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月吸引1100萬粉絲,它如何靠內容驅動增長?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這個公眾號純靠著內容,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達到1100萬粉絲。有人說它是公眾號的異數,有人說它是公眾號之王。

據稱,目前該號的訂閱量已超2900萬,牢牢佔據新榜情感類微信榜單的前列,且完全可以作為音頻類公眾號的典型。

這個號就是夜聽。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2017年,夜聽的爆火顛覆了很多新媒體人的認知——靠著雞湯式的情感類音頻,甚至連像樣的配文都沒有,它就獲得了用戶量指數級增長。

我們不禁會問:那麼多做情感類音頻的產品,為什麼偏偏是夜聽火了?現在,用戶已經達到了一定量級的夜聽,是否還能創造神話

帶著問題,我們來對夜聽做一些深入的分析。

夜聽模式

“感謝你收聽今天的夜聽,我是劉筱,晚上十點,向你問好……”這是夜聽的經典開場白。

每天晚上,夜聽都會推送一段5分鐘左右的音頻,劉筱用他低沉、磁性的聲音,講述一個情感方面的話題,然後以一句略微沙啞的“晚安”,帶出一首契合主題的歌曲。

數以萬計的用戶都等著聽完劉筱的音頻之後,才肯酣然入夢。

夜聽的模式被很多人不理解,它不寫文章,不追熱點,不做互推,不搞裂變,新媒體增長的玩法它都不用,可偏偏用戶增長的速度驚人。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新榜數據

從圖中可以看出,從2015年9月2日到2016年10月1日起,它僅用了一年時間,用戶數就突破了10w,而且,它的閱讀量也能篇篇穩定到10w+,並持續至今。

據網絡數據,2017年3月以後,它每天增長的粉絲還能在10萬~30萬之間,目前該號的訂閱量已超2900萬。每晚10點,音頻推送5分鐘內閱讀量即突破10萬,平均閱讀量超過500萬,點贊量經常超過7萬。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微小寶截圖

這種令人無法理解的夜聽模式,是由創始人劉筱的經歷所決定。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劉筱

劉筱是播音主持專業,有著八年電視、電臺從業經歷,錄製音頻對他來說一直是熱情所在。為了保證質量,他堅持當天發的音頻當天錄製,遇到出差,要把錄音筆帶上,如果房間隔音效果不好,就鑽到衣櫃裡錄。他說,「做夜聽節目,在我的生活中,跟吃飯睡覺一樣,就是每天必做的。」

在別人問到做夜聽的秘訣時,他總說是因為“熱愛+堅持”。

但是,相比起做音頻,他對如何運營一個公眾號卻是一竅不通,一開始甚至連排版都不會,索性只放音頻,「因為內容越少越不容易出醜,如此而已。」

最終,在劉筱的“揚長避短”之下,只有音頻的夜聽,反而在一眾文字形式的公眾號裡獲得辨識度,加上音頻無法快速瀏覽,迫使用戶必須耐心聽完,更容易佔據用戶的時間和心智。

快速增長

據瞭解,夜聽從0起步到1000萬粉絲的增長,核心只靠一件事,就是內容。

夜聽神話般的快讀增長早在去年已經被很多人解讀過,而且隨著新媒體玩法的日新月異,夜聽的用戶增長方式是否還具有借鑑意義?

經過我仔細分析之後,還是認為在當下大家都在追求粉絲量“一日暴富”的浮躁環境下,夜聽這種依靠內容獲得用戶增長的方式,反而值得新媒體從業者做一些思考。

1. 明確內容定位

夜聽發佈的所有音頻都有關於“情感”。

這跟劉筱曾做過兩年電臺情感夜話節目主持人有關,他發現,當時在夜間電臺中,最受歡迎的話題都是關於婚後情感中的問題,其中,傾訴、表達、被認同,則是用戶的剛需。

在創辦夜聽之初,劉筱對夜聽的用戶有個清晰的畫像,以婚後的女性聽眾為主,夜聽幫她們做表達,讓她們從中找到一種共鳴感,劉筱站在一個異性的角度上,給予她們理解和關懷,讓這些女性用戶獲得心靈雞湯式的情感撫慰。

