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抄襲風波頻出,怎麼界定抄襲還是「碰瓷兒」?

文 │乒乓媛

昨天,《一出好戲》出品方正式委託律師白小莉,就“被指涉嫌抄襲”事宜發出嚴正聲明,這是片方第一次就此事做出正面回應。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作為黃渤轉行做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一出好戲》在票房高歌猛進、好評如潮的同時,“抄襲風波”也一直如影隨形。

8月12日,《一出好戲》上映的第三天,編劇於夢媛在微博上實名舉報電影涉嫌抄襲。並曬出自己的被抄襲作品《男人危機》在2013年9月的拍攝製作備案公示表。

對此,電影方未作出回應,但很多網友自發找出相關採訪和成書資料,力證《一出好戲》的創意早在2010年就已出現,並對抄襲質疑深表不屑:碰瓷兒,不約。

8月19日,於夢媛再次微博發聲,否認碰瓷兒說,曬出公證書和與黃渤工作室的往來郵件,證明黃渤方確實接觸過自己的劇本。並表示“2010年有創意”的說法沒有證據。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8月20日導演韓延、編劇張小北在微博力挺黃渤,並同時說明自己與黃渤並無私交,發聲只是出於“對創作者的尊重”。

時隔兩天,一直受業內人士與網友力挺的《一出好戲》發佈律師聲明:電影《一出好戲》是主創團隊原創作品,且屬於在先創作的作品,並表示將“保留通過一切可能的法律手段及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

無獨有偶,今年上映並引發廣泛討論度的電影《妖貓傳》《西虹市首富》,以及去年的大熱網劇《白夜追兇》、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等,都曾陷入“抄襲”風波而引發大眾關注。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但這些事件大多虎頭蛇尾,佔得一時熱搜熱議,最終是“抄襲”還是“碰瓷”,卻不會廣為外界所知。正如《一出好戲》的官方聲明,雖然拉開了劇方與於夢媛方正式對決的序幕,卻並未給網友帶來多少談資。而不能真正界定“維權”和“碰瓷”差異的網友,往往成為人云亦云的傳聲筒。

骨朵由此採訪了一些業內人士和相關法律人員,通過他們對近期事件的態度看法,得以窺探到編劇行業的現狀。

如何界定抄襲與碰瓷兒?

百度百科顯示,“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這就決定了它在界定上的模糊性。而著作權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在維權方面有著天然的難度。

“抄襲和學習、受影響,這兩者之間很難界定,”著名編劇武瑤告訴骨朵:“比如說關於王子復仇記的故事模板,莎士比亞寫的《哈姆萊特》被保留了下來,奉為經典。但之前肯定有相似的傳說或神話,在各個文化各個時期都有,但你說莎士比亞抄襲了嗎?”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創作的特點,也是其殘忍性就在於,大家只會記得誰做的最好,不會記得誰做的最早。而大眾在創作上的這種思維定式,更為抄襲的界定增加了難度。為此,編劇行業一直有個約定俗成的創作原則:“保護表達,不保護創意。”

但目前幾部熱映電影被指抄襲,在還未有任何官方結果的情況下,就被廣大網友冠以“惡意碰瓷兒”之名,一定程度上源於被質疑方的“爆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影視市場的逐利性給爆火作品帶來更多機會和關注度的同時,也將它推至風口浪尖,想蹭熱度的人絕不在少數。

但這些事件到底是被抄襲後的正常維權,還是見利起意的碰瓷,編劇武瑤表示:“雖然很難,但必須嚴格界定。”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著名娛樂法律師李振武在接受骨朵採訪時表示:“司法判決中判定一部作品是否抄襲,一般通用兩個標準:一個是可接觸,這是判定作品是雷同還是抄襲的重要證明。以《一出好戲》事件為例,可接觸性就是指控方於夢媛是否有證據表明,《一出好戲》的編劇能夠接觸到自己的劇本。另一個是實質性相似,這是司法過程中最難去判定,也是審理這類案件最核心的點,需要進行大量的拆分、比對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會求助一些專家證人,或編劇協會的編劇,讓他們來出一些鑑定意見。”

