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开年大戏之“那些话里有话的声明”

2018年才刚刚开始,大戏就一出接着一出,吃瓜群众纷纷表示:八卦的灵魂快要跟不上企业们出声明的节奏了。今天,小编就先放下手里的瓜,给大家捋一捋这些声明和背后的那些事(ba)儿(gua)。

Ps:这可能是你看到的最全的事(ba)件(gua)解(quan)析(wen)。

此次开年大戏的热闹上演,源自2月6日中核集团的一纸声明,原文如下:

2018开年大戏之“那些话里有话的声明”

乍一看,中国华宇被中核集团给否了?再一细琢磨,才发现事情并非表象,且待我们细细拆分。

声明的第一个点:华宇公司不是我公司(中核集团)出资设立的公司或企业。小编详细查了查,中国华宇1988年成立,1991年根据国家政策,调整进入中核集团的体系内。那么,中核集团所指的“不是我公司出资设立”,完全没毛病。

声明中的第二点:华宇公司设立的各种冠以“中核”字号和号称中核下属公司的企业或机构,均未经过我公司(中核集团)批准。重点来了,因为这句话看似寻常,往深处再挖一挖,却挖出了一家叫做“中核恒通(北京)物资有限公司”的公司。据悉,中核恒通注册于2016年6月,对外宣称自己隶属于中国华宇。然而蹊跷的是,2016年8月22日,中国华宇在《中国证券报》A08版发布公告,声明中核恒通并非中国华宇的子公司,与中国华宇也并不存在任何隶属法律关系。并针对中核恒通注册时使用中国华宇公章一事,申请司法介入,进行印鉴鉴定。2017年7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受理“中国华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印章被伪造一案”,并立案侦查。

被上级公司点名的中国华宇尚未回应,反倒是中核恒通跳了出来。2月7日,中核恒通也发布了一则声明,内容如下:

2018开年大戏之“那些话里有话的声明”

这一则声明目前已从中核恒通的官网撤下,但眼疾手快的小编早已保存,以供大家细细品读。

首先,从行文风格上来看,毫无一家正规公司严正声明的正式感。

再者,“喜闻集团对中国华宇的处理公告,全体同仁倍感振奋”,这一句也着实让吃瓜群众们噎了一把。如果中国华宇真的是中核恒通的上级公司,那么上级被处理,业务和声誉势必会受到影响,哪里有下级欢呼鼓掌的道理?如果上下级关系是假的,此举无疑让人觉得是一种恶意针对的炒作,实在让人费解。

全文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那句:我公司已经接到国资委的明确指示,将继续保留在央企体制内。按照中核恒通一贯的说法,中核恒通的上级公司是中国华宇,中国华宇的上级是中核集团,那么国资委又怎么会“自降身份”,跳过中核集团和中国华宇,直接对中核恒通传达“明确指示”呢?“继续保留在央企体制内”的前提得是中核恒通原本就在央企体制内,可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分析,一枚萝卜章换来的假身份,怎么可能摇身一变,跻身央企体制?

这篇漏洞百出的声明带出的这些疑问,也着实值得大家深思。

本着“吃八卦要认真,做新闻要刨根”的精神,小编搜索了一下中核恒通,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中核恒通成立了多家带有中核字样的子公司,不仅多家子公司涉嫌控股P2P平台(新新贷、卓金理财、中航生意贷、互融宝等),还曾被爆出伪造鹏元资信评级报告,更于注册半年后,被北京市工商局房山分局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单。

果然是“水深不易察,深究都是坑”…

各方声明纷迭而至,舆论导向一片混乱,这场大戏中被点名次数最多的中国华宇,终于也发声了。2月8日,中国华宇通过官方渠道发表了一则声明,内容如下:

2018开年大戏之“那些话里有话的声明”

中国华宇将矛头直指中核恒通,直接点名其“假冒中国华宇名义违法设立中核恒通(北京)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并以“中核”下属公司名义对外宣传与经营”,并表示将以法律武器捍卫公司合法权益,严格服从上级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有关规定。

事情的根源在这三封声明里逐渐明晰,那些让人费解的谜团也渐渐解开。

1.中核集团发声明说明中国华宇非其出资设立,中国华宇没有回应的时候,反倒是中核恒通跳出来,因为它知道自己迟早要被揪出来,与其被动被点名,不如主动捅一刀。

2.中核集团的声明里直接点名“未经中核集团批准的各种冠以“中核”字号和号称中核下属公司的企业或机构”是谁?没错,就是中核恒通没跑了。

3.中核恒通到底是不是中国华宇的子公司?显然不是。伪造公章被检举、非法操控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注册半年后被北京市工商局房山分局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单、被爆伪造鹏元资信评级报告,这种种负面消息,中核恒通都欠大家一个解释。

事发至今各方舆论不断,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够冷静对待各种声音,一家之言不足以定论,一面之词也不能全信。真心地希望此次开年大戏的主角正式而严肃地给大家一个说明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