託·埃科《密涅瓦火柴盒》La bustina di Minerva)

(安伯託·艾柯,享譽世界的哲學家、符號學家、歷史學家、文學批評家和小說家,也被譽為20世紀後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

即小見大,這位巴基斯坦裔出租司機的認知很說明問題,巴基斯坦的立國基礎之一,就是和宿敵印度之間的仇恨,這個後面再細說。

巴基斯坦立國的法統淵源是1947年6月的《蒙巴頓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稱印度獨立法案),而該方案的先天缺陷就是簡單粗放,巴基斯坦國民身份識別的主要根據就是宗教,其他各種諸如民族、文化和語言不同的差異和多元化特徵都被忽視了。

後來,因為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東巴基斯坦首先分離出去,成為獨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為了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巴基斯坦付諸於使用加強宗教灌輸和凝聚的方式來加強國家民族的團結性,但是,這個雙刃劍的另一個結果是宗教極端主義勢力的坐大,又給巴基斯坦的亂象之火添加了強勁的助燃劑。一些傳統的部族又往往與宗教極端主義勢力結合在一起,更是剪不斷理還亂。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的政治格局表面是現代國家的選舉和政黨制度,但是主要政治實力派如謝里夫家族、布托家族都是不同省份的傳統門閥貴族,政黨輪替和政治鬥爭與地域爭端和族群傾軋交織糾纏在一起,也是亂象的源頭之一。

總而言之,巴基斯坦為什麼那麼亂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在於國家認同問題。

首先,為了化解分離主義和地域族群矛盾,巴基斯坦只能加強宗教的比重,但這間接助長了極端主義,而宗教內部本身亦有派別派系的不同,一旦與固有分歧結合,結果也可能適得其反。

其次,與印度之間的矛盾和仇恨,固然或許可以產生一定的內部凝聚力,但和和平、發展的大潮流背道而馳,地緣政治的詛咒也影響著國家的和平穩定的發展,強化這一點對巴基斯坦的長治久安也是飲鴆止渴。

建立新的有效的國家認同,可能是巴基斯坦消弭亂局的唯一路徑,但是這道阻且長,十分艱難。



談古論金


這個四千字的長回答,將告訴你巴基斯坦亂局的根本原因,將會把這個我們稱為“巴鐵”國家內部複雜的矛盾一一展示給你,我相信看完之後,你將清楚的瞭解,巴基斯坦為什麼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這件事,還得從巴基斯坦建國和其國父阿里·真納說起。

巴基斯坦國父阿里·真納曾經長期是印度國大黨

的重要成員,甚至當他加入全印穆斯林聯盟(簡稱穆盟)後,很長是一段時間內,兩種身份在他身上並存著。

因此,我們能夠看到很多二人在一起合影的照片,但其實這兩位領袖的身上幾乎沒有任何共同點。從衣著上我們就能看出,他們要是能合作在一起,真是活久見了。

作為印度國內重要的政治勢力,國大黨和穆盟大概只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英國人必須滾蛋”,至於滾蛋的方式和滾蛋之後怎麼辦,兩個政黨之間,找不到任何妥協的空間。

英國學者曾一針見血的給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人做了一個定義,“一群害怕做印度人的穆斯林”。

沒錯,“害怕成為一個印度人”是巴基斯坦能夠獨立建國的唯一基礎,而這正是阿里·真納畢生奮鬥的目標。

為此,他必須反覆向長期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解釋,“你們是穆斯林,你們和你們的印度鄰居不一樣,你們應該生活在一個伊斯蘭教法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名字叫做巴基斯坦。”

總有些穆斯林是不在乎成為印度人的,而這部分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甚至比整個巴基斯坦的人口還多。

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既然穆斯林可以和印度教徒共同生活在印度,那巴基斯坦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這個悖論的存在,導致巴基斯坦成為的一個名義上的伊斯蘭教法國家。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巴基斯坦的國名——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說真的,以阿里·真納一個英國律師出身的經歷,從他心裡希望建立的巴基斯坦,應該是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世俗化國家。但這個國民身份的悖論,讓他不得不屈從於現實,而把巴基斯坦建成伊斯蘭國家。

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穆斯林建立的國家,天然都是伊斯蘭教法國家。比如說,土耳其就是一個信仰伊斯蘭教佔大多數的世俗化共和國——土耳其共和國。

