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龍城龍化州

1000 多年以前, 我國北方一個精騎善射的遊牧民族契丹族強勢崛起, 其迭剌部首領耶律阿保機最終建立起屬於本民族的邊疆政權。 它和中原的五代同時統治中國北方達 209 年。 916 年,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築壇稱帝, 做了契丹開國皇帝。 據專家考證, 古龍化州這座城址不在別處, 就在奈曼旗八仙筒鎮西孟家段村北部。

北國龍城龍化州

龍化州城址是在 1975 年文物普查時被發現的, 它在西孟家段村北 1 公里, 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合流處西約 1.5 公里的沖積平原上, 城牆已被河水沖毀, 地表散佈的遼代磚瓦陶瓷遺物很多, 東西綿延約 2.5 公里, 因此估計原來城垣規模很大, 超過附近一帶的遼代古城。 1936 年城牆的西南角被老哈河水衝出, 還衝出了南城門, 磚砌拱形門洞保存尚好, 門寬約 15 米, 洪水隨即將城門全部沖毀。 由於老哈河河床多次改道, 將龍化州城址淤埋和沖毀, 以致很難辨認出原來城垣形制。 耶律阿保機在龍化州正式稱帝時, 曾在州城外的東崗上築起拜壇, 在築壇時曾挖出了金鈴, 所以稱其為金鈴崗。 現今, 這座小山崗也因河水沖刷和淤埋而無蹤跡可尋了。

據 《遼史·地理志》 載: 龍化州 “本鮮卑之地, 居遼澤中; 去榆關一千一百三十里, 去幽州又七百一十四里……南控黃龍, 北帶潢水, 冷陘屏右, 遼河塹左。 高原多榆柳, 下隰 (xi)饒蒲葦。” 唐天覆二年 (902) 四月, 耶律阿保機征伐河東、 代北 (即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一帶), 大獲全勝。 當時, 戰爭主要是掠奪人口和財物, 用以壯大個人力量。 這次戰勝所獲的大量人口和財產主要都歸耶律阿保機個人所有。 於是, 是年九月, 耶律阿保機便在西拉木倫河的南岸 (奈曼旗西孟家段村) 營建了一座屬於自己私有性質的州城, 名曰龍化州, 用以安置掠奪來的人口和牲畜, 自此, 他的勢力逐漸壯大, 916 年, 又在此稱王做帝。

龍化州城的地理位置, 一直是遼代考古工作者中苦苦找尋的, 也是考古界爭論不休的問題, 但始終沒有定論。 1975 年文物普查時, 在奈曼旗西北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交匯處, 即奈曼旗八仙筒鎮西孟家段村村北, 發現了一座規模較大的遼代古城, 即西孟家段古城。 科爾沁博物館副研究員、 通遼市文物管理鑑定專家、 歷史部主任郝維彬根據一些相關的考古調查和文獻資料證實: 西孟家段古城就是遼代龍化州故址。 西孟家段古城地處老哈河河床及河南岸, 當地人稱為 “高麗城”。 古城址東北約 1 5 公里處是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匯合處。

古城遺址及發現的文物: 城址附近現屬沙漠草原地貌, 千年前曾是 “多榆柳, 饒蒲葦” 的自然狀況。 如今古城址已被老哈河沖毀了, 所以, 城址輪廓無法辨識。 在老哈河南岸耕地中,東西約 2 5 公里的範圍內, 只留下遍地遼代殘磚斷瓦和遼代破碎陶瓷, 間雜有已鏽蝕的鐵器碎片。 如今有關城址情況只能得知於當地人的講述: 1936—1937 年, 河水上漲, 老哈河河床北滾, 曾衝出一段東西走向的城牆, 城牆西端北轉, 形成 “┗” 形狀, 證明該處是古城的西南角。 從城牆西南角往東約 250 米處, 河水又衝出一個城門洞, 拱形, 由青色方磚砌成。 方磚邊長為 2 尺, 門寬約 15—16 米。 當時門洞被河水衝擊坍塌在河中, 這當是城的南門。 同時, 在城附近, 河水還衝出數甕銅錢, 均為唐宋錢幣。 據當地的老人們回憶, 當時連續幾天, 人們在河中撈出大量銅錢。

據當地人介紹, 1970 年修水利工程時, 在城東側, 距城西南角約 1 5 公里處, 發現一窖小塔, 白灰燒成, 塔高 10—30 釐米 (已散失); 同年, 在城南修水渠時, 發現一段該城的下水道, 用邊長約 60 釐米的方磚砌成, 兩塊方磚南北對立, 又在立磚的上面放一塊方磚為蓋, 內側有黑泥鏽, 下側為硬黑土。 在這段下水道正西約 2 5 公里處, 挖出有同樣的下水道斷面, 而且從走向來看, 兩者很可能是相連的。 在這兩段下水道之間, 有很多遼代殘磚斷瓦和遼代破碎陶瓷, 估計這是一條由城內通往城外的下水道。

在城南面, 也有遼代遺址、 遺物。 在城南沙丘中, 風剝出一塊柱礎石, 正面雕花, 背面被鑿做臼用 (現已散失), 應是城內之建築遺物。 在城周圍幾華里內及孟家段水庫附近, 散佈有遼代遺址、 遺物。 這當是城外居民留下的痕跡。 古城南牆及南門是老哈河北流時衝出的, 說明老哈河當時應在古城之南, 古城是在老哈河之北, 西拉木倫河之南; 地處二水合流處的三角地帶上。

科爾沁博物館副研究員、 通遼市文物管理鑑定專家、 歷史部主任郝維彬認為: 從上述現象來看, 該城址規模較大, 遺物盡是遼代遺物, 遼以後遺物不見, 所以我們確認這是一座遼代古城址, 而且是一座遼代重要的城址———龍化州故址。

據 《內蒙古通志》 記載, “980 年七月, 大雨, 老哈河暴漲, 奈曼旗等地被水淹”。 又據《赤峰市志》 記載: 契丹統和二十七年 (1009) 七月一日, 契丹境內大雨, 土河 (今老哈河)、潢河 (今西拉木倫河)、 陰涼河 (今錫伯河) 橫溢, 淹浸民宅。 又載: 契丹興宗景福元年(1031) 五月, 契丹境內大雨, 諸河橫流, 失故道。 水之大, 可想而知。 換句話說, 龍化州這個地方 “犯水”。 這樣, 龍化州城原址難考證和遷都遼上京為皇都就不足為奇了。 同時可以推斷, 某次大水將龍化州城全部吞噬, 以致今天發現的遺址是在河道之下, 並且在遺址裡沒有再發現後人生存的遺蹟。

曾經的龍化州故地, 如今已是東、 西孟家段村的屬地, 在依村相傍的東側有風光秀美的孟家段沙湖和溼地, 是遼代冬季捺缽之地廣平澱, 成為奈曼旗八大美景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