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最北端的縣級市,人口超50萬,美譽「千年佗城」

樂昌市,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位於廣東省最北端,素有“廣東北大門”之稱;市境東鄰仁化縣,南連韶關市區、乳源瑤族自治縣,西、西北界湖南省宜章縣,東北接湖南省汝城縣。

廣東省最北端的縣級市,人口超50萬,美譽“千年佗城”

樂昌市境,春秋戰國時期屬百越之地,秦朝時屬龍川縣轄地,秦末漢初屬南越國地。西漢元鼎六年(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後,今縣境屬曲江縣轄地。南齊建元元年(479年),析曲江縣地置靈溪縣,縣治今樂昌市長來鎮靈口。

南梁天監七年(508年),分曲江縣西北境(含靈溪縣)置梁化縣;天監十七年(518年),分梁化縣北置平石縣,縣治今樂昌市西北老坪石。

廣東省最北端的縣級市,人口超50萬,美譽“千年佗城”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梁化縣移治趙佗城(即今樂昌市西南二里武水西傍),開皇十二年(592年)廢平石縣入梁化縣;開皇十八年(598年),因縣境內有樂石、昌山兩山,改梁化縣為樂昌縣,治所仍在今樂昌市西南二里武水西。

此後,歷宋、元、明、清,樂昌縣先後隸屬於韶州、韶州路、韶州府。

新中國成立後,樂昌縣先後隸屬於廣東省北江專署、粵北行政公署、韶關專員公署、韶關地區、韶關市。1994年4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樂昌縣,設立樂昌市(縣級),由地級韶關市代管。

廣東省最北端的縣級市,人口超50萬,美譽“千年佗城”

樂昌自南梁天監七年(508年)置梁化縣,迄今已有1500多年建縣史,因南越王趙佗曾在這裡築“趙佗城”,故也有“千年佗城”的美譽。全市總面積2421平方千米,下轄16個鎮、1個街道、2個辦事處,共有195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2.97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