在解決了國民身份問題後,阿里·真納還要面對另一個更為棘手的難題。

在當時,印度西北部穆斯林聚居區內,存在著各種各樣複雜的教派和部落勢力。

一般來說,解決國內桀驁不馴地方勢力,最好的辦法是用強大的軍事力量進行彈壓,這也是土耳其國父凱末爾解決問題的方式。

但可惜,阿里·真納手中並沒有這一利器。恰恰相反,印度西北部各部落反倒有自己強大的武裝力量。

阿里·真納能夠倚仗的,只有他巨大的個人威望,憑藉不斷的協商、斡旋和妥協,來拉住各地的部落首領。因為,如果各部落不能形成一個整體的國家,早晚會被強大的印度一口一口的吃掉。

這是巴基斯坦這個國家,存在的另外一個意義,即它必須是一個足夠大的獨立國家,而不是若干個小國。

巴基斯坦國父阿里·真納

這就是巴基斯坦建國的背景,這個國家能夠被建立起來,完全基於他們共同討厭,東面那個叫做印度的鄰居。而不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教派穆斯林,有多麼喜歡對方。

這一特點導致,阿里·真納白手起家建立起的,這個叫做巴基斯坦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幾個拼盤國家之一。

甚至,就連巴基斯坦的國名(Pakistan)都是一個精妙的文字遊戲,是把五個區域的首字母和尾字母拼在一起構成的單詞。

字母P指的是旁遮普省A是指阿富汗尼亞(西北邊境省)k是指克什米爾S是指信德省tan指的是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

這個國名前半部分Pak,在波斯語和烏爾都語中為“聖潔”之意stan在波斯語意為“國家”或者“土地”

,組合在一起成為了“聖潔的土地”之意。

當阿里·真納千辛萬苦的把這個國家拼接在一起,他當然知道,這不是他心中理想國家的模樣。但這時候,他的人生已經走到了盡頭,巴基斯坦建國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他沒有時間,把這個國家打磨的更加精緻。

匆匆建國,導致巴基斯坦政局存在一個非常怪異的情況,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由中原直接管理,而俾路支省和西北邊省(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則由部族自治。

即便阿里真納在建國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妥協和讓步,但依就不能扭轉,這個拼盤國家走向破碎的傾向。

巴基斯坦剛剛建國,東南部面積最大的俾路支省(34.7萬平方公里,約佔巴基斯坦國土面積的39.4%)卡拉特土邦便宣佈獨立,雖然半年後便被巴軍收復。

但從此之後,俾路支民族分裂主義組織便開始以武力方式對抗巴政府,在1948年、1958-1959年、1963-1969年、1973-1977年期間,多次與政府軍發生衝突。

除了俾路支省,巴基斯坦西北邊省的部落民和阿富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蘇軍入侵阿富汗時,巴基斯坦是阿富汗游擊隊的後勤補給基地和大本營,是美國人親手加強了兩國部落之間的兄弟情義。

而當美國出兵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時,被美國人加強了的兄弟情誼,又被反過來用來對付美國人。

即便當時,在美國雷霆壓頂的態勢下,西北邊省的部落都敢暗中保護阿富汗塔利班。這足以看出,巴政府和巴軍方在西北邊省孱弱的控制力度。

因此,西北邊省是巴基斯坦國內另一個巨大的不穩定因素,只是誰都不知道,這顆定時炸彈什麼時候會爆炸。

巴空軍的梟龍戰機

既然說到巴軍方,那就再說說這支,在巴基斯坦政局中非常重要的力量。

我們剛才說到,阿里真納手中是沒有軍隊的,印度西北部的軍事力量,被各部落的頭領控制在手中。

但有意思的是,剛剛建國時的巴基斯坦,從印度手中,繼承了一支相對完整的軍隊。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搞笑的情況,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在英國統治印度次大陸的過程中,英國統治者發現印度教徒打仗的能力,實在是差的令人髮指。

而在所有生活在印度次大陸的民眾當中,最驍勇善戰的就是穆斯林。所以,英國人在他們的部隊當中,補充了大量的穆斯林戰士。

當英國人決定,從印度次大陸抽身而去之時,印度軍隊中的穆斯林大部分流向了巴基斯坦。

這導致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印度建國後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英國人留下的官僚體系,以及受過良好英式教育的公務員。而巴基斯坦則繼承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由高、中、低級軍官組成的軍隊體系。

