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比相親更可怕的,是你還在找真愛

比過年回家搶票更恐怖的是相親,比回家相親更可怕的是,你在相親裡尋找“真愛”。

難道相親真的就不存在真愛?也並非完全沒可能。

過年回家:比相親更可怕的,是你還在找真愛

我有個朋友,去年她媽媽逼她去相親,她死活不屈從,結果在老媽的威逼利誘之下,想著走個過場敷衍下,誰知道,兩家人、兩個人境遇又是那麼相似,居然看對眼了,很快就結了婚,小孩子馬上也臨盆了。

01

或許這就是緣分吧,來了擋也擋不住...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一見鍾情還能日久生情。

數學上有個小概率事件,意思就是這種事件會發生,但是概率很小...

如果,你覺得你就是那個幸運的人,你大可去相親。

只是,很多人在相親的道路上遇到的“奇葩”、或者“極品”太多,不愉快的經歷太多,本來就抗拒的,再經歷幾次失敗,自然不願意繼續這種不消停又無意義的相親。

可是你媽,又要逼你去相親了,每次你都抱著試試看心態去敷衍,或者抱著找真愛試試看的心態去撞運氣。

過年回家:比相親更可怕的,是你還在找真愛

02

在解決“逼你相親”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凡先追本求源,為什麼你媽媽要安排你相親。

我們先設定一個範圍,目前主流相親的人群集中在26歲左右,ta們的媽媽大部分出生在1965年至1972年之間。

時代背景的不同,導致了90後的媽媽們對婚姻價值觀的不同。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在新中國成立後的60年代-80年代初,媽媽們的生活方式,這點你們都可以回家問問自己的母親,你就會體會到那個時代的人,或許你能瞭解母親讓你去相親的原因。

1982年,中國才正式明確了分田到戶的政策,在這之前,絕大多數農村都還是人名公社形式(城市暫且不考慮),也就是所謂的大鍋飯,每個成人都需要去生產隊“上工”,然後年底根據你的“工分”計算你的工錢。

平時買糧食、油、布都是需要有相應的糧票、油票、布票進行兌換,而且都是根據每戶沒家定額分配的。也就是說,你想要更多,沒有票你都無法買得到。

大家都聽過知青,下鄉知青其實就是去農村生產隊工作(大部分)。

一直到1982年,分田到戶之後,中國農民才有了自己的耕種土地。從吃大鍋飯到自給自足,從物資緊缺到各憑本事。

等到父母們談婚論嫁的時候,過去的日子總還是會歷歷在目,她們想要的生活就是能夠吃的飽,有的吃,不會因為吃而發愁。

80年代末90年代初,肉只要1塊多錢一斤、肥皂只要幾毛錢一塊,大米只要2-3毛錢。物價極低,即使如此,他們依然很少需要花錢,因為大部分生活物品都夠自給自足。

過年回家:比相親更可怕的,是你還在找真愛

在那個時代,父母的們的婚事基本上也就是媒妁之言、父母做主。

對於嫁女兒,可能很多都是收了彩禮,覺得男方條件也還可以就嫁過去了;甚至對於嫁女兒來說,孃家會覺得家裡還少了一個”吃飯“的。

在那個什麼都缺的年代,我們的媽媽可能被外公外婆很早就嫁出去,因為可以獲得“收益”還能減輕家裡負擔...

時代背景很“殘酷”,或許現在你應該好好對待你們的母親。

對於那時候的出嫁的女性,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夠在婆家過上“好日子”,所謂好日子也最多就是不愁吃不愁穿已經謝天謝地。

那時候的婚姻,很多都是不幸的。你是否還記得你爸媽小時候“經常吵架”的情景?我不知道多少人有這樣的經歷,至少我對這份經歷很深刻。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媽媽說過,那時候總想著離婚,可是想想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忍了...

她們忍受了一切,就是為了現在的你。

你們長大了,她老了,她知道自己不可能照顧你們一輩子。

所以,她們希望你能嫁個“好人家”。

何為“好人家”呢?

03

媽媽們生活的那個時代不容易,她們用青春體驗到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

她們早早的被嫁給了你們的爸爸,成了一名主婦,甚至為了丈夫傳宗接代。

但是,她們唯一的希望仍然是自己的孩子們。

等你們長大了,她們就會想到自己,她們不想讓你婚後的生活充滿“辛苦”。

所以,為了“保護”你,她們就會給你物色各種對象,各種優秀的對象。

譬如現在對你最大保障的房子,所以也就不奇怪為什麼相親的時候,房子總是被放在首要。

有了房子,就是希望男方有穩定的工作,所以你就不奇怪為什麼公務員在相親的時候受歡迎。

有了穩定的工作,就是希望男方能夠對女兒好,但是這個誰又能知道呢?所以經常我們會發現如此媒妁之言:小夥子挺老實的,不喝酒不吸菸沒有不良習慣,相貌端端正正的。

這就是媽媽眼中的理想對象,這就是她們覺得女兒可以依託的對象。

所以你不要奇怪,為什麼母親給你找的相親對象都是“條件不錯”的,但是對你看來又是這麼迂腐的行為。

她們眼中的婚姻是把日子過好,以後生個孩子,安安穩穩的過日子,而不是“真愛”,尤其在這個真愛這麼“稀缺”的年代。

過日子才是婚姻的歸宿,真愛只不過是看上去美好,卻又摸不到的童話故事。

在媽媽的眼裡,未來女兒的生活沒有經濟壓力,過的自如,有錢了可以想去哪就去哪,這才是她們的重點的考慮對象。

過年回家:比相親更可怕的,是你還在找真愛

至於真愛,因為我們的媽媽們很少有體會到真愛的,結婚之後全憑運氣。是日久生情還是日久生恨誰又知道。

但是,唯一重要的是能過日子, 爭爭吵吵總比沒錢過日子的強。

更重要的是,媽媽們覺得,夫妻爭吵也是正常的事情,有了孩子有了家,總會床頭吵架床尾和。因為她們可能都是這麼過來的...

她們以她們那個時代的價值觀為你“相親”,這是時代的印痕,而不是她們的錯,因為她們更希望你能夠嫁得好...

因為總一天她們會離開你,不能再照顧你,給你找個“好人家”是她最後能做的。

04

所以,請不要埋怨媽媽們給你安排的相親,可能對你來說,簡直就是“杞人憂天”或者你覺得什麼年代了,還相信相親。

她們只是還沒有那麼開明,她們也無法體會現在年輕男女的婚姻價值觀。

很多時候,自己年齡大了,或者經歷了幾次失敗的感情經歷,就會走上相親的這條道路。

如果選擇妥協,那就相信媽媽們,只是可能你想要的真愛已經渺茫了...

當你選擇相親這個模式,也就意味著你開始選擇“過日子”的婚姻。

這種婚姻雖然不一定遇到真愛,但是的確能夠過好日子。

在尋找真愛的路上我們遍體鱗傷,最後我們選擇在相親的路上尋找過日子。

過年回家:比相親更可怕的,是你還在找真愛

當然,不將就不遷就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你拒絕相親的模式,最大的傷害是你的母親,因為他們害怕如果她們都不在了,你的生活怎麼辦?

不是她們不放心,而是他們的確看不到,因此沒辦法安心。

最後祝福大家:如果你選擇了相親,希望你能遇到真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