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43岁农村渔民发明自己制做的稀罕物给力,地上水里都能跑


山东青岛顾家岛渔民43岁的张洪奎拎起一只大虾:“这才是真正的青岛大虾,旺鲜旺鲜的!”张洪奎正在码头鱼市出售当日亲自捕捞的小海鲜。凌晨三点天色尚黑,张洪奎便和他的渔民兄弟一同出海打鱼,直到午后1点才返回。张洪奎自家有一条60马力的木制渔船,适合近海捕捞,都是当天去当天回。

因为自家渔船一般都靠泊在距离岸边200米处,上船时需要用两栖三轮摩托车将当日捕鱼用的所有行当,包括渔网、燃油、冰块、食物、装海鲜的盆盆罐罐等运上渔船,然后将车“就地”泊在海里,回来时再将捕获的鱼虾蟹等海鲜直接卸载到两栖三轮摩托车上,用它实现由船舱到码头鱼市的点对点一站式运输,确保海鲜面市时鲜活喜人。

张洪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平时就喜欢钻研事儿。渔民张洪奎创新发明的两栖三轮摩托车行驶在陆地上就是一普通三轮车。

但是,两栖三轮摩托车行驶在海水里从激起的浪花可见,渔民张洪奎创新发明的两栖三轮摩托车动力十足。其他渔民还在忙着先用摇桨小船或其它方式运上岸再人工搬扛到鱼市的劳神费力,他的两栖三轮摩托车给他立了大功,从海上运到鱼市大约300米距离才用了不到5分钟,省时省力又高效。

前阶段,“大虾事件”给青岛抹了黑,作为一个天天与海鲜打交道的渔民,他心里感到很不畅快。当然,今天的张洪奎心情极好,他说今天收获不错,各种海鲜捕了二百来斤,怎么也能卖上个两千元。张洪奎卸载海鲜后向人们展示他的发明“两栖三轮摩托车”。

为了省时省力提高卸货效率,平时爱动脑筋的张师傅,说干就干,他找到村里的老师傅请教了电工和焊接技术。整条船基本都是用“废物再利用”,其车座是一个废旧冰箱门,方向盘和油箱是从淘汰面包车上拆下来的,船舱盖是一种大型车的脚踏板;另外,发动机、电瓶等设备,全部都是拼凑在一起的旧零件。图为2016年1月17日,山东青岛市黄岛区顾家岛,渔民张洪奎发明的“海陆两栖码头正在建造中。


张洪奎驾驶“海陆两栖码头”登陆海滩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