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老人眼裡的公交變遷|記南京公交的一個「大家庭」

84歲老人眼裡的公交變遷|記南京公交的一個“大家庭”

南京公交大家庭

在南京公交,有一個公交“大家庭”,之所以稱之為“大家庭”,是因為這家四代共13口人都和公交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84歲老人眼裡的公交變遷|記南京公交的一個“大家庭”

陳龍

在揚子公交高新公司機務科的陳龍作為這個大家庭裡的一員,他總喜歡隨著帶著一張全家福,“你看,這是我外公,‘老三廠’的車間副主任;這是我外婆,是老鹽倉橋站的站務;這是我媽媽,當年鹽葛線的售票員;這是我舅舅,揚子公交修理廠的質檢員;我老婆,在江南公交開10路;我表妹,場站公司的物業管家……”每每提到這些,陳龍就有說不完的話題,給我們介紹著這一大家子公交人。

84歲老人眼裡的公交變遷|記南京公交的一個“大家庭”

潘恆金老人

而作為這個家庭的第一代公交人,他的外公潘恆金老爺子已經84歲高齡了,1934年出生的他身體依然硬朗,向我們講述了他和公交密不可分的人生歷程。

從撿碳餅到修理工

1937年,原本家住下關的潘恆金一家因日軍侵佔南京而逃難到淮安金湖。1947年金湖水災,13歲的潘恆金和全家又回到南京討生活,棲身在下關一個毛竹搭建的簡陋窩棚。生活所迫,年幼的潘恆金就和父親一起在下關火車站(現南京西站)靠扛活兒養家。同時,他也在旁邊的江南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路站(下關火車站—夫子廟)做一些雜活,他回憶道:“我當時主要是給公交車加水加碳和清理碳爐。那個時候的公交車都是靠木炭為動力,木炭燒完變成碳餅後通常就丟了,我就撿走賣點零錢給家裡。”

84歲老人眼裡的公交變遷|記南京公交的一個“大家庭”

江南股份有限公司道奇車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2年3月,17歲的潘恆金被改制後的江南汽車公司錄用,在車站當了一名站工,幹一些雜活,三年後,又被分配到修理廠當了一名修理工。

為國家節約每一分錢

老潘師傅回想起當年的歷史,特別的感慨:“我們當年啊,修理工就靠扳手和鉗子修車,哪有什麼機器,工作起來也非常辛苦,一干幾個小時非常常見,但是那時我們都特別能吃苦,從來不覺得累。”

84歲老人眼裡的公交變遷|記南京公交的一個“大家庭”

那個年代公交修理工

比起身體的勞累而言,材料的短缺是更為重要的難題,潘師傅告訴我們,當時各種零部件非常短缺,壞掉的部件只要修修能用的,都會盡可能修好。為國家節約每一分錢,是那個年代公交人的共識。“國家當時困難啊,我們都會盡自己所能的為國家省錢,特別光榮。”

那時候的車型有美國的道奇、雪佛蘭……老師傅說起來如數家珍。“當年公交車都是燒煤炭的,駕駛員乘務員都住廠裡頭,凌晨三點多就起來點煤爐了,整個廠裡都是燒煤炭冒的煙,煙霧繚繞的,整個臉都是黑黢黢的。”

親眼看著長江大橋建成

1963年,公司安排潘恆金到一分公司位於浦口龍頭房的汽車五隊繼續擔任修理工。破瓦房改造的車間只有一條簡易地溝,不夠用。經常在雨雪天氣鑽進車肚泡水修車,條件異常艱苦,潘恆金在這裡一干就是13年。

84歲老人眼裡的公交變遷|記南京公交的一個“大家庭”

1969年開通的大橋線

“那時候就天天看著修長江大橋,我看著南京長江大橋一點點修起來,直到69年元旦公路橋通車,我們公司當時還專門成立了‘大橋連’,跑大橋這條線的駕駛員全部為退伍軍人轉業,他們駕駛最新型的解放牌大客車在橋上跑,我看到經我手修理的車子在橋上跑,心裡驕傲的不得了。”老爺子講到這裡,忍不住眉飛色舞,“你們年輕人哪裡曉得,橋開通的時候,南京人跟過年一樣,都要上去看。”

要求嚴格的老長輩

潘恆金1953年和一名淮安姑娘成家,以後有了6個孩子。1970年,公司響應國家號召招收家屬工,潘恆金和愛人因此成了同事,耳濡目染久了,孩子成人後也陸續成為了公交職工。

84歲老人眼裡的公交變遷|記南京公交的一個“大家庭”

潘恆金老伴

在外孫陳龍的眼裡,外公是一個對公交事業有深刻感情的老公交人。“我每次和外公聊天,他總是要問我現在公交車最新都是什麼技術,怎麼修理,我就陪他聊,從汽油車到柴油車、天然氣車、低溫液化天然氣車,一直到現在的純電動車。他總是要說自己燒煤的那段日子,他說自己做不夢也沒想到公交能發展到如今這樣。”

而後輩們也時常被潘師傅教育:“我告訴他們我當時有多苦,我不准他們叫苦,跟我一比,你們的那些苦根本不算什麼。我常常也跟陳龍說,你們現在修車,最多算個換零件,你們新一代的修理工,一定不能就這麼滿足,一定要搞清原理,否則你的技術不會進步,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修理工。我告訴他們,你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我當年燒煤燒炭的時候想都不敢想,既然有這麼好的條件,你們一定要好好開車、好好工作,不能給我們家丟人,不能給公交丟人!”


潘恆金老人說,我這一輩子、我這一家子都和公交分不開,我希望南京公交越來越好,他還說:“等到今年大橋通了,我還想坐車上去看看,看看那些我年輕時戰鬥過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