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後,很多人都認為巴基斯坦打輸了。但實際上,這個被匆匆忙忙拼接起來的新國家,一場戰爭能夠打成這個樣子,巴基斯坦人已經足夠滿意了,至少他們沒打

戰爭的結果導致,巴基斯坦軍方擁有了巨大的榮譽和民眾支持,使其成為巴政壇中當中,一支極其重要的政治力量。

而這之後的六十年中,巴基斯坦一直在重複一個怪圈,即豪強大家族政治勢力和軍政府輪流坐莊,掌控巴基斯坦的政府。

從1947年到1956年,是巴基斯坦第一個民主政府時期,各黨派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互噴,連一部憲法都制定不出來。建國十年都沒制定出一部憲法,大概也算世界政壇上的一個記錄了。

1956年軍方實在看不下去了,陸軍總司令阿尤布·汗上臺,對豪強政客們說,你們都一邊涼快會兒,看老子來治理國家。

一般來說,軍政府執政雖然不太民主,但大多都很有效率,比如說南美國家主要基礎建設,都是在軍政府執政時期完成的。

與此類似,巴軍方的政府也乾的不壞。至少在其執政期間,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巴軍算是守住了國土。不過第三次印巴戰爭中,東巴基斯坦(孟加拉)被肢解導致軍方聲望受損,豪強政客趁機重新登臺。

阿里·布托(巴基斯坦人民黨創始人)從1971年幹到了1977年,他在國內推行西方民主和土地改革、經濟國有化,傷害了大工業家、金融家和中、小資本家利益,導致工業資本紛紛轉往國外或在國內轉向其他行業,給巴工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

1977年7月,軍方再次動手,把國家治理的亂七八糟的阿里·布托被推翻,上臺的是著名的齊亞·哈克將軍(時任巴陸軍總參謀長)。軍政府再次展示出治國的效率,使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躍居南亞地區首位。

另外,巴基斯坦的核技術,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發展的。齊亞·哈克曾說道:“哪怕過啃麵包的日子,也要為和平利用原子能而發展核技術。”

1988年,齊亞·哈克被炸彈炸死,巴基斯坦再次回到民主政府的局面。

貝娜齊爾·布托

從1988年到1999年,納瓦茲·謝里夫貝娜齊爾·布托(阿里·布托的長女)的二人轉,兩人各自執政兩次。

1999年,軍方再度政變,穆沙拉夫上臺。2008年,穆沙拉夫辭職。豪強政府重新開張,直到2018年。

不過今年的巴基斯坦大選,不再是謝里夫家族(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和布托家族(巴基斯坦人民黨)的遊戲了,

來著開伯爾-普什圖省(前西北邊省)的巴第三大黨——正義運動黨黨魁伊姆蘭·汗成了新總理。至於這位板球明星出身的政治家,究竟能把巴基斯坦帶向何方,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伊姆蘭·汗

這就是巴基斯坦為什麼會這麼亂的原因。這個被阿里真納匆匆拼起來的國家,有著太多需要解答的問題。

而上天給阿里·真納的時間太短,他沒有時間寫出全部的答案。阿里·真納沒有來得及回答的問題,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巴基斯坦的政治家有能力作答。

作為穆斯林國家當中唯一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巴基斯坦的外部環境,基本上已經得到了穩固。

雖然印度的軍事力量遠遠超過巴基斯坦,但至少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不會再起吞併巴基斯坦的心思。因為,印度的政治家心裡也很清楚,巴基斯坦的背後站著海灣的伊斯蘭國家。

相比於外部環境,巴基斯坦國內的情況顯然要複雜的多。巴中央政府和地方部落之間,存在著複雜的利益博弈。這其中,俾路支省和西北邊省的分離主義運動

,一直都是巴政府非常頭疼的問題。

尤其是盛產石油的俾路支省,一直都認為自己在中央政府的統籌下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前幾年,經濟走廊爆出的改線風波,就源於俾路支人覺得經濟走廊沒有惠及他們,而我們非常看重的瓜達爾港,恰恰在俾路支省的區域內。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如果不能解決,中央與地方、軍方與豪門、各省經濟不平衡

的利益矛盾,巴基斯坦亂局還將繼續。

如果,上天能多給阿里·真納十年的時間。可能他真的有機會,解決巴基斯坦這些根源性的問題。

但歷史是沒有如果的,阿里·真納沒來得及回答的問題,必須有一個巴基斯坦政治家站出來給出答案。

這個人會是新上臺的伊姆蘭·汗嗎?我們不知道。

我們只是希望,這個被我們稱為“巴鐵”的國家能夠保持穩定。至少,生活在巴基斯坦的民眾,有權利不生活恐怖襲擊的陰影之中;有權利享受清潔的飲用水和便利的交通;有權利和地球上所有的民眾一樣,有一個平靜的、完整的人生。


看在辛苦碼字的份上,您給賞關注唄!



