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哪个省会崛起最快?

文|西部君,原载于西部城事(lD:xibuchengshi0518)

强省会、城市首位度,是近几年城市观察者分析文章中的一个高频词。与此同时,做大做强省会,发挥省会城市引领作用,也成了不少省份谋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杠杆。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最近江西省会南昌就提出,要打造大南昌都市圈,以南昌为核心,赣江新区为引擎,九江和抚州为支撑,一小时交通时空距离为半径,联动丰樟高、鄱余万等周边县市,打造融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

除此之外,近年来,山东、贵州、江苏、河南等省,也都明确提出要增强省会城市担当和引领作用。不乏观察者断言,一个强省会时代正在到来。

现今各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到底怎样?一个强省会时代是否真的已经到来?

1、多数省会首位度属于正常水平

衡量一个省会城市的强度,有很多指标。比如GDP、人口、资金,以及与非省会城市中GDP最大的城市的比值等等。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一个省会城市在省内的分量,都离不开GDP这个维度。

西部君以最粗暴的GDP作指标,计算了2008年GDP在800亿以上的23个省会城市,于2008年与2017年这十年间,在省内GDP占比的情况。见下图:

过去十年,哪个省会崛起最快?

注:蓝色代表2008年,黄色代表2018年 制图:西部君

从图表可以看出,23个省会城市中,按照2008年与2017年的综合数据,在全省中首位度情况可分为四个区间。

低于10%的,仅有济南;


10%到20%之间的有南京,石家庄,内蒙古;


20%到30%区间的最多,有广州、杭州、郑州、沈阳、福州、合肥、南宁、太原、南昌、昆明、乌鲁木齐、贵阳;


剩下30%以上的,可视为强省会城市:成都、武汉、长沙、哈尔滨、西安、长春、兰州。

如果仅看这23个省会在省内的GDP占比,还难说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普遍的强省会时代。

毕竟,20%到30%区间,可算作正常水平。而这个区间的省会,占了多数。30%以上的真正强省会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具体分析一些相对有辨识度的省会:

经济大省山东省会济南,却成为全国首位度最低的省会城市,比重不到10%,确实让人意外。

但事实却是如此,“山东济南,世界青岛”的调侃自不必说。在全国GDP百强城市中,山东一共有15个城市入列,却无一城市进入十强之列,省会济南还排在青岛之后。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尴尬,山东去年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

同样是经济大省省会的南京,首位度也只有不到15%,在省内的GDP总量长期被苏州碾压,甚至与第三名的无锡相比也并无多少优势。

石家庄是被工业城市唐山称霸。呼和浩特,则被鄂尔多斯、包头这两大资源型的兄弟城市甩在了第三名。

排在第三区间的郑州、太原、南昌、贵阳等,近年来都提出了打造强省会的战略。这也反证了它们确实不属于强省会。

第四区间,代表的是绝对的强省会城市。其中有两个城市,历来被作为强省会的代表——成都与武汉。特别是成都,相对其他兄弟城市可以说是绝对碾压,乃至一说强省会,必提成都。如果说山东是“群山无峰”,那么四川则可以说是“独峰无山”。

另外,处于东北的哈尔滨、长春,也是不折不扣的强省会,甚至比成都、武汉更高,只是多被忽视了。

2、过去十年,哪个省会崛起最快

再看看省会城市的崛起速度。

并不是每个省会都在“进步”,十年间首位度不增反降的,就有沈阳、福州、南昌三个城市。

沈阳首位度降低,与近年来经济的整体低迷和挤水分应该有直接关系。由于主要工业下滑,作为省内工业巨头的沈阳,瘦身更厉害,这个不算意外。比如,产业结构更平衡的大连,状况就要相对好些。

福州地位下降,主要原因可能不在于自己,而是厦门与泉州在过去十年间的发展太快。论GDP总量,泉州在省内第一 ,轮人均GDP,厦门第一。

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略有上升的,有广州、济南、南京、石家庄、太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属于低首位度的省会。这说明,要从低首位度向高首位度跃升,并不容易。特别是一些省会城市长期在省内扮演“老二”,逆袭太难。

相对于低首位度的省会地位很难提高,高首位度的省会反而上升势头稳健。典型如成都、兰州,十年间都提升了5个百分点以上。所以,四川要打造副经济中心,确有必要。

上升最快的是合肥,首位度提升了差不多8个百分点,其GDP总量在2008年到2017年之间翻了四倍多,速度在全国仅次于贵阳。硬是从低首位度拼成了中等偏上,够励志。

3、省会强弱与一省的经济有何关系?

整体看,上述23个城市中,首位度都处于上升状态,有明显的强省会倾向。但增速有别,也不可一概而论。多数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变化,仍在正常区间。

如果要找出省会城市首位度与一个省的经济联系,似乎并不紧密。

比如典型的,首位度最低的省会,诞生于经济大省山东。但经济规模不大的省份甘肃,也有兰州这样的强省会。

高首位度城市,普遍位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不过,著名城市研究员孙不熟曾研究发现,沿海省份省会城市首位度普遍较低。像济南、广州、南宁、福州、杭州等,都属此列。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因为这些省份有重要的港口城市。像山东有青岛,广东有深圳、福建有泉州和厦门,浙江有宁波等等。

港口城市之所以有媲美省会城市的魅力,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区位优势,契合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并且相当多的港口城市已经具有很长的开埠历史,甚至比省会城市的开放史更长。

综合来看,省会城市的强势程度与一个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并无必然联系。到底要不要打造强省会,得看各地的具体情况而论。

如果一个省的发展普遍呈现出存在感不强的低迷状况,借助省会城市崛起来撬动地方发展或无可厚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