劉筱還總結出了200個情感關鍵詞,所有的創作都圍繞著這些關鍵詞。比如,“愛、不愛、遇見、放下、在乎、失去、人生、幸福、無奈……”這些都是夜聽中高頻出現的詞彙。

清晰的內容定位,加上劉筱對情感類內容的駕輕就熟,很快捕獲了目標用戶的認同,在夜聽的用戶裡女性佔據到了70%,且大部分來自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女性用戶,精神世界上相對匱乏,而信息流通上則相對快速,她們中間很容易引起病毒性傳播,夜聽算較早獲得了流量下沉的紅利。

總是在大家都認為再難獲取到流量時,還有人在默默收割著用戶。從目前新湧出的一些公眾號來看,明確找到一個細分領域,採用一些差異化的樣式,發現更多的流量窪地,都還有可能會成為用戶增長的爆破點。

2. 滿足用戶需求

隨著2011年音頻FM蜻蜓上線、2013年喜馬拉雅和荔枝上線,音頻行業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起來,2017年年底音頻行業已覆蓋了超過1億用戶,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節目。

當把音頻放在深夜的場景裡,就有了特定的需求。深夜,孤獨的人需要情感的釋放和撫慰,特別是情感細膩的女性,音頻類產品滿足的是用戶的“陪伴感”。溫暖、輕柔的聲音能安定人的心神,閉上眼睛,聲音能帶來無限的遐想,好像就在有人在身邊陪著。這種“陪伴感”絕不是獨自看幾頁漫畫,玩幾盤遊戲能取代的。

夜聽每天晚上十點,給用戶推送劉筱的一段音頻,所講的正好是白天她們在家庭裡產生的一些小情緒,為她們發聲,幫她們表達,每天如此,隨著長期穩定的收聽,用戶對劉筱日漸熟悉,又進一步促進了對夜聽的依賴。

可以說,夜聽完美地滿足了深夜這類場景下用戶的需求。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新媒體課程截圖

可以從圖中看出,用戶需求有幾個屬性,如果一個公眾號的內容能在更個屬性上較好的給予用戶滿足,才有可能被用戶所認可。

  • 一類是必須被滿足的需求。比如深夜孤獨者希望通過聲音獲得陪伴感,那如果不是音頻用戶立刻會走掉;

  • 一類是魅力需求。如果被滿足了用戶會很驚喜,比如夜聽講“因為在乎,所以甘心;因為太過在乎,所以心累。” 剛跟丈夫鬧不愉快的用戶就會覺得說到心坎裡了;

  • 還有一類期望需求。越被滿足,滿意度會越高,比如夜聽穩定的內容質量,熟悉的劉筱聲音。

  • 最後一類無差異的需求。比如標題,更多是吸引用戶點開,所以無論滿足與否,對於滿意度都不會太受影響(標題黨則是傷害)。

當用戶的需求獲得之後,傳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夜聽作為一個公眾號,基於微信的社交化,會比其他音頻類產品更有利於傳播,當用戶認可公眾號文章後,可以直接轉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裡,夜聽早期有50%的用戶都是靠著粉絲自發在群裡推薦名片而火速增長起來的。夜聽之後,立刻有很多公眾號紛紛效仿,也都多少獲得一部分可觀的流量。

到了1000萬之後,夜聽採取了一些投放動作,由於內容很能抓得住用戶,即使是靠投放進來的用戶,粘性也非常高。這是現在很多拼命做投放,效果卻不好的公眾號需要去反思的。想要獲得穩定且高質的用戶增長,認真做內容仍然是必須堅守的。

雖然現在想撬動用戶的自傳播越來越難了,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首先,充分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才能獲得用戶的自發傳播和穩定增長;再者,儘可能讓用戶的傳播動作變得簡單,比如現在要充分利用起小程序。