藏地讀行


巴基斯坦說亂也亂,說不亂也還可以。亂是因為巴基斯坦地方部族勢力比較強大,一般不太聽中央政府的話,而不亂則是因為巴基斯坦國內局勢還算穩定,沒有什麼大規模的互鬥事件發生。

如果我們要分析巴基斯坦究竟“亂”在哪裡的話,可能需要從民族、宗教、政治等方面進行分析,才能得出最終的答案。

一個國家如果想要穩定,那麼首先就需要國內有一個能夠佔壓倒優勢的民族來執政。

巴基斯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信德族 、巴丹族(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其中旁遮普人佔63%,信德人佔18%,普什圖人佔11%,俾路支人佔4%。

通過各主要民族佔總人口的比例來看,其國內的旁遮普人佔據了總人口數量的大部分,但是並沒有達到80%以上的絕對多數,這就導致巴基斯坦國內的部族勢力相對要強的多,大多數時候都不會聽從中央政府的管理。

所以一般情況下,在巴基斯坦國內部族事物都是由其部族內部進行管理,雖然巴政府一直都想獲得對地方部族地區的管理權,但是在國內地方部族的強力抵制下,一直都沒有什麼成效。

雖然巴基斯坦都信奉伊斯蘭教,但是由於受到周邊國家宗教的影響,導致國內政治環境很容易出現動盪。

巴基斯坦舉國信奉伊斯蘭教,其國內伊斯蘭教信徒超過95%。所以巴國內有四個主要民族,但是由於有著共同的信仰,因此並沒有出現較大的分裂。

但是由於巴基斯坦信奉的是伊斯蘭教的遜尼派,而其國土與什葉派穆斯林的宗主國伊朗接壤,這就導致周邊什葉派穆斯林國家與巴基斯坦關係相對緊張,國家關係出現動盪。

此外由於伊斯蘭極端勢力不斷向巴基斯坦滲透,導致近些年來其國內的控股襲擊案件不斷增加,也也是目前巴基斯坦國內局勢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


落下m


“巴基斯坦為什麼那麼亂?”——這個問題問得好,表明中國社會越來越多人開始擺脫多年來的粉飾性宣傳影響,開始正視現實。


巴基斯坦暴恐襲擊


不錯,巴基斯坦是我國抑制印度坐大的戰略盟友,該國在我國官方和民間獲得“全天候友誼”、“巴鐵”、“友誼比山高比海深”等稱呼讚譽,實出於此;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該漠視該國與我國在文化傳統、政體等方面的格格不入,漠視該國全社會伊斯蘭極端主義傾向深入骨髓、政府治理能力低下、社會凝聚力薄弱的致命問題,國際社會一致公認,巴基斯坦多年來一直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恐怖主義、分裂主義“三股勢力”猖獗肆虐的世界級重災區。該國社會極端主義傾向和國內矛盾、社會撕裂之深,突出表現在穆斯林排擠壓迫非穆斯林、佔穆斯林約90%的遜尼派排擠什葉派、遜尼派內部多數派別排擠他們所稱的“異端”阿赫默迪亞教派。


巴基斯坦前美女外長希娜


巴基斯坦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最關鍵的原因還是該國國家發展方向步入歧途,從一個脫胎於英屬印度殖民地的世俗化國家逐步發展成了一個伊斯蘭國家:

獨立不久,巴基斯坦就陷入了是成為世俗國家還是伊斯蘭國家的國體之爭,這種爭論還多次演變成為殘酷的教派衝突,幾經反覆,巴基斯坦共和國國名於1963年確定改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1970年代末齊亞·哈克(Muhammad Zia-ul-Haq)軍事政變奪權之後,進一步提出國家體制伊斯蘭化的政策,自

