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壽光水災,公衆關注彰顯血脈相連的國民力量

在“溫比亞”颱風來襲之前,可能很多人不會關注山東壽光。然而,伴隨著“溫比亞”不期而至的一場超強降水,加之上游三處水庫共同洩洪,這個“中國蔬菜之鄉”幾乎在一夜之間化成了水鄉澤國。根據官方通報,9999間房屋倒塌損毀,成千上萬的群眾痛失家園。

其中,有13人在水災中不幸罹難,另有3人不幸失蹤。而壽光人引以為豪、支撐著壽光經濟的蔬菜大棚,則有20多萬頂因洪水而受損。壽光蒙受的直接經濟損失預估高達92億元,超過該市上年度全年GDP的10%,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面對壽光水災,公眾關注彰顯血脈相連的國民力量

面對來勢洶湧的洪災,僅憑壽光一地之力,根本不可能獨自抵擋,水災帶來的物資缺口,也很難僅憑本地力量得以彌補。為此,國家啟動了IV級救災應急響應,山東省級救災資金先後撥付500萬和2300萬元,濰坊市級救災資金撥付6500萬元,這些政府層面的跨地區支援行動,為壽光解了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另一支救援力量也迅速登場了,這支力量沒有說一不二的行政權力,但是卻有著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和巨大潛能——這支力量的名字,叫做大眾,叫做輿論,叫做民間互助。

面對壽光水災,公眾關注彰顯血脈相連的國民力量

在壽光人民因為天災人禍蒙受痛苦的時候,全國各地的民眾,既沒有因為災情遙遠而選擇無視,也沒有因為事不關己而保持沉默。在一次又一次的轉發與傳遞之間,這場發生在華東地區一個縣級市的水災,很快就得到了全國數以億計網民的關注,並且成為輿論焦點。

更重要的是,輿論的關注並沒有止於空談,而是極為有力地將這種關注轉化成了援助災區的行動。這些來自普通人的點滴行動,為壽光的受災群眾送去了實實在在的資金與物資,也為我們的社會打了一針“強心劑”——社會大眾並不是某些人眼裡的“烏合之眾”,對哪怕是千里之外的受難同胞,也從來不會冷漠。

面對壽光水災,公眾關注彰顯血脈相連的國民力量

僅在8月24日一天之內,一條由普通網友“@小甜菜奈-”代替當地物資徵集工作人員發出的求援網貼,就在微博上得到15000多次的轉發,遠超過日常新聞的關注度。一方面,普通網友們紛紛在擴散轉發的同時向災區捐款捐物;另一方面,瞭解當地具體情況的網友,也一直在各個網絡平臺上及時更新災區最新需求,讓熱心的救助者們能更有針對性地捐助物資或金錢,以免浪費。面對災情,許多“大V”,哪怕是平常只談風月的人,也都將自己的傳播資源投入到了救災信息的轉發之中;而一些在人們看來似乎只顧“圈地自萌”的明星粉絲團體,也用不輸於追星的熱情,捐出了數目不菲的真金白銀,為救災工作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在災情信息的大眾傳播過程之中,公眾或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情緒化的傾向,人們會有懷疑、會有憤怒、會有抱怨。但是,不該簡單地將這種情緒歸入負面影響之列。

面對壽光水災,公眾關注彰顯血脈相連的國民力量

事實上,人們之所以對救災工作中的一些情況抱有懷疑和不滿,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出於對受災群眾熱誠而懇切的關心。我們之所以會為了和自己素不相識的人衝動起來、動起真感情,是因為我們都把自己視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的一員,所有的不幸和災難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公眾的情緒可以讓人們更加團結,也可以發現問題,督促救災工作做得更好。就算公眾的情緒一時用錯了地方,只要澄清,就會平息憤怒。對此,政府也應多加體諒,並及時回應公眾的關切。

眾多人關注災區、幫助災區,讓人們在冷酷無情的災難面前,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體現出了公眾輿論的正面力量。以往有一些人認為:輿論對救災工作“無用”,甚至還會“添亂”,因此反對輿論對災區災情的高度關注。但是,這次公眾對壽光災情的關注與支援,無疑否定了這種論調。公眾的關注和參與,讓我們能夠團結一心,共同面對災難和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