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獨大的省份,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是禍還是福?

如果一個省份,省會一城獨大,是好事還是壞事,對區域整體發展是禍是福?不好輕易下結論,我們從中分析幾個省,看看結果如何。

武漢:周邊未形成成熟的中小城市群

一城獨大的省份,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是禍還是福?

省城過於耀眼,周邊往往燈下黑

先看湖北。武漢市2017年GDP為13410.34億元,省內一枝獨秀遠超於其他城市,其次是襄陽市的4064.9億元,緊接著是宜昌市的3857.17億元。GDP總量前三的城市經濟總量和在全省的佔比高達58%。

但是,宜昌和襄陽加起來,還不到8000億,遠遠低於武漢。武漢一城獨大坐實了。

從古至今,武漢地區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尤其晚清、民國直到改革開放之前,武漢更是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走上經濟成就與城市地位的巔峰,成為一個可與北京上海廣州比肩的超級都會。

到了現在,長江經濟帶提出,對武漢非常利好。但比之北上廣深,武漢又還不夠大,這體現在武漢周邊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中小城市群。

湖北省人多地廣、地域上東窄西寬,而省會武漢又偏於鄂東,客觀上需要在西部地區有一兩個城市當武漢市的“二傳手”,這樣才能避免東部集中過度發展,應該要在湖北西部設立省域副中心城市帶動西部均衡發展。

四川:成都簡直就是超級大市

一城獨大的省份,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是禍還是福?

成都要帶領其他城市都成功才行

再看四川。成都2017年GDP達到13889億元,而第二名的綿陽才2000多個億,此後是德陽、宜賓、南充、瀘州、達州、樂山,排到最後的死甘孜僅有200多個億。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成都市佔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4.1%、34.7%、35.2%、35.9%、37.2%和37.6%,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簡直就是一省中的超級大市。這一趨勢將使成渝城市群內部分化將更加明顯,對應的城市強弱貧富差距也會擴大。

最好四川要在不同地理方向,培育發展三到四個經濟中心城市,才能帶領四川各地協調發展,把所有各類資源都重點向成都聚集,對成都也未必是好事。就如北京現在也發現資源過於集中的問題,才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將一些與首都功能沒關係的資源剝離北京。

地理地貌不是核心問題,不要總把成都一城獨大歸結為平原優勢,這對山區城市是不公平的。

啟示:向長三角和珠三角學習

一城獨大的省份,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是禍還是福?

廣州發展不緊不慢,且少與地市搶招商資源

湖北是中部,四川是西部,都出現了典型的一城獨大現象。其他省份也存在類似現象:陝西西安獨霸秦陝,烏市超強傲視天山南北,蘭州一城冠絕甘肅,昆明站在雲端俯視彩雲之南,貴州貴陽在省內獨孤求敗,長沙笑傲三湘四水,南昌雄踞江西紅土地、南寧把整個廣西甩在身後……

如此一城獨大造成的結果就是省域內形成馬太效應,省會城市越來越強,其他城市則“原地踏步向後退”,形成“集全省之力建設省會”和“一城吸光全省血”的現象。

城市群內部都有強弱之分,比如長三角城市群,上海是絕對的老大哥,GDP超3萬億;不過在這個老大哥身邊,還有一群有足夠競爭力的城市。像蘇州,1.7萬億;杭州1.26萬億;南京1.17萬億;無錫1.05萬億,城市群效應有了。

再看珠三角城市群,廣深之外,佛山2017年GDP近萬億,東莞也有近8000億;惠州和中山,同樣也有3000多億的體量,城市和產業分工較為明晰,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更是將珠三角這一特點發揚體現出來,有利於發揮各自優勢,均衡發展。

越是經濟不夠發達的省份,越是省會一城獨大;越是發達的省份,發展越均衡,繁榮也會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