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唯有讀書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唯有讀書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有錢人曬車曬房,有閒人曬吃曬喝。佛門信徒,也趁六月六,一年最熱天,曬哂經書。古詩云,三伏朝爽曬書篇,庵院翻經結善緣。我非信徒,無經可曬。出去又怕曬太陽,那就曬一下最近讀的幾本書,聽講的幾堂課程吧。它們讓我在這個夏季,感到時間更充實,認知更通透,生命更快樂。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唯有讀書

一是《時間的形狀》。時間有形嗎?我坐著發呆是一天,忙忙碌碌也是一天。這一天過去了,無聲無息更無形。但事後回憶卻因人在時間的洪流中,不同的作為而顯示出不同的時間烙印和形狀。這也就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最核心的觀點:時間是相對的,沒有什麼絕對的時間,它與運動密不可分。只要宇宙飛船運動得足夠快,宇宙飛船上的一年可以相當於地球上的一百年。試想地球上一百年被濃縮成光速飛行中的一年,這一年時間該是多麼的充實!這也就是為何人要活的充實才快樂的科學原理。

好在最新科技表明,想要通過超光速旅行,來實現回到過去是不可能的。因為對於坐在超光速飛船上的你來說,24小時在感覺上依然還是24小時,只是在地球上的人可能會測算到你彷彿比地球人多活了好幾年,而已。這又是世人大多不充實不快樂之所在。因為時間虛無,既不能壓縮更不能拉伸。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唯有讀書

二是《三十天認知訓練營》。這說的是書,但更象是三十套認知遊戲。通過三十天的認知訓練,它明確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人生道理:不惑。不惑兩字,談何容易。孔夫子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而芸芸從生,不是對世界充滿了迷惑,就是充滿了無知。如能稍感充實快樂,已算是不凡人生。光陰荏苒,告訴你的不過是四時交錯,夏去秋來,無需迷茫。這也真是愛因斯坦要告訴我們光速無論在哪裡,都是橫亙不變。從這個前提出發,人類才得以計算出了黑洞、宇宙大爆炸、引力波等等一系列重塑人類宇宙觀的自然現象,從而最終解開了人類對宇宙的種種不惑,也讓我們對生命起源和宇宙的認知更加通透,三觀更加科學和正確。

如果以上兩點太過虛幻,離我們太過遙遠。那第三套課程則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離我們很近很近。你有每天被電 (視) 臺的保健品廣告,微信裡的養生文章包圍嗎,還不時在朋友圈分享一篇兩篇,勸親人吃這吃那?你的父母買菜的時候為幾毛錢討價還價,卻毫不猶豫掏成千上萬的錢去買保健品、理療儀嗎?你說他們,還不聽。逢年過節,你去看望父母,給他們買了很多的禮物,但是看見他們日漸衰老的面容,逐漸出現各種疾病,你很想為他們做些什麼,卻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唯有讀書

對此,聽了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張遇升主講的《怎樣健康活過100歲》,才真正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長命百歲並非夢。 首先,長壽與基因關係並沒有人們原先想象中的那麼大。最新醫學研究表明,人的壽命大概有25%是由基因決定的,但是有75%是由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決定的。其次人類長壽有四大基石,天天要活動,飲食有節制,日日有盼頭,生活不孤單。

有人說這還不簡單?活動和飲食一般人都理解,也能做到。但後兩點一般人要做到,靠臨時抱佛腳顯然很難。特別是孤單,對老年人危害很大。據美國楊百翰大學做的一項研究發現, 孤獨感的危害相當於酗酒或者每天吸15支菸。所以一個人退休前,一定要重新找到生活的盼頭和圈子。不要太功利,也不要太勢利。功與利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幸福。活著健康才能讓生命更快樂!

明代東林黨領袖顧憲成,寫過一幅膾炙人口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幅對聯正應了“日日有盼頭,生活不孤單”這八字真訣。事事關心,生活才有盼頭,才不孤單;聲聲入耳,身心才愉悅,家庭才和諧。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唯有讀書


又想起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的《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以及困繞人類很久的量子糾纏和平行宇宙的理論來。在無邊無際的宇宙空間,生活著無數象我們一樣的“人類”。以億光年來計的遙遠星球,我們的科技再發達,也永遠無法到達。或許唯有“死亡”才是返老還童的最佳選擇。因為死亡了,我們的靈魂才能化為量子,也才能在茫茫宇宙間通行無阻,“秒”達外星球,再來一次有著18歲青春年華的美妙人生。

炎炎夏日,套句俗話,大暑酷熱長,天涼好個秋。夏天再長也會過去,秋高氣爽為時不遠。讓我們在酷暑中靜下心來,多讀(聽)幾本書,讓我們的時間更充實,認知更通透,生命更快樂!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唯有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