目前,於夢媛方已經展示與黃渤工作室的郵件往來記錄,證明了雙方劇本的可接觸性,而黃渤方需要證明《一出好戲》創作的提前性,或雙方劇本實質性相似點不足。而這需要時間,這起質疑事件最終被判定為碰瓷兒還是抄襲,還有待結果的公示。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法律維權的過程複雜而漫長,而維權成本和損失賠償的標準不相符,更是加重了維權負擔,這也是版權法正式頒佈20多年來,真正形成案子的維權案大概只有20多件的原因。

抄襲和碰瓷兒,都是業內常態

事實上,不管是真抄襲,還是被碰瓷兒,在編劇行業內一直是普遍存在的。

最近“被指抄襲”事件井噴式地出現,或許只是因為大眾可以看到原來侷限於行業圈層內的部分現實。這與“媒體和自媒體越來越發達,傳播的影響力和到達度越來越高”有關。

而最近幾起“被指抄襲”事件,都是名不見經傳的編劇舉報名編劇或大劇組抄襲,這給大眾造成一個誤解,編劇行業是否有強勢方向弱勢方“不問自取”的潛規則。其實不然,編劇行業抄襲情況普遍存在,是文學作品的抽象性和界定模糊決定的。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實際上,編劇創作過程的開放性,也決定了行業抄襲現象難以杜絕。動畫版《畫江湖之不良人》編劇關心向骨朵坦承,“我有一個創意,就會聯繫很多編劇,吃飯聊天,看看是否有合作意向,而同仁也可能給我出一些主意,在我們沒有合作成功的前提下,我拍成了片子;或者我的創意,也可能被別人用了。這個東西你沒法去細究,也不能去細究,沒有意義。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規則和模糊地帶。”

而編劇關心也給各位想要維權的編劇提出了忠告:“如果和導演聊天,你說的任何一句話將來都有可能作為呈堂呈貢,那麼你要管住自己的嘴;如果你想要公證的話,那你要自己保存證據。比如我自己寫劇本,也做導演,那麼我的劇本一般都是我給自己的郵箱先發一個,以保存的日期為準。”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抄襲與碰瓷兒本就是一件事情的一體兩面,在影視行業巨大利益驅使下,有抄襲者,就會有碰瓷者。對碰瓷者而言,僥倖勝訴固然名利雙收,即使最終敗訴,在“維權”過程中收穫的巨大關注度和熱度也成其今後事業的“資本”。

小結

劇本創作本是個創造世界、靈感迸發的愉悅過程,但抄襲作品的大量湧現,碰瓷事件的頻繁發生,不但是對創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對整個行業的汙染,這也是大家反感抄襲的重要原因。

正如編劇武瑤對骨朵說的,“逐利性是抄襲誕生的主觀原因,而思維缺少獨特性是抄襲誕生的客觀原因。”抄襲的本質核心歸根到底在於,思維固化導致的創作同質化:“你總是讀相似的書,看相似的電影,教育環境相似,生活環境相似,閱讀內容相似,在這種相似之下,就有了同質化的思維和匱乏的創造力。”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好的作品在於有自己的表達,而影視編劇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有自己的表達。這樣的作品才是取材於生活,反饋於生活的優秀作品。

劇本創造性的缺乏,對影視行業來說無異於毀滅性的打擊。當國產偶像劇一味模仿韓劇的“車禍、失憶、絕症”,當言情劇滿是愛情至上言論和楚楚可憐小白花,當大女主劇充滿天下男人都愛我的瑪麗蘇氣息……不管是對普通觀眾,還是對業內創作人士,都是災難。

抄襲作品的大範圍成功可能引發行業震動,碰瓷事件頻發也很可能引發行業創造性的回縮。

不過好在,對於劇本創作者來說,目前一直追求的,仍然是創作的獨特性。武瑤向骨朵樂觀地表示,當一直在追求獨特性的時候,其實就很難被抄襲,也不容易被碰瓷:“我們創作的時候,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防止和其他人看一樣的書,要通過閱讀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例如,為了目前正在準備的一個大航海時代的劇,我們工作室大概準備了有200多本書。”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隨著人們法律觀念逐漸增強,維權意識逐漸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著作權的案例將越來越多。而對於最近幾起突破編劇行業圈層的“被指抄襲”事件,我們堅決抵制抄襲,但是否構成抄襲,需要法律的專業鑑定,不好早下定論。

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编剧抄袭风波频出,怎么界定抄袭还是“碰瓷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