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从不说这3句话

01

学生时代,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推销员,推销信用卡、各种培训等。

当他们的业务完成情况距离达标量还有一定差距时,就会听到他们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说:“最近业绩真的很难做,请你帮个忙行吗?”以前觉得,他们或许是抓住了“学生单纯,好说话”的特点,才出此下策。后来工作以后,也遇到不少这样的推销员,不是用战术说服你,而是先示弱表明自己的难处,企图争取对方的同情。虽然,这种沟通方法偶尔的确能奏效。但根据社会学家的统计发现,示弱分为很多种,这种“贬低自己”的做法,是其中效果最差的。研究发现,会使用这种“技巧”的谈判者,内心多半觉得示弱只是权宜之计,但对沟通的另一方来说,可不是这样。因为对方通常会信以为真,认为你是个“失败者”,他们是因为“同情你”、“想帮助你”而让步。

所以即使你这次达到了目的,接下来也很难从对方身上得到更多信任与好感。

“贬低自己”也是一种低自我价值感的体现。这种“低价值感”有时还会影响到生活中的一个方面:爱情。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说这3句话

记得有个节目里,一个女演员谈到自己童星出道,大学时被很多男生追。追求她的男生,因为都看过她的戏,所以很尊重她,甚至为了迎合她说不少客套话。但和这一类男生在一起时,她能感觉到他们的紧张,相处起来自然少不了尴尬。可她并不喜欢这样。唯独一个男生,因为没看过她的戏,反而和她相处得很自然。很多人在恋爱中,总是把自己置于相当低的位置。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好像对方愿意和自己在一起是一种恩赐。但这样的人往往难有好的爱情,因为他在爱情开始之前,就已经失去自己。正如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220:自爱》中所说: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人际交往中,把自己看得比他人重要,是自负。把他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是自卑。把自己和他人看得一样重要,才是恰到好处的平衡。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会在沟通中通过贬低自己来达到目的。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说这3句话

02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冷不丁冒出一句直戳你心窝、让你尴尬到无地自容的话。

末了还美其名曰“真性情”、“个性直爽”。大学时,舍友W就是这样。第一次见面时,她就告诉宿舍里的所有人:“我这个人性格直爽,说话也比较直,希望大家不要往心里去。”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客套话,没想到她真的是一点也没谦虚。有一回,隔壁宿舍的小雅穿着新买的风衣到我们宿舍,问我们好不好看。虽然穿着少了一些学生的朝气,但也成熟干练,别有一番韵味。其他舍友都称赞衣服大方有气质,意见不同的人也只说成熟了一些。唯独W直言不讳地说:“这衣服你穿着都老了二十岁了,看着像40岁的大妈,还是退了吧,我可是为你好才说实话的。”小雅白了W一眼,冷哼了一声,就转身出门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W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说出一些刺耳的话,让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打着“说话直”的名义,做着各种没礼貌的事,类似的表达还有:“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说句不爱听的……”“我说了你别生气哈……”这就相当于,明知道会伤害别人,却依然心安理得。并且语气里还透露着,因为我坦白了,你就一定要原谅。真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神逻辑。这种不考虑他人感受,只顾自己逞一时嘴快的行为,也是自我意识过于膨胀的表现。但人类既为社群动物,就一定要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过分张扬自我意识,只会给他人带来 “自私自利”的印象,让别人对你避恐不及。

语言大师林语堂说过:

“在你开口讲笑话前,告诉别人‘我要说一个笑话’时,这个笑话就已经失去了它的精神,还会让对方笑不笑都尴尬。”

同样的,沟通的时候你暗示或者明示对方“我说话比较直接,不要太介意”,只会让人不得不对你介意,让情况更难掌控而已。与其事前提醒,然后事后后悔,不如在开口前多考虑三秒,把这些会让人介意的话用别的词代替,来一个一劳永逸。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把“说话直”当作自己的免罪金牌。

03

除了说话直,还有一些人说出来的话总会让人觉得生硬、不中听。不是因为这些话没道理,而是否定得太快。例如,当你拨通客服的电话,抱怨某产品的缺陷时,对方如果第一时间就用“事情不是这样……”“你搞错了……”等否定你的语句,你可能会觉得不舒服。这就是因为,你接收到的信息,是对方的“拒绝”,不管对方说得多有道理,你的内心都已经开始反抗了。因此,客服要想顺利解决这件事,也变得难上加难。当某一方处于劣势地位时,直接说出否定的话,或者态度太强硬,并不会让对方觉得这是有骨气的表现,只会让他们觉得下不了台。而要排除太生硬的语句,只要把握一个原则:

用“是”代替“否”。

主持人孟非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原则。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说这3句话

《非诚勿扰》曾经来过一个以节俭为荣的“另类”男嘉宾。介绍自己时,他说:“我五年没有买过衣服,几乎每天都是馒头加咸菜。工资虽然不少,但是我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钱对我来说就是能不花就不花。我打算在北京攒一套房子钱,希望能有女嘉宾愿意跟我每天吃馒头、咸菜。”这番话立刻引起了女嘉宾的反感,纷纷表示:“太抠了”。男嘉宾越来越尴尬,孟非出来救场:“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你能有这样的想法真的不错,现在有这想法的人太少了,我们应该学习勤俭节约。”男嘉宾的脸色缓和了许多。接着孟非又说:“可是咱得知道,生活不是一个火坑,不要觉得你在里面吃苦受罪。我认为活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不能为了钱、房子就把自己当成机器一样工作,咱也别为了攒钱每天都不花钱买菜,这样对身体也不好,是不是?再说了,钱又不是省出来的,该花还得花,你每天都活得开心,让自己的女朋友也开心,这就是最好的生活嘛。”听到这一席话,男嘉宾点点头,表示自己的想法有些过了,台下一片掌声。

《软谈判》一书中提到:

语意软有几个好处,其中之一是能创造模棱两可的认知空间,第二是可避免因为尖锐言词而使双方形成对立。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用“一定”、“绝对”等强硬的语气说服别人,而是代之以“我认为”、“一般说来”等语意较软的词。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说这3句话

生活中,很多矛盾都源于不畅的沟通,也有很多麻烦,都解决于一次有效的表达。沟通是一门艺术,闲谈也要掌握分寸和节奏。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我们才能做自己最强的公关,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