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看日本古籍,寧波船主帶給日本金桔,和這意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網友看日本古籍,寧波船主帶給日本金桔,和這意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日本古籍

節選文章大意:

日本古籍作者調護浙船時候,吃到了美味的浙豬,超級嫩肥。

浙船老大是楊嗣元,原來就是道光年間因風浪而擱淺日本的那艘寧波商船。

船老大告訴他宰殺豬要割喉放血,不然肉會腥。作者認真聽取意見,以後自己宰殺鱉雞也都如此。

網友看日本古籍,寧波船主帶給日本金桔,和這意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上文的古籍,其實不僅反映了日本向中國學習“殺豬法”的歷史,其實也反映了,在長達一千年,日本人不吃肉的歷史。

要說日本人在歷史上不吃肉的原因,還請讀者朋友聽小編細細道來。

一、日本人不吃肉,其實主要是受中國影響。

大家看到這個小標題,可能會急著反對,咱們中國人除了當和尚的,有哪個是不吃肉的?

日本人不吃肉,其實還真的和中國和尚有關。

南朝梁武帝信佛,於是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有不吃肉的禁令(魚類例外)。這個禁令在睦仁上臺後,才靠皇家垂範才慢慢解開。

網友看日本古籍,寧波船主帶給日本金桔,和這意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梁武帝

到了唐朝,鑑真東渡日本,不僅給日本帶來了先進的建築技術,醫學知識,還給日本傳去了佛法。

當時在位的天武天皇,學習了佛法,便也下令禁止吃牛馬狗猴雞,但是豬羊鹿兔還是可以吃的。

日本的貴族也學習佛教,不僅遵守了天武天皇的規矩,而且為了顯示對佛法的虔誠,和對天皇的尊敬,掀起了吃素的風潮,一切陸生的四足動物都不吃了,唯獨魚肉他們還吃一吃,日本人愛吃魚,也有很多這個原因。

網友看日本古籍,寧波船主帶給日本金桔,和這意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鑑真東渡

二、日本人不吃肉,還與日本社會階級分工有關

肉食者鄙,在中國是挖苦“何不食肉糜”之類,但在日本就是表面意思:“吃肉很賤”。

與中國古代類似,從事屠宰業的人員,在日本是個地位非常低下的階級。

網友看日本古籍,寧波船主帶給日本金桔,和這意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穢多

不過與中國不同,日本有個特定名詞叫“穢多”。就是在今天,改稱“部落民”後,也是一個有些敏感的詞。

“穢多”在古代日本,指的是被隔離的遊民階級,是社會最底層,受盡侮辱和鄙視,生命和財產也無法受到保障的賤民階級,在實行種姓制的印度,與“穢多”對照的就是“達利特”,即印度語裡面的“不可接觸者”。

既然從事屠宰行業的屠夫們,地位如此之低,經由他們之手,屠宰得到的肉食,便被很多日本人,看來是汙穢的,自然不會去吃。

網友看日本古籍,寧波船主帶給日本金桔,和這意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部落民

三、日本人不吃肉,還因為日本古代豬肉真的不好吃

其實在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高官貴族們也不喜歡吃豬肉,主要是因為豬的品種問題,沒有閹割過的豬,肉腥臊無比。名菜“東坡肉”的典故里,就有豬肉富人不喜吃,必須加重料掩蓋味道的說法。

中國的豬,好歹還是經過了長期馴化,口感味道已經得到了改良。

而在古代日本,“豬”就真的只指山野裡打的野豬了,更加腥臊不說,肉質更是柴的不行,口感極糟。

網友看日本古籍,寧波船主帶給日本金桔,和這意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在一千多年曆史中,地位高而且信佛的日本貴族都是不吃肉的。

這自然導致了,除非從中國傳過去,不然日本很難研製出更好的屠宰方法,就算偶然間發現了,也會因為發現者是賤民,無法得到傳播,進而消亡在歷史中。

但有時候也有例外,畢竟武士不吃肉,體力實在跟不上,日本武士實在想吃肉了怎麼辦?

網友看日本古籍,寧波船主帶給日本金桔,和這意想不到的先進技術

日本馬肉刺身

有個自欺欺人的方法,他們管馬肉不叫馬肉,叫櫻花,他們管鹿肉不叫鹿肉,叫楓葉,稱呼換一下,便吃得心安理得了。

至於本文開頭的古籍,其中記載的那艘商船,其實大大有名,日本都有論及這艘船給日本帶去了寧波金桔種子,從這本書看,可能還帶去了美味的豬和放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