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特斯拉終於來了 自主新能源車的美好時代結束了?

最近這幾天中國的汽車市場以及中國的汽車廠商簡直就是世界媒體眼中的頭條素材庫了,在德國那邊的第九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上,汽車圈內的大佬們在雙方總理的見證下各種籤籤籤,也就促成了長城\寶馬的合資建廠、寧德時代在德國的建廠、寶馬iX3在華晨寶馬投產等等特別勁爆的新聞。

國產特斯拉終於來了 自主新能源車的美好時代結束了?

而就在國內,汽車圈的新聞同樣勁爆,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簽署了投資協議,宣佈在上海臨港地區獨資建廠。儘管早在四年前就已經有消息說特斯拉要在中國上海進行投資建廠,但拉拉扯扯的過了四年,終於在近期才落定,而這也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

國產特斯拉終於來了 自主新能源車的美好時代結束了?

特斯拉CEO馬斯克透露,上海工廠將被命名為“Dreadnought”,即“無畏艦”,會同時生產特斯拉的Model 3與Model Y車型以及其所需的動力電池,未來將達到年產50萬輛的產能水平。在此之前,特斯拉的動力電池是在美國內華達工廠生產,Model S/X/3三種車型則是在加州的弗萊蒙特進行裝配。

國產特斯拉終於來了 自主新能源車的美好時代結束了?

長期以來,中國相關政策的規定,外國汽車企業在中國落地生產需要和本地企業建立合資公司,並且中方所佔股比不能低於50%,而合資意味著特斯拉將分享部分技術與大部分利潤,特斯拉在華獨資建廠打破中國實行23年的合資股比制度。

不過大家也不要高興的太早,以為特斯拉國產之後價格會下探到和國產新能源車拼價格的地步,特斯拉要建廠的臨港地區屬於自貿區,特斯拉依然要面對大額的關稅,不過根據特斯拉公佈過的在華售價的計算公式:中國售價 = 美國售價 x 匯率 + 運輸與裝卸費 + 關稅和其他稅 + 增值稅,國產之後,在運輸與裝卸費、購置稅方面,一臺百萬元的Model X大約能省下10餘萬元的成本。

對於特斯拉突然宣佈在中國建廠,推動這件事快速促成的可能正是特朗普,自從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國內對於美國產汽車的關稅提升到了40%,特斯拉也在前不久宣佈上調各車型的指導價,最大漲幅甚至超過了25萬人民幣。價格上調自然就意味著自身的競爭力下降,加速國產化也就提上了日程。

除了中美貿易戰的因素之外,特斯拉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產能,有了產能才能夠盈利!自2003年成立以來,特斯拉近15年的發展中,只有兩個季度實現盈利,2017年更是虧損22億美元。2017年,特斯拉各車型累計交付產品僅103181輛,平均每款車型的交付量不足3.5萬輛,造不出車自然無法盈利。

國產特斯拉終於來了 自主新能源車的美好時代結束了?

國產特斯拉終於來了 自主新能源車的美好時代結束了?

在7月1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宣佈,特斯拉已經實現每週7000的產量,其中Model 3的產量也終於超過5000輛,達到5031輛。不過有分析機構指出特斯拉的7000輛/周的產量是不可持續的,是建立在強制員工6*12小時加班、在帳篷裡搭臨時生產線才勉強完成的,特斯拉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Model 3的量產能力。

國產特斯拉終於來了 自主新能源車的美好時代結束了?

其實早在2014年時,特斯拉就有機會落戶上海浦東金橋。當時,特斯拉提出兩個條件:獨資,且登記產品類型為“電子消費類產品”而非“汽車產品”。但是當時由於種種原因,特斯拉錯過了在這個全球最有潛力的新能源車型市場建廠的機會。如果當時能夠成功建廠的話,特斯拉現在可能早就盈利了。

最後再說一下,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對於中國本土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可能並非一件好事。因為不論從產品的各個角度來說,本土的新能源車型與特斯拉都有著不小的差距。而當特斯拉全面國產化,推出大眾化車型時,這些本土企業到時將如何接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