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周明:筆墨續初心 夕陽分外紅

「好人」周明:筆墨續初心 夕陽分外紅

知道周明這個人,是從一組火遍朋友圈的筆記照片開始的,當進一步瞭解得知,這些分外工整的工作記錄和學習筆記,竟然是出自一名退休的基層老黨員時,頓時更令人肅然起敬。帶著由衷的敬佩和一絲好奇,我們來到楊林鄉,探尋周明這位“網紅”人物背後的故事。

周明今年已74歲高齡,雖然滿頭白髮,卻依然精神矍鑠。2002年,他退休回到老家楊林鄉純和村(現並村後為雙和村)居住。就從這年開始,他參與老協工作,挑起了一副不輕的擔子。近20年來,他除了任楊林鄉老年協會會長,還兼任楊林鄉關心下一代協會會長、楊林鄉老年保健協會會長等。一直以來,他認真負責、兢兢業業,關心老人,關愛孩子們,對待他們就像對待自家人一樣,把服務工作做得細緻入微。熟悉的人說起他,沒有不由衷稱讚敬佩的。

說起這些年的工作,周明搬出一摞一尺來高的工作筆記。“這是這兩年的。之前的我收起來,都是分門別類地放著。”周明說。翻開記錄本,上面工工整整按照事項、類別、時間列著一個一個表格,有關於貧困學生、困難兒童家庭情況摸底的,有關於健康長壽老人情況的……有細緻到每個人的情況列表。全部記錄清晰、明確,條理分明。只翻看了寥寥幾頁,就讓人禁不住肅然起敬。令人佩服的不止是這些字跡工整、內容詳實的工作記錄,最難得的是多年如一日的堅持。作為一名老黨員,周明絲毫不放鬆對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一本厚厚的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筆記後面,還仔細寫下了每一章節的學習心得體會;他還兼任雙和村第二支部黨小組組長,在他參加並記錄的會議中,連會議記錄都清晰嚴謹,幾乎沒有一處塗改。這種一絲不苟的勁頭,多年以來,在周明的工作中一以貫之。多年前開始在老協工作時,為了實實在在辦實事,他實地走訪,也發動各村摸底困難學生家庭情況。“當時全鄉14個村,摸底出80多個困難孩子。”他說,有了這一手資料,他們堅持長期慰問幫扶,也時時瞭解困難孩子家庭的新動態。“石屏村的小劉,家庭一直困難,我們也堅持幫扶。多年努力下,這孩子很爭氣,今年參加高考,考上了本科。”他帶著幾分驕傲和欣慰,說著這個自己多年來一直關愛和幫助的孩子。傾心付出見成效。

當年剛接手純和村老協工作時,老協的經費只有幾十元。“無線不動針,”周明說,“要把老協的工作開展起來,經費的保障是很必要的”。他積極爭取老協活動經費,把老協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開展起來。到2015年並村時,村老協活動經費每年保持在5-6萬元左右。“我們把這些經費用好用活,關懷幫助困難老人、給村裡老人們重陽節時發一點福利,等等,讓老人們得到更多關懷。”他說,怎樣讓鄉親們日子過得更好、更舒心,周明還琢磨著一件事,那就是把鄉風文明建設推動起來。擔任原純和村老協會會長後不久,周明就著手組織在村裡評選敬老愛幼的模範老人、模範兒媳。“好的鄉風離不開好的家風。在一個家庭裡,很難做好的就是處理好兩代人的關係,特別是婆媳關係。我們當時想的就是,難做到的事情,有人把它做好了,那我們加大宣傳讓它更有影響力。”從2004年開始,他認真組織模範老人和模範兒媳評選活動,對連續三年評為模範的先進個人,還組織老年協會樂隊敲鑼打鼓將獎牌、獎金送到獲獎者家裡,以示鄭重嘉許和鼓勵。活動獲得當地村民的肯定和稱讚。

全心全意、親力親為的付出,終於獲得回報,辛苦自不必說,可是,周明樂在其中。“我是共產黨員,只要身體好,就應該為黨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說。

我們前往老人家中拜訪時,走進他家院子,看到周明的老伴劉玉蘭正忙著家務活,把做好的辣椒醬挨個兒裝瓶封好。周明笑眯眯地迎接我們,招呼落座後,轉頭就幫著老伴收拾,隨手把地上散落的辣椒籽一一打掃乾淨。對家人的體貼關照,雖然已年逾七旬,在這些小事中也可見一斑。

據周明的同事介紹,他的父母故於上個世紀。他父母在世時,作為獨子的他,在當地是出了名地孝順,也給兒女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特別尊敬父母,也非常支持父親的事業。兒子周旋輝現在從事再生資源利用的事業,堅持每年給老協捐款,用以慰問特困老人;女兒則幫忙籌措重陽節發給老人的紀念品,從不計較報酬。

老伴兒劉玉蘭則更不用說,周明忙於工作的時候多,在家務上的時間自然就少了。劉玉蘭毫不埋怨,在家裡裡外外一手操持,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一家人互敬互愛、親密和睦,在當地也是一段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