3. 重視用戶體驗

劉筱說「夜聽是一家以用戶驅動的公司,我們只關注用戶的聲音,所以,每天花的最多的時間是和用戶在一起。」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早期他把用戶照片拼起來做頭圖

早期不忙的時候,劉筱會每天至少給一位用戶打電話,要求團隊成員也打,他說「有些粉絲聽到我的聲音特別激動,就在電話那邊哭起來。」

劉筱對用戶的重視還體現在內容上,夜聽的內容分為兩類,一類由自身團隊的創作;另外一類就是用戶貢獻的內容,放在週末板塊的聽友故事裡。這些來自用戶的真實情感故事,正是用戶們所真切關注的內容。

夜聽採取了很多手段激勵用戶留言,在夜聽的後臺,每天會收到海量的留言,估計為3萬至5萬條,絕大部分是表達情感困惑的。很多用戶們會在聽完音頻之後,再看看別人的留言,給一些認同的觀點點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讓用戶很有參與感,感覺遇到了很多相似感受的,能互相懂得的人。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做公眾號和做產品是一樣的,要想活得長久,用戶體驗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否則就算拉來再多的用戶也留不住。

面臨的挑戰

每個公眾號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用戶數快到3000萬的夜聽明顯進入到了成熟期。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新媒體課程截圖

賬號基本定型,用戶群體垂直,註定大幅度的用戶增長不復可能,那麼,如何繼續獲得流量,並在海量用戶身上實現變現,則是夜聽面臨的挑戰。

為此,2018年夜聽全面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內矩陣。

內矩陣是指企業在某一平臺上的佈局,以便能更全面的觸達用戶。當一個號具備以下特徵的時候需要考慮搭建自己的內矩陣——

  1. 用戶體量在10萬以上,體量較大;

  2. 細分群體的特徵很明顯,超過整體的20%;

夜聽的內矩陣包含1個服務號:夜聽自習室;3個訂閱號:橘小貓日記,雯姐聊天室,海島電臺;4個小程序:夜聽,小抱枕傾訴,夜聽心情語錄,小哥星座,解夢101。

這些都是一個處於成熟期的公眾號面對挑戰所做出的嘗試。

1. 擴展消費場景

從夜聽做的幾個訂閱號和小程序來看,它在努力擴寬用戶消費的內容和場景。

夜聽的消費場景很明確:晚上十點聽音頻節目,靠著這種“明確”它快速網羅了用戶,但當用戶已經達到千萬級別的時候,就需要有更精細化的產品來滿足用戶需求,更何況它的目標用戶—已婚女性,從年齡上,消費上有非常大的不同。

2018年1月29日,夜聽旗下的“橘小貓日記”發佈第一篇文章,切入的就是比較年輕的用戶,這個號最初是橘小貓電影,引用電影裡一些情感故事,後期做了一次改版,不再侷限於影視作品,產出以“愛情,成長”為主的心情日記,會更明確引導女性自我成長。

旗下流量最高的號是“雯姐的下午茶”,也是夜聽大號常導流的一個號,發佈的時間放在了下午,形式採用的是漫畫,幾幅小漫畫配上幾句溫暖的雞湯,打造了一個雯姐的新ip形象,其中有個雯姐聊天室,收集一些用戶的問題,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發佈出來,引導其他用戶在留言區出謀劃策,互動感非常好。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雯姐的下午茶

還有一個同樣是音頻的號“海島電臺”,這個號塑造的IP是“主播三三”,內容上跟夜聽的差異性不是很大,也許是想以一個女性主播的視角來做補充。主播三三也會在留言區與大家互動,會比劉筱更接地氣一些。

