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種洗碗錯誤,大多數家庭都中招了,快看看有你嗎!

天天做飯洗碗,你真的知道碗該怎麼洗嗎?如果洗碗布不乾淨、洗碗方式不對,就會讓細菌鑽了空子,進而危害身體健康。為了家人,趕緊學會正確的方法,趕走細菌和病毒,怎麼吃都不怕!

刷碗——這看似很簡單的活兒,

裡邊包含了不少“技術”。

很多人其實都“洗錯”了!

有些壞的洗碗習慣,

不僅不能把碗筷真正洗乾淨,

反而滋生出上萬倍的細菌。

1.錯誤一:用水泡碗等空閒了再去洗。

很多人吃完飯不愛洗碗,總愛將碗堆在水池,等著有空了再洗,或是隔天再清洗。

醫生提醒,為了預防沙門氏菌和幽門螺旋桿菌,用過髒碗筷不能放置超過4小時,否則細菌就會瘋長,最好每餐使用完後,就及時將碗筷清潔乾淨。特別是盛粥的碗,如果不立即清洗,風乾以後就變得難以清洗。若能在沒有風乾之前清洗,可能只需用水輕輕一衝就乾淨了,簡單而快捷。

碗碟也不要長時間泡在稀釋的洗潔精中,也最好不要把洗潔精直接擠到碗碟或廚具上,而應用海綿或碗布蘸稀釋洗潔精擦洗,並且在洗完後立即用清水沖洗乾淨。

2.錯誤二:洗碗布長時間不更換。

洗碗布應該要定期更換,並且要定期的消毒,洗碗布清洗過後最好放在通風,太陽光照強烈的地方照射,這樣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洗碗布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多種致病菌,所以大家應該要注意定期更換洗碗布。

專家建議一般每三個月就應當換一次洗碗布。尤其是在夏季時,洗碗布的更換頻率應更高些。洗碗布要定期消毒,每次用後要晾曬在通風、乾燥的地方。另外,洗碗布一定要“專布專用”。

這五種洗碗錯誤,大多數家庭都中招了,快看看有你嗎!

洗碗布是廚房必備用品,在平時使用時,很多人都是注重了洗碗而忽視了對洗碗布的消毒,而實際上,洗碗布又是很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是細菌容易滋生的理想場所,所以為確保飲食衛生,應該定期對洗碗布進行消毒處理。

3.錯誤三:洗碗後擦乾,造成二次汙染

你以為洗完碗就萬事大吉了嗎?用餐布將殘留的水分擦乾,這個看似不起眼小的動作,卻極易導致餐具上細菌超標,造成餐具的二次汙染,之前的清潔工作相當於白做。

正確的做法是:用流動的清水將餐具內外的殘留洗滌劑衝乾淨,然後放入洗碗槽中的瀝水池,將其瀝乾後再放入櫥櫃。

若沒有瀝水池,建議把清洗後的鍋鏟、勺子、洗菜籃、抹布等掛在牆上的掛鉤上,並儘量拉開距離;

還可在櫥臺上放置一個可瀝水的刀架、碗碟架,使其能充分自然乾燥。

如果非要用餐布擦拭,必須先將其在開水中煮燙,高溫消毒後再用。

這五種洗碗錯誤,大多數家庭都中招了,快看看有你嗎!

4.錯誤四:洗潔精沒衝乾淨有殘留

用清潔精洗碗很方便,也可以洗得很乾淨,不過有時候需要衝洗好幾次才能衝乾淨。其實可以用澱粉來代替清潔精刷碗,因為澱粉可以和油脂結合,形成澱粉-脂肪複合物,非常容易被水沖洗掉。

5.錯誤五:從來不給碗筷消毒

為了省事,很多人覺得都是一家人,沒必要消毒。為了健康衛生考慮,最好定期給所有碗筷進行消毒。

如果家中購置了消毒櫃,定期用消毒櫃消毒即可。沒有消毒櫃的話,煮一大鍋水,把洗乾淨的碗筷放進去煮10分鐘,同樣有消毒作用。

這裡需要說的是:開水燙碗沒有消毒作用!

外出就餐時,有人會拿熱水燙一下碗筷,這隻能起到清潔作用,並不能消毒。高溫殺菌消毒,要看高溫的持續時間。如果外出就餐,拿到餐具,打開後可以聞聞有沒有刺鼻氣味,用手摸摸有沒有水或澀澀的感覺,來判斷是否乾淨。

這五種洗碗錯誤,大多數家庭都中招了,快看看有你嗎!

2018.08.23

洗碗小妙招

除了洗潔精,還有哪些健康又環保的代替品,可以用來清潔餐具?這些洗碗小妙招,讓你不再頭疼,去油殺菌,廚房更乾淨!

01.麵粉去油汙

麵粉或玉米澱粉有吸附油脂的作用,沒用完的過期麵粉就用來洗碗,比洗潔精省事多了,關鍵還健康無毒。

02.檸檬+醋

可以用新鮮的檸檬汁加適量白醋按照1:5混合,調配成自制洗潔精,還可以加入適量薄荷或其他草本植物,洗碗不僅乾淨,還能除異味,自帶芳香。

03.用食鹽、小蘇打洗鍋

裹在鐵鍋上的鏽漬、焦底糊塊,可以用食鹽擦拭,可以有效去除鏽跡,讓鍋底恢復光亮。

如果是不鏽鋼、或是搪瓷鍋具,不能使用百潔布或鋼絲球擦拭,可以將鍋裝水並加熱,向鍋裡倒入適量小蘇打,便可去掉糊塊。

04.木質餐具抹點油

木質餐具不要在水中久泡,要用海綿或軟紗布擦拭,洗完後瀝乾水分,可以塗抹一點食用油,可以除異味、起到保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