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探索「醫養結合」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在老齡化的當下,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而醫養結合是近幾年逐漸興起在各地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早在2016年,德江縣民族中醫院經過省民政廳、省衛生計生委聯合開展的初選和最終評審,成為貴州省首批15個醫養結合試點示範單位之一,也是銅仁市唯一的省級醫養結合試點示範單位。

“作為全省醫養結合試點示範單位,我院加大力度試圖探索建立一條在貧困山區由政府主管、公立醫院運行的醫養結合‘院中院’醫療扶貧模式。”德江縣民族中醫院院長田永松說,在德江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德江縣民族中醫院運營的德江縣老年養護院經過修建於今年3月中旬開業了。

踏進養護院,乾淨整潔、陽光充足的環境讓人有一種舒適的居家感覺。走進老人居住的房間,床鋪、衣櫃、空調、電視等均配置齊全。為了方便和安全,養護院內的桌椅均選購適宜老年人使用的。

中午時分,老人們正在食堂吃午飯。“我們食堂做的飯菜特別注意老人們的飲食特點。”老年養護院護理組組長楊秀妮一邊給老年人打飯一邊說。

楊秀妮說,3月23日,養護院迎來第一位入住的老人文正宜。這位老人今年79歲,是德江縣共和鎮人。“老伴去世七八年了。這些年都是我自己生活,兒女都在外打工。年齡越來越大,兒子不放心我自己生活,就出錢把我送到養護院了。”文正宜說,在養護院住了5個月,吃得好住得好,護理人員做的很到位,一點兒都不想離開。

“目前,德江縣老年養護院有23位老人。文正宜老人身體健康,各方面都可以自理,閒時還打乒乓球鍛鍊身體。”楊秀妮說,老年養護院設失能養護單元、半失能養護單元、自理養護單元三個單元,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養老需求。

說話間,在護理人員的引領下,85歲的羅世香老人緩緩走過來,儘管已經85歲,但羅世香的精神面貌很好。老人年事已高,頭幾年患病癱瘓了。住進養護院後,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慢慢做康復訓練,現在效果很明顯。

據介紹,老年養護院還構建體檢、預防接種、風險評估、慢性病管理、上門照護、家庭病床、日常照料、短期託養康復保健等全方位服務鏈條,使老年人在養老的同時能夠得到個性化、針對性醫療以及規範化健康管理服務,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養老,應醫不養、應養不醫"的服務目標。

"養老群體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尤其是現在農村的獨居老人更需要人文關懷的養老。作為醫院,我們要承擔起這份社會責任,最終能夠讓每一位老年人有尊嚴地活著是我們的目的。"田永松說,德江縣民族中醫院到廣東、重慶等多地進行過相關的學習瞭解,但各地實際情況不同,德江要探索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醫養結合模式。

老年養護院經過5個多月的運行,田永松表示由於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養老保險等還未與老年養護院有效銜接,老年人在養護院的費用不能通過農合等進行報銷是現階段的問題。"我們將積極通過開展醫養一體建設試點,讓不斷增加的老年人這一群體不僅能方便得到養老服務,而且還能獲得醫療救助,切實解決老年人後顧之憂,解決老年群體因病返貧和因老致貧問題,推進全縣醫療衛生事業不斷提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田永松說。

此外,德江縣把醫養一體化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建立新型醫養一體化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初步形成了醫養一體化項目的建設、服務、醫養費用的減免為主要脫貧方式助推脫貧攻堅的新格局。並充分發揮新型醫養一體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特點,一方面注重在項目建設上把貧困戶納入幫扶範圍,多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另一方面把貧困戶納入醫療及養老的減免對象,讓貧困戶享受更多的服務優惠,最終達到幫扶目的。(馬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