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70後大叔沉迷「撿破爛」 你丟掉的東西他視若珍寶


2018年8月29日,南京市浦口區頂山街道的一處破舊樓房裡,萬俊像往常一樣在自己的倉庫裡忙活著。11年前他開始收藏老物件,至今已超過一萬餘件。他收集的玩意兒缺乏藝術價值,其實還稱不上是“收藏”,很多都是被別人丟棄的、完全不在意的東西,他甚至自嘲自己是“收破爛的”。1980年的掛曆。 "

70年代末出生的萬俊並不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老家安徽滁州,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聲樂表演專業。畢業之後,零碎時間裡卻迷上了收集舊貨。開始是無意識地慢慢做。2011年辭了年薪10多萬的廣告企劃工作,把全部時間都用來搞收藏,迄今為止共收藏一萬多件老物件。萬俊拿著放大鏡翻閱老照片。 "

這七八年來,從一開始跑南京朝天宮凌晨的“鬼市”,再到混跡於各個舊貨市場、拆遷現場,就像大浪淘沙一樣尋找舊物。淘到的一些明清傢俱,他還要特地送到杭州、東陽等地,找到傳統手藝師傅去修復。老風扇。 "


南京老城南拆遷時,他常常天不亮就去轉拆遷工地,跟著各個收舊貨的小老闆在垃圾堆裡扒翻。深夜灰頭土臉一身泥回來,仔細地在燈下清洗、整理、登記。看到好多老門牌、老物件被漫不經心地扔在垃圾堆裡,他心疼地說:“箍桶巷、評事街、馬臺街……這些門牌是絕對的南京符號,別的地方肯定找不著。”七八十年代的鐘。 "

他收藏的東西雖然大多是平常的舊物,但平常之中蘊含著美。舊物裡有美學,從另外一種層面看它是美好的,有中國人的公共記憶。南京符號是他這些年來最重要的收集主題。七八十年代的各種各樣的花瓶。 "

“什麼叫符號?應該就像剝玉米一樣,剝到芯子裡面的東西,就是最核心的東西。什麼叫城市符號?就是這個城市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舊物件裡面所包含的歷史文化。”萬俊如此解釋。他收集各種舊書籍,這裡看到的只是一部分。 "

萬俊的理想是,老物件應該擁有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故事。希望有一天,南京這個城市裡能有一個開放的“文化客廳”,使這些歷史符號和記憶,能在展廳裡經常同社會大眾見面。上世紀八九十年的嬰兒床和玩具汽車。 "

1957年,地方國營南京石灰廠歡送幹部下放參加勞動戰線時的合影照片。 "

他在拍一個七八十年代的玻璃杯,方便歸檔管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