1979年起陸續頒佈法令,在巴基斯坦力推全方位伊斯蘭化:設立掌握審查、修訂法律大權的伊斯蘭思想顧問委員會、伊斯蘭法院,恢復伊斯蘭教法規定的偷盜斷手、石刑等“固定刑”;恢復伊斯蘭教稅金;在這個英屬印度時期就已經較早全面實施了國際通行經濟規則的國家引進伊斯蘭金融等做法;……甚至付出了很大努力企圖將自然科學伊斯蘭化。這一切的結果是伊斯蘭極端主義在巴基斯坦深深紮根,齊亞·哈克自己最終也死於暗殺。今日的巴基斯坦經濟停滯衰敗,社會動亂頻仍,各色非法武裝組織蜂起,歸根結底,都可以追溯到國家發展方向錯誤。我相信,隨著時間流逝,我國朝野上下會日益普遍、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實際上,很多人已經認識到了,公開大聲說出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梅新育


先否定一個,就是印度的威脅造成巴基斯坦的亂,這不符合事實與邏輯。因為一般而言,外敵威脅會增進內部凝聚力,原本爭吵的各方如果有一個共同的國家認同,會暫時放下矛盾,一致對外,凝聚力得以增強,比如抗日戰爭、阿富汗抗蘇戰爭都是如此。所以,關鍵問題是巴基斯坦為何在印度強敵在鄰的情況下,依舊吵鬧不休,亂哄哄?或許彼此根本就不覺得是“一家人”,沒有形成牢固的“巴基斯坦”國家認同是最可能的原因。

在東巴基斯坦獨立後,孟加拉人退出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剩下了旁遮普人、普什圖人、信德人和俾路支人,其中旁遮普人最多,約6成左右,信德人不到2成,普什圖人剛剛多於1成,俾路支人半成,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相對不明顯,民族構成人數分散,沒有一個佔絕對多數的民族作為中堅和起引領作用,遇到重大事變行動力就會頓挫,平時沒有威脅,就更加混亂,彼此互不認同。

而且,巴基斯坦就是幾個民族和地域的大拼盤,成立了僅僅幾十年,各個民族此前從來沒在一個國家共同生活過,只是在印巴分治後,由蒙巴頓人為地將幾個民族拼接粘合在一起,唯一的粘合劑就是伊斯蘭教,缺乏歷史共同記憶,對於巴基斯坦的認同更加弱化。巴政府治理能力低下,長期也未能成功地通過宣傳與教育讓巴基斯坦國民形成公民認同,而是依舊以族群認同和部落認同為主,如此,更加混亂。我們光聽說印度國內的叛亂武裝,希望印度有朝一日分裂,但是我們是不是也要多關注我們巴鐵分裂的危險性,不能因為關係好,就看不到人家的問題,印度分裂讓人興奮,但是巴鐵分裂就讓人悲傷了。俾路支人雖然人數少,但是為了獨立,可是進行過數次武裝鬥爭。普什圖人也對阿富汗念念不忘。

缺乏國家認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四周伊朗、阿富汗和印度三個國家的“磁吸力”,這三個國家,要麼巴基斯坦的某個民族就是人家的主體民族,因此產生一種主體民族的“磁吸力”,阿富汗對普什圖人的磁吸力,造成塔利班長期活動在巴基斯坦西邊地區,要麼巴基斯坦某一地區是人家歷史上的地盤,因此產生一種國家“磁吸力”,比如俾路支地區,長期屬於波斯帝國,伊朗對著地區的歷史念想不能說不說是一個重大問題。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印度,印度某種程度上根本否認巴基斯坦的存在,認為巴基斯坦根本就是對印度的分裂,希望最好全部將巴基斯坦“統一”到印度,而巴基斯坦東部地區民眾也有部分對印度認同,說印度對他們有磁吸力也不過分。

總之,這種內部互不認同,外部強大磁吸力的情況,加之巴基斯坦政府本身治理能力低下,造成了巴基斯坦現在的亂局。我們能不重視?

