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誰家還遇不上一個病人

「我不是藥神」誰家還遇不上一個病人

“誰家還遇不上一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我不想死!我想活!”

這是那個老奶奶緊緊抓著警察的手道出的懇切話語。這不是辯解,這只是沒法子了,只能將全部希望寄託在那個所謂的假藥身上。

“那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

什麼是假藥?真亦假,假亦真。假假真真難分清。

死亡的恐懼,足夠讓他們情緒失控。為了活命,什麼法子都得試。不管是否合乎法,我們只是普通人,只是想活著,我們沒那麼偉大。

藥生產出來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治病救人。這個邏輯確實說得通,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立場,無論執法人,無論藥品研發公司。

法大於情!即使成效一樣,是真能治病的藥,但沒按正規的程序來(走私,沒進醫療手冊),在執法者眼裡,那就是假藥。

天價藥形成了壟斷市場,在一個封閉的口子裡,你不吃藥就會死,那無論多貴都得買,買不起藥只能等死。

命,就是錢!

「我不是藥神」誰家還遇不上一個病人

程勇

程勇原先只是看到了其中的市場與商機。“我不要做什麼救世主,我要賺錢。”誰也沒有那麼高尚,為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鋌而走險去賣假藥。

只是,生活重壓之下毫無透氣的出口時,他看到了希望。

賣假藥,八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情節嚴重判個無期。程勇怕了,不賣藥了。

程勇說,“滾!”

後來,很多吃不起藥的人,都自殺了。怎麼搞成這樣,沒有藥呀,只能這樣了。

「我不是藥神」誰家還遇不上一個病人

呂受益

我們不懂,所以不過一句輕描淡寫。但白血病患者他們對於死亡的恐懼,治療過程的苦痛,高昂的費用。

如影片裡不為了不拖累家裡而逃出來的黃毛,安適的生活瞬間窘迫,青澀的面孔卻轉眼滄桑。

他們承受的壓力是我們無從得知的。事實上,我們也許並不認識他們。

所以即使他們痛苦,即使他們死去,我們無動於衷實屬自然不過了。說涼薄也道不上,這不過人性罷了。

叔叔家的一個孩子,突然抱著她回來了。

那時候我年紀還小,並未注意到大人們的滿面愁容,躺在她旁邊,我看著她可愛的睡顏,靜靜的,仔細的瞧著。只是這樣靜靜地看著她,我感覺世界都變得柔軟了起來。

幼時的我不知道那時候她已經離開了我們.

她還很小,小到她還沒來得及去看看者美麗的世界,就這樣離開,因為白血病。

而程勇如此大的轉變,很大原因是相處過的呂受益與黃毛,體會到他們從活著到死亡的一個過程,給他帶來的震撼及情感上的觸動。

鮮活的生命瞬時變成沒有靈魂的軀體,一切都面目全非。

「我不是藥神」誰家還遇不上一個病人

來源|網絡

人呀!還是敵不過生老病死。

程勇原先只求賺錢,後來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

先前是500賣5000,後來是2000賣500。意在救人,而非盈利。

警車載著程勇慢慢往監牢駛去,一路上都是來送他的病人。白血病患者站在路的兩旁紛紛摘下口罩,在恍惚間,他看到了死去的呂受益朝他微笑,黃毛也堅定深情的看著他,人生太多身不由己,瞬間淚水朦朧。

「我不是藥神」誰家還遇不上一個病人

有些東西,並不只有眼淚那麼簡單。

如果沒有程勇,患者吃不起天價藥的事實一直缺乏重視,即使付出了代價,但也讓相關部門採取了措施。正版藥編進進醫保,再也不需要程勇賣假藥了。

「我不是藥神」誰家還遇不上一個病人

這部影片的成功,說明了電影給予人的,應該是情感的濡染,而不是理性的說教。它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或者離奇曲折的情節,也沒有什麼頂天立地的英雄或氣壯河山的事蹟。

影片靠什麼打動觀眾?

最主要的在於它的真實性和思想深度。

萊遜說:“只有真實的,才是偉大的!”

更多精彩內容和視頻資源,請到公眾號“筆繭”獲取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