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愛得深沉,越是近鄉情怯

導語:越是愛得深沉,越是近鄉情怯

第一次對“家”這個字眼產生印象,是在我能為家做事的時候,那是我7歲那年,剛上小學二年級,我第一次自己到商店買本子,用剩下的2毛錢為母親買了4塊糖,那一天我的手一直揣著糖放在衣兜裡,整個下午都盼望回家見到母親。那時我對家的印象只限於母親。當我放學走進家門見到母親時,我的心幾乎跳到嗓子眼兒。把糖塊塞給母親,我的幸福感彷彿一股巨大的暖流,膨脹在我的肌體裡,使我瘋了似地撒腿衝向大院,衝向田野。田野的風彷彿母親的手指,輕柔地拂面而過,那一瞬,我第一回體會到向家表達愛的透腹感受,體驗了一個人因為表達愛在家庭中的真正站立,體會到一個人只有為家做著什麼,才真正頂天立地於這個世界。

越是愛得深沉,越是近鄉情怯

然而,隨著年齡的長大,“家”的概念不期然發生變化,我的“家”裡竟多了奶奶和父親。其實奶奶和父親一直生活在我的身邊,卻不知道為什麼到二十幾歲之後我概念中的“家”裡才有他們。

越是愛得深沉,越是近鄉情怯

那時我在省文學院進修,瘋狂地想家,卻只能在省吃儉用之後買回兩斤桔子、兩斤奶糖。將一點點東西放在3個老人面前,看他們沒完沒了相互推讓,我背過臉去走到門外。我獨自一個人站在田野,竟止不住流下眼淚。表達了愛,卻沒有了幸福和歡欣,風吹來的田土的氣息無比的酸楚。那一瞬間我想,一定奮鬥到這樣一天,那一天可以有許多許多的錢,痛快淋漓地表達愛,不管站在多麼多的親人面前,都要找到小時候在流風中感到的那份頂天立地。

越是愛得深沉,越是近鄉情怯

如今,生活並非十分富足,卻已能夠十二分充足地備足曾經希望擁有的禮物,可是卻意外地發現,我的“家”在無限擴大,它不只是母親、父親和奶奶,它是哥哥嫂子侄子侄女叔叔嬸子,甚至是表兄表姐鄉鄰鄉親,甚至就是一個偌大的故鄉,站在故鄉人面前,任何禮物都不能使你找到痛快淋漓的抒懷和頂天立地的感覺,他們用一種充滿渴望的目光燒灼著你,問你是不是經常見到大領導,問你是不是經常開一些非常重要的會,他們的目光執著、專注,因為涵養著深深的期盼而沒有半點空靈和躲閃,他們的目光有一種儀器樣的穿透力讓你心裡生出慌亂、不安直至愧疚。

越是愛得深沉,越是近鄉情怯

因為你從那裡看到兩種東西:一種是找尋,他們在你身上找尋他們所熟悉的這塊土地上走出的家鄉遊子在外面世界奮鬥的光彩,來作為自己奔生活的虛妄的根據;一種是希望,他們希望實實在在沾上這種光彩改變他們勞苦、冗長的命運,比如找工作,畢業分配,或者,牽線做什麼生意,這一瞬間,我感到身心的負重,奮鬥的不能安歇,“家”和愛的再也面對不起。

越是愛得深沉,越是近鄉情怯

人在成年之後,才知道“家”原來是血脈裡的關連,親情裡的瓜葛,宗族裡的延伸,土地裡的聯繫,而愛則是生命裡堅硬而柔軟的支撐,剪不斷理還亂,它漫布生命與生命的每一寸空間,薄若蟬翼密若蛛網堅若磐石。

越是愛得深沉,越是近鄉情怯

然而,不幸的是,如今我能夠獨自去闖世界,卻失去了在宗族親人面前那種站立的感覺,因為太在乎宗族親人的看重,愛深深地在,卻不敢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