我是北玄武,歡迎關注,希望帶給你不一樣的世界與觀點。


北玄武


巴基斯坦的亂,基本上避不開這幾個因素:

塔利班,教派矛盾,地區主義和社會等級

巴基斯坦境內恐怖主義不斷,一是本土塔利班不斷髮展壯大;二是阿富汗塔利班在美國發起的反恐戰爭中,逃往巴基斯坦邊境部落,他們不僅生存了下來,還向巴基斯坦其他地區擴散。塔利班勢力在個別部落地區甚至奪取了政權。雖然近幾年巴基斯坦政府的反恐行動取得一定成效,但並未在根本上把恐怖主義勢力控制住。

巴基斯坦是伊斯蘭國家,人口總數的95%是穆斯林,存在多種教派,主要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以及他們各自的支派。其中遜尼派約佔90%,分佈在全國各地;什葉派約佔10%。在遜尼派和什葉派內部還存在不同的分支,這使教派問題進一步複雜化了。近年來,巴基斯坦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宗教極端主義勢力經常製造暴力和恐怖事件,諸如爆炸公共場所、暗殺對方領導人等。

地區主義在巴基斯坦也是很突出的一個的問題。旁遮普省是大省,而旁遮普人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族群,約佔總人口的63%,在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機構和軍隊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對國家政策具有極大影響力,也是受益最大的。而最為貧窮落後的俾路支省,當地民眾有著強烈的被剝奪感,不滿中央權力過大,認為本省的權益沒有得到尊重,當地開發自然資源所獲得的收益更多地分給了政治影響力較大的旁遮普省。大多數俾路支本地民眾的目標是爭取更大的省自治權,於是有些分離主義組織就公開宣揚分裂主義傾向,並採取暴力恐怖手段試圖達成目標。

巴基斯坦的歷史文化其實有著悠久的歷史,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也存在深厚的歷史基礎。雖然由於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的細化,社會層級的分類有所改變,但是社會等級森嚴的本質並沒有變化,等級制度依然影響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1947年獨立以來,巴基斯坦社會結構主要由地主和農民兩大要素組成。而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巴基斯坦政府並沒有實施有實質意義的土地改革來打破這一結構,為平民造福。相反,巴基斯坦政府長期出於內鬥當中,軍方與政黨輪流掌權,無論哪一個派系的掌權者,都是挖空心思維護自身利益。長期的結果就是,地主階級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集中;農民越來越弱勢,越來越貧困,貧富差距巨大,這也是造成社會動盪的一個很大因素。


麻辣一加一


近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薩西瓦爾城市一座發電廠外的檢查站,巴基斯坦守衛項目軍人扣留了試圖進入電廠的8名持槍中國人。其中4名是該電廠員工,另外4人是到巴基斯坦考察做生意的中國人。目前被排出了恐襲的可能。其實,2017年底至2018年初,就發生了三起針對中國公民的的流血襲擊,其中兩名中國公民葬身異鄉。這些都是巴基斯坦政局動盪的表現。

巴基斯坦雖然貴為南亞第二大國,但自獨立、建國引來,就長期處於動亂和貧窮中。在經濟上,農業和舊式服務業佔據主導地位,工業水平低下;在政治上,民主派文官與專制派軍人衝突不斷,多次爆發政變。外部還有來自印度,阿富汗塔利班勢力的侵擾。種種原因,使得巴基斯坦長期處於內因外患中。

那麼,為什麼巴基斯坦會如此動盪?雲石君將做簡單分析。

人類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水資源。印度河為印度河流域區域提供了寶貴的淡水資源。印度河年徑流達2070億立方米,對於88萬平方公里的巴基斯坦來說,地表水量是豐富充足的。

不過,巴基斯坦屬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全境乾旱少雨。作為核心本部的印度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不過300毫米,俾路支高原和塔爾沙漠等邊緣地區只有100毫米左右。可以對比一下,中國有名的乾旱地區,陝北地帶年均降雨量都在400-600毫米。

在工業社會里,工業、尤其是機械製造業的用水量很高,而且伊斯蘭國家有鼓勵生育的傳統,會導致人口飆升,目前的人口已到1.97億。工業發展、人類生存都需要大量水資源。可是,乾旱少雨的巴基斯坦,印度河的水資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巴國的需求。

值得巴國人民興奮的是,近日,在靠近伊朗邊界的巴基斯坦發現巨大的石油儲量,這些儲量甚至超過科威特的石油儲量。目前巴國85%的原油依靠進口,新發現的石油雖然可以減少對外進口量,但是能靠將自己的石油出口,來賺取多少的財富還是一個未知數。