建一些細分的小號,也是非常有效搶佔流量的方式,今年咪蒙也做了很多小號,比如時尚類的洪胖胖,效果還不錯。

2. 埋增長點

來看夜聽做的幾個小程序。

首先是“夜聽丨電臺”,裡面彙集了夜聽大號裡所有的音頻,方便用戶回顧和反覆聽。其中有個撬動增長的點,在每期節目下,它都做了一個引導,引導用戶點擊“分享”,生成海報圖片,分享出去。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夜聽丨電臺

另一個小程序“夜聽心情語錄”,是一張張文藝的圖片+感性的文字,文字來自於每期節目下的用戶留言,夜聽會選出最精彩的留言做成圖片,給所有人觀看,這些語錄還會作為夜聽大號的第三條推文,每天發佈。

可以看到,小程序裡設置了收藏,下載和分享的按鈕,表示夜聽還是希望用引起共鳴的內容來撬動用戶傳播。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夜聽心情語錄

還有一個是“小哥星座”,這個小程序可能數據比較好,看到不僅夜聽大號的第二條會推送,其他小號也都在推。進入這個小程序,會展示出每個星座的運勢,其中有個每日一簽,搖一搖能抽個籤,但必須轉發給兩位好友,在好友幫助下才能打開這個籤。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小哥星座

因沒有這幾個增長手段的明確數據,所以效果無從得知。單從設計上來看,無論是與內容緊密相結合的“夜聽心情語錄”,還是充分符合目標用戶的“小哥星座”,夜聽的這幾個小程序還是值得學習的。

3. 嘗試變現

劉筱稱「我們從早期的公眾號過渡到一家媒體形態的公司,現在在往互聯網形態轉型。為聽眾提供情感服務,做心理陪伴。」

他所說的情感服務分為兩種:諮詢和課程。

情感類用戶天然有傾訴和被安慰的強需求,夜聽成立了個服務團隊“夜聽小抱枕情感陪伴師”,針對用戶提出的情感困惑進行解答,在夜聽每天推送的音頻裡,常常會邀請情感陪伴師給出建議。

但如果你想要1對1解答,就需要進入小程序“小抱枕傾訴+”裡,購買它提供的服務。選擇一個諮詢師,按時間收費,可以用文字或語音的形式跟陪伴師聊天。據內部消息,此類產品的數據並不是很樂觀。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小抱枕傾訴+

另一種做知識付費,這種變現形式就比較常見了,在它的服務號“夜聽自習室”裡,提供了已經相對豐富的課程,有免費的體驗課,特價的促銷課,稍高價位的系列課,涵蓋了視頻,音頻,直播幾種形式,甚至有助教和學習小組幫助你學習課程。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夜聽自習室

可以看出,夜聽在積極嘗試各種變現的方式。

6月16日,夜聽出版了首部情感作品集《我想陪你路過所有夜晚》,書裡的內容收錄了近千封的用戶來信。劉筱也親自舉辦了一次線下籤售會,在微博上做了一次轉發贈書的活動,從轉發率來看,參與度不算很高。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微博截圖

整體看來,夜聽的變現並不像用戶增長那麼順利,無論諮詢還是課程都不是目標用戶的剛需,被音頻吸引而來的用戶,她們需要被“陪伴”,而不是想解決問題,更何況複雜的情感類問題是很難被解決的,付費的意願註定不會太強。

有人說夜聽的成功太個例,完全靠著劉筱個人的音頻,不可被複制;有人說夜聽的用戶都是巨嬰,內容雞湯毫無營養,不堪被推崇;有人說夜聽已經快3年了,在新媒體領域算老號了,不值得被研究……

但是,在新媒體這個領域,總會有一些我們看不上卻想不到的事情發現,讓我們保持著敬畏之心去不斷學習。

- END -

文章內容部分來自新上線的新媒體高階運營&增長課程,該課程即將於7月27日開課,目前僅剩最後24個名額錯過了這一期,還要再等兩個月!想要報名的同學,趕快掃描下方海報中的二維碼,前去搶佔最後的名額啦!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18个月吸引1100万粉丝,它如何靠内容驱动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