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食用菌產業技術服務團道孚技術扶貧反響好

中國食品報四川訊 近日,“科技扶貧萬里行”食用菌產業技術服務團在甘孜州道孚縣開展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和扶貧專項調研。2018年8月7-9日,按照四川省委組織部關於“科技扶貧萬里行”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積極響應“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科技扶貧萬里行”食用菌產業技術服務團42團隊首席專家、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黃忠乾副所長,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李小林博士、甘孜藏族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楊開俊所長、唐明先主任和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飼料研究所劉進遠副所長等一行6人,赴甘孜州道孚縣沙衝鄉和甲斯孔鄉開展食用菌栽培技術專項培訓和扶貧調研工作。

四川食用菌產業技術服務團道孚技術扶貧反響好

8月8日,在道孚縣農牧科技和供銷合作局甘曉梅總農藝師和陳慧股長的陪同下,專家一行趕赴道孚縣沙衝鄉開展黑木耳栽培技術專題講座及現場培訓會和產業調研工作。會上,首席專家黃忠乾和唐明先主任對農技人員和農戶等30餘人開展了高原段木黑木耳生態栽培技術的培訓。會後,專家一行在鄉長楊建華的陪同下,前往下寨村段木黑木耳種植基地進行了現場技術指導。

四川食用菌產業技術服務團道孚技術扶貧反響好

次日,在道孚縣委組織部龐遠清副部長及道孚縣農牧科技和供銷合作局陳慧股長的陪同下,專家一行赴道孚縣甲斯孔鄉開展了現場技術培訓和產業調研工作。據瞭解,甲斯孔鄉443戶2510人(貧困戶129戶656人),在省農科院與甘孜州“院州”合作項目扶持下於2014年開始種植黑木耳,目前全鄉9個村中7個村整村發展黑木耳59.2萬棒,2017年全鄉木耳產量實現6650多斤,產值133萬元,帶動了全鄉127戶貧困戶增收,69戶實現脫貧。陪同調研的還有甲斯孔鄉鄉長擁登降措、郫都區城管局辦公室主任高術明、郫都區城管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中隊長馬林、郫都區民政局福利中心副主任何強和郫都區潤泓子公司工程部部長曹繼平。

四川食用菌產業技術服務團道孚技術扶貧反響好

四川食用菌產業技術服務團道孚技術扶貧反響好

此次調研和培訓不僅瞭解了甘孜州道孚縣黑木耳產業發展情況、難題困惑以及對專家技術服務團和政府的訴求等,還提升了該區域農戶的高原段木黑木耳栽培技術。道孚縣幹部群眾表示,有堅定信心決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省農科院和州農科所的技術幫扶下,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將“小”木耳變成高原脫貧攻堅的“大”產業,讓廣大新型農牧民致富增收過上好日子。(四川省微生物學會苗人云、李小林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