另外,還有來自印度、伊朗、阿富汗的外力壓迫,嚴重威脅到巴國的國家統一和安全,為了承受重壓,巴國不得不極大的消耗國力。這對巴國來說又是雪上加霜。

在政治上,巴國建立之初深受西式民主政體影響。政府首腦由民主選舉產生,行政上則是由文官政府主導。但隨著印巴矛盾不斷激化,印巴戰爭對巴基斯坦國力的嚴重損耗,文官政府主導的整體弊端顯露。

印巴對抗還在持續,可是巴基斯坦要如何拿出鉅額的軍事開支呢?巴基斯坦政府內部蒐集民眾財富,可是巴國畢竟弱小,家底有限。為了維持軍事上的平衡,巴國又不得不向民眾過分搜刮,這必然會引起民憤,激化內部矛盾。

民主體制的文官政府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必須在軍事上投入大量資源來維護國家利益;另一方面,文官政府是由民選產生,大肆搜刮必然會引發民怨,最終會使自己被選民拋棄。

那麼在這種困境中,巴基斯坦選擇了軍人專制,拋棄了民選文官體制。

實行軍人專制,不用太顧忌民意,從而最大可能聚斂國家財富用於軍事。另外,專制政府在武裝力量的支持下,能更加有效的壓制民眾的不滿。

1958年,軍人便推翻了民選文官體制,實行軍政府統治。可是這並不能為巴國的政體劃上句點,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你,軍人專制和文官民主兩大政治勢力交替上臺,攪得巴基斯坦天翻地覆。

這是為什麼呢?

印巴對峙的持續,軍政府需過度搜刮民眾,這必定會加大國內矛盾。而西式民主的文官體制便可以趁虛而入,討好國民,尋求他們的支持。當民眾對軍事專制的反對達到頂峰時,就是軍人下臺,文官門捲土重來之時。通俗點講,無論是文官還是軍人,只要他們可以讓民眾過上相對好的生活,他們就會到像誰。

不過,巴基斯坦國力太有限,在印巴衝突下,面對國家安全和人民財富,政府只能二選一,無法兼顧,使巴基斯坦陷入文官民主和軍事專制的惡性循環。

那麼,巴基斯坦的困境是一個死結嗎?可不可解開這個結?

毫無疑問,印巴和解是最直接的方式,不過,這幾乎不可能。印巴的地緣結構矛盾嚴重,難以消除。再則,印度的體量和地緣位置,容不得巴基斯坦干擾其實現南亞區域大國的野心。所以,要狠狠修理巴基斯坦,直到其服軟為止。

不過,之於印度,與巴基斯坦合計只是為印度發展經濟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巴基斯坦本身受到水資源不足、體量小、地緣實力有限等的限制,一旦印度充分發揮自身地緣實力,到那時,再收拾巴基斯坦會更加順利。

依靠自身完全不足以抵抗印度,那麼,巴基斯坦就只有引進外力,依靠中國的支持,來維護國家安全。

中國與印巴相鄰的之地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遠離中國的核心區,這就限制了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力度。再則,即便沒有巴基斯坦,中國照樣可以憑藉青藏高原來壓制印度,只是會多費些力氣。

從巴基斯坦自身地緣實力來看,巴國無疑是沒有未來的。不過,在當前的整體地緣格局中來看,巴國卻可以憑藉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推動自身價值的釋放。

之於中國,一帶一路事關國家經濟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升、中西部落後地區的開發、以及新疆等邊緣地帶的穩定。所以,中國必將為此投入血本,而巴基斯坦也有資本搭上這趟順風車,獲取眾多利益。

首先,巴基斯坦影響力可以輻射阿拉伯海,這就是它能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間站。相應的,會提升重要港口的價值。當然,這個並不足以改變巴國貧窮落後的現狀。

不過,中巴鐵路若能建成,巴國的價值會太太提升。

對中國而言,新疆的穩定,尤其是貧窮落後的南疆的穩定,對中國的整體內部穩定至關重要。要根除南疆的分裂主義傾向,必須發展經濟、加強現代文明在此地的影響力。

南疆地處偏遠,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包圍下,地緣環境極端封閉,這就加大了中國核心區在此地投射地緣影響力的難度。即便是對新疆發展至關重要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受影響的也主要是北疆。

若中巴鐵路建成,對中國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中巴鐵路將一路一帶關聯起來,使新疆成為兩大經濟線在中國的第一個交匯處,成為樞紐站,利於改善新疆發展現代經濟的條件,也利於中國的整體發展。與阿拉伯海的鐵路聯通,使南疆成為中國西部與印度洋之間最便捷通道。最終為南疆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

