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朗誦家」第19期《花船舞》(朗誦者:胡欣妍)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小小朗誦家 第19期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胡欣妍

朗讀作品:《花船舞》

  • 年齡:10歲

  • 學校:橋林小學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花船舞》

在浦口,當屬江浦街道西江口(今西江村)的花船源遠流長。

那時花船較為簡單,花船是以船的外形制成的竹架子,在這種船的周圍,圍布上繪有水紋的棉布裙或海藍色布裙,在船的上面,裝飾有紅綢、紙花,也有在四角掛有彩燈;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到了民國時期,花船配有閣樓,頂上有一大紅鮮花;到了上世紀60年代,塑料花替代了紙花,使之不被雨水浸溼。

花船前有一艄公手持約2米長的“撐杆”,上著由紅、白布帶綁成的斜紋,在前引路,後面有一老太婆,手握芭蕉扇在後。經過藝人們改進,後面老太婆改用木槳,另外四個花挑子在兩側伴行。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在70年代,藝人們經過挖掘、發展延伸,使一隻花船,演變成為一支花船隊。即由四隻漁船,十六隻花挑(花籃是宮燈形狀,用鐵絲焊制而成),後面老太婆,改為年輕小夥划槳,艄公仍是原樣,在前引路,表演形式獨具特色,別有風味。

花船舞一般在春節期間表演。花船表演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向村中長者、有身份的人先拜年,然後才一家一戶去拜年。花船在拜年演出中,不論貧富、官職大小,只要放一串爆竹,就要表演一番。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姑娘唱的小調多是群眾熟悉的民間小調。艄公擔任者口才必要好,能隨機應變,出口成章,吉利話一串串更能引得觀眾讚揚,就像是現代“脫口秀”。演出結束後,該人家便拿出一些糕點、香菸之類彩禮作為答謝。如該人家又放一串爆竹,花船還得繼續表演,這時表演者更加認真賣力,姑娘們認為自己唱的好。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花船進村不論家大業小、路途遠近,家家必到,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人家,這是農村人一忌。所以花船姑娘十分辛苦,必須有AB角姑娘輪流擔任。

花船的表演形式一般是在鑼鼓點子指揮下,做出各種動作,有“順水漂動”,或“打轉轉”,或“逆水行舟”等動作,給人感覺忽兒柔情似水,忽兒剛強猛烈,不屈不撓。最為精彩的便是四船頭相撞,舞者配合默契,動作整齊,實為精彩之極。

名師點評

老師

吐字清晰,文章理解透徹,朗讀者頗具小主持人風采!

往期回顧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小小朗诵家」第19期《花船舞》(朗诵者:胡欣妍)

部分圖片 by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