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條被磁鐵吸住了,讓冰箱貼背鍋?

近來網上有個帖子炒得火熱,有人在銀行買了金條,結果回家發現這種金光閃閃的金屬竟然和磁鐵不離不棄。

這一事件和5年前的類似話題有諸多相似之處,並不排除有“舊飯新炒”之嫌。

不過比起時間來,人們普遍更關心黃金與磁鐵的“牽手”是否真心。

與常見的摻加了銀、鎳的首飾級K金不同,投資黃金對純度是有嚴格要求的。倫敦金銀市場協會設定的標準被全球認可,要求是黃金含量不低於99.5%。中國自己的標準更加嚴格,“上海金”要求純度要達到99.99%。大家都知道,這種純度的黃金不具有磁性。

金條被磁鐵吸住了,讓冰箱貼背鍋?

磁性是由於金屬原子裡面的單電子形成的。金有單電子,不過大尺寸的金的單電子是多原子共享的,共享的過程中就配成了對,也就喪失了磁性。不過在強磁場作用下,金還是具有一些磁性的。現在市場上超強的稀土合金磁鐵已經能見到了,所以這個情況並不能完全被排除。但是在強磁場下,黃金錶現出的是抗磁性,也就是說,被強磁鐵磁化的黃金會選擇推開磁鐵,而不是和磁鐵進行親密接觸。

不過,如果黃金的顆粒非常小,只有納米尺寸,那麼,黃金就有順磁性了。這個現象人們已經發現了十幾年。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說因為黃金原子的單電子速度很高,由於相對論效應,這個電子就會更加穩定。這也是黃金本身性質非常穩定的原因。如果只有有數的幾個幾十個黃金原子聚在一起,那麼每個黃金原子的單電子仍然基本保持獨立,很難形成電子對,這樣,黃金就具有了順磁性,可以被磁鐵吸引。

差不多黃金顆粒不超過100 納米的情況下,都可以觀察到這個順磁性,而且顆粒越小,磁性越強。也就是說,如果有技術把納米金組成一個整體而仍然保持納米金的特性,金條就可以表現出順磁性。

這可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發現。要知道,現在納米金用途還是很廣泛的,但是因為納米顆粒很容易聚在一起變大,所以市場上出售的納米金都需要加上分散劑保持在水裡或者溶膠裡面,使用起來不怎麼方便,運輸保存也有一些麻煩。要是能夠有方法把這些納米金保持性質穩定聚在一起,那可就大幅度方便了納米金的使用。

而這種能夠將納米顆粒聚成大塊而保持納米性質的工藝,可能應用在更多的納米材料領域,很可能是一個諾貝爾獎級別的重大發明。拿這樣的黑科技產品當作普通黃金出售,那絕對是良心企業的善舉!

如果不是如此黑科技的產品,那麼更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黃金裡摻加了其他金屬。表面沾染了鐵磁性金屬是一個可能。鐵磁性金屬包括鐵、鈷、鎳,還有一些合金材料。這個情況很容易排除,一方面雜質顏色一般會與黃金有明顯區別,肉眼應該可以觀察到;另一方面沾染物也可以很方便地清洗掉。如果清洗乾淨以後的黃金仍然具有磁性,那麼更大的可能就是黃金裡面摻加東西了。

摻加其他金屬之後,要保持整體性和均勻性,一般首選合金。黃金合金有磁性的不多,不過還是有幾個的。比如黃金裡面摻加差不多四分之一的鐵,得到的合金就具有磁性,但是顏色也就會明顯變化,被稱作“藍金”,偶爾也能見到首飾應用。黃金和鈦的合金被觀察到具有磁性,不過也只有在很低的溫度下才可以,常溫下是沒有磁性的。

摻加了不同雜質的黃金顏色變化可以很大,導致了各個顏色的黃金飾品。常見的首飾用黃金摻加的銅和銀都不具有磁性。一種國內不很常見的“白金”,有摻加鉑和銀的,也有摻加鎳的。不過鎳雖然具有鐵磁性,但是首飾用比例下金鎳合金並不表現出磁性。而其他常見的玫瑰金、紅金、粉金之類的,摻加的一般是銅銀,也沒有磁性。當然無論什麼顏色的,如果外面包上一層純金,也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顏色門檻以外,還需要應付傳統“吊水法”密度實驗。這個也不難,造假者目前常見的是摻加與黃金密度相當的銥和鎢。鎢的密度和黃金基本一致,銥的密度略高,就可以掩飾低密度金屬了。當然,挑選材料的時候能夠迴避鐵磁性金屬就更加完美了,否則遇到冰箱貼的時候破綻就顯露出來,或許以後銀行或者金店配售冰箱貼會成為新的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