中巴鐵路的建成,對巴基斯坦意義更是非凡。在中巴鐵路的連接下,巴基斯坦也成為一路一帶的連接渠道,能更有效的接收到中國經濟的輻射。同時,出於穩定南疆的目的,中國在中巴鐵路上還會額外投入大量的政治資本,使巴基斯坦得到超出渠道本身價值的好處。巴基斯坦也就可以突破自身的地緣實力限制,借中國之力,大幅拉動自己的經濟。

經濟發展好了,巴國國力增強,可以集聚到更多的軍事開支,同時也是國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當國民自身生活條件得以改善後,他們才有餘力支持對外的軍事活動。而中巴鐵路的建成,又可以使中巴的關係更為緊密,進而是巴基斯坦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當中國支持巴國的力度加強時,此消彼長之下,印度對巴國的壓制力度也會減小,這樣就可以減少巴國的軍事投入,將更多的資源用到發展本國的經濟上去。最終到達緩和國家利益和民眾利益間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專制軍人與民選文官的立場衝突也會淡化直至消融。一環解一環,最終也會解開巴國的政治經濟亂局這個死結。

那麼,既然中巴鐵路對改寫巴基斯坦的命運如此重要,它最終能落實嗎?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公號中的下一節《中巴合作的戰略意義》中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77——巴基斯坦第一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一:地緣政治因素

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東臨印度,西接伊朗,西北與阿富汗交界,南面是阿拉伯海,與印度在歷史、意識形態、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上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屬於死對頭;與伊朗在教派、卑路支地區的歸屬上有矛盾,雙方在阿富汗又有代理人勢力的鬥爭,巴基斯坦親伊朗死敵沙特導致雙方不愉快;巴基斯坦在歷史上曾作為英國僕從軍入侵過阿富汗,1893年英國官員杜蘭德在阿富汗東部、北部邊境劃拉了一條“杜蘭德線”,把阿富汗普什圖人的居住地給劃到了英屬印度(如今的巴基斯坦),封死了阿富汗的出海口,阿富汗一直想要奪回來……


二:民族矛盾

巴基斯坦的人口結構中(旁遮普族佔56%,信德族佔13%)印度斯坦系,普什圖族佔16%(阿富汗系),俾路支族佔4%等,作為少數派的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不滿旁遮普族在巴基斯坦的主導,俾路支族由於經濟、文化原因一直想從巴基斯坦獨立,普什圖族也缺少國家認同感,傾向於他們的阿富汗同胞。

三:宗教矛盾

巴基斯坦在1947年的“印巴分治”獨立前不存在共通的歷史和文化認同,連國名(Pakistan)都是東拼西湊組成的【即旁遮普(Panjab)、阿富汗尼亞(Afghania,即西北邊境省)、克什米爾(Kashmir)、伊朗(Iran)、信德(Sindh)、土哈利斯坦(Tukharistan)、阿富汗(Afghanistan)和俾路支(Balochistan)】,這種民族、語言、文化多元的碎片化地區如何凝聚統一是一個棘手問題?由於唯一的共通因素是伊斯蘭教,加上反印度的需要,因此巴基斯坦以宗教立國,雖然巴基斯坦96%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但全國教派林立,大小派別有七、八十個之多,主要派別有遜尼派和什葉派,遜尼派人數佔全國穆斯林的91%,什葉派人數佔全國穆斯林的5%,遜尼派中還分聖訓派、德奧班德派等支派,什葉派中有伊瑪目派和伊斯瑪儀派等,各派為了爭奪教派話語權和政治權力,鬥爭非常激烈。

四:政治動盪

巴基斯坦“宗教立國”的國家政策雖然防止了國家的分裂,保證了國家的整體性,但也導致宗教勢力尾大不掉,政府在實行政策時容易遭受宗教勢力掣肘,雙方的權力博弈始終存在。巴基斯坦缺乏合理運行的民主制度,文官政府和軍政府常常交替執政,多數時候以軍政府為主,不管是哪種勢力都容易出現腐敗問題,引發民眾和反對勢力的不滿,導致政治不穩定。


五:民生問題

巴基斯坦除了印度河流域外大部分地區氣候乾燥,水資源缺乏,農業生產困難,經濟又不發達,而本身的高生育率導致的人口爆炸使得民眾生活困難,也是引起國家動盪的因素之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