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劫来 为求世间贪欲,虚受身心大苦

《起信论》马鸣菩萨又说: 

 云何修精进门?所谓修诸善行、心不懈退,当念过去无数劫来,为求世间贪欲境界、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毕竟无有少分滋味。为令未来远离此苦,应勤精进、不生懈怠,大悲利益一切众生。(《大乘起信论》卷2) 

 接下来介绍怎么样修精进门。前面说过了如何修布施、持戒以及忍辱,接下来就得要修精进度,才能进入十住位中的第四住位。精进的意思是说,你对于布施、持戒、无生忍这三度都得要精进修行了,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样随缘而修了。修精进行就是佛法上面所讲的,要修学各种的善法行,无一善法不修;不但要修各种善行与善法,而且还要永远心不懈退,如果心懈怠了、心退失了,那就不叫精进。换句话说,菩萨确实不好干,不但要修布施行,还得要不断地布施,永远都不能停止,一直到你成佛以后,还是要继续布施,永远都不能停止。持戒也是一样,还是要继续严持不犯,永远不犯菩萨戒。修忍也是一样,一直到成佛时才算圆满;成佛以后不必再修忍,是因为不管世间忍,或是无生忍、无生法忍,到佛地都已经具足了,所以不必再修忍辱。持戒也是一样,是因为到佛地时,心已经究竟清净了,所以不必再修持戒法。可是布施利益众生的事情,佛地已经具足圆满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无止尽地行布施呢?当众生成佛以后作种种布施,其实并不是在修布施;而是因为刚入初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所持的缘故,是被这个永无尽期的大悲愿所持;所以诸佛都是利益众生永无穷尽的,都是永远不进入无余涅槃,而一直作无上的布施。并不是成佛以后,就每天只给人礼拜供养的,成佛以后还是要一天到晚利益众生的。你们看 释迦世尊菩提树下成佛以后住在佛地境界中,因为大梵天王来请佛转法轮度众生,佛因为答应大梵天王的要求,要转法轮来为众生说法,就在菩提树下静坐整整7天,思索如何为众生解说自己所证悟的微妙甚深之法,7天以后才起念动身,走两三百里的路去到鹿野苑度五比丘。走了两三百里的路去鹿野苑度五比丘,所以为了利益众生,佛并不是只坐在那里给人家供养的。成佛以后,尙且还要这样辛苦地利乐众生,何况我们距离成佛都还很遥远!既然还没成佛,我们更要精进地修布施行。因为成佛需要很多很多的福德资粮,福德资粮不具足就没有办法成佛,所以在修精进门的时候,要精进地修种种善行,并且心不可以懈怠,心不可以退失。

  什么是懈怠?比如修布施行,作过一两个月以后,就觉得我每天去作义工都累死了!心里面想著:“很累!很累!我应该减少出去作义工的次数,多休息。”这个想要多休息,就是懈怠。假使是出去救济贫穷众生,心里面想:“每天为了救济贫穷众生,又是调查,又是送钱、送米等等,好累!好累!”就是懈怠了。有时候就说:“下一周换你去吧,我想休息休息!”这就叫作懈怠。甚至后来心里面想:“我不要再作了!”这就是懈怠而退转了。如果修种种善行,而且心不懈怠、心不退失,那就是修善法的精进。

  当念过去无数劫来,为求世间贪欲境界、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毕竟无有少分滋味。(《大乘起信论》卷2)

  这是说:应该在行布施的时候,或者布施前,或者布施后,想想自己从过去的无数劫以来,为求世间贪欲的境界,所以虚妄地受到许多身体上的大苦和精神上的大苦,归根究柢,到最后,其实并没有一点点的滋味可得。譬如说一神教的《圣经》讲:你们要是笃信上帝的话,你们就要修种种善行,死后就可以出生到我的天国来当我的奴仆,享受一切快乐的五欲境界。为了想要到天国去享受欲界天的五欲快乐,所以就去修种种善行;修到后来,死后上天国去了,去当上帝的奴仆而享受五欲。可是出生到欲界天去享福过后,还是得要回到人间来受苦恼,或者甚至是下堕三恶道而不能回到人间当人。在欲界天将要舍报的时候,会有五衰相现,心里面又懊恼起来说:“原来我努力地行善,求生天堂,说是永生不死,原来是骗人的,原来这是不究竟的。当初为了贪求这欲界天的境界,所以冤枉受了很多的苦;如今这欲界天的境界也享受过了,还是无常!以前所享受的那些快乐,现在都要消失了。”当他们这样懊恼地思惟,实在毕竟无有少分滋味可说!

  这是修善行,还算是好的。如果是造作恶业,诽谤三宝,破坏正法,目的只是为了这一世的名声和利养,因为自己的法跟人家证悟的人不一样,人家说离念灵知心只是意识,属于常见外道,心里就想:“我原来是开悟圣者的身分,因为善知识出来说法而消失了,现在变成没有悟了,眞是受不了。”为了面子与名闻利养就去诽谤证悟的人。诽谤的结果,接下来就是“虚受一切身心大苦”。  为什么叫作虚受呢?当那些谤佛、谤法的人,在地狱中受大苦的时候,又苦又后悔,后悔死前没有好好地作各种灭罪的正行,那时心里面可眞的是五味杂陈呢!那时心里面才会后悔说:“我当初在人间时,为什么要为了一世的名闻利养去诽谤人家呢?”因为后来生起这一念善心,所以业渐渐地转轻了,渐渐转生到苦受较轻的地狱,再渐渐转生到饿鬼道,然后是畜生道,最后才又回到人间来,那眞的是痛苦!所以,“毕竟无有少分滋味可说”。所以造作恶业的目的只是追求一世中短暂的快乐;一世的短暂快乐很快就过去了,因为乐受总是很快就过去了,而苦受则往往会变得很长,结果就是要受未来世的种种痛苦,没有办法免除掉。可是当他百余劫受苦过后,苦受也是一样不存在了,那时候也是觉得往昔无量世的苦受,其实也是“毕竟无有少分滋味”可说。

  “为令未来远离此苦”,为了使未来世能够远离这些轮回之苦。因为在轮回的身心大苦中,能够当人还算是不错的,如果要是当被人家放生的鱼,那可就不好过了!就算是人家养殖场养出来的鱼,正要被放生之前,还得要待在很少的水里面跟别的鱼挤在一起,还要抢著浮出水面,看能不能吸到一口空气,那也是很辛苦的事。到放生以后,也还不晓得是要吃别的鱼?还是被别的鱼吃掉?都还不知道。但是,不管吃别人或是被别人吃掉,也都是无常而会过去的,所以这些苦受,从长时间看来也都是虚受种种的身心大苦。所以能够当人,已经算是好的了。但是,佛弟子为了想要自己离种种身心大苦,也为了想要让众生远离种种未来世的身心大苦,所以修菩萨行的人,应该要精进地、不生懈怠地发起大悲心,来利益一切众生。  说到这里,如果是一般人,不了解眞正佛法的人,他们会说:“我不去学佛,反正不论去到哪个寺院,若不是要作义工,就是要捐钱,都是骗我付出体力,付出时间,付出金钱。又得不到眞正的解脱,也得不到世间法上的利益,说是为我好,其实都是空谈。”所以他们不信布施的因果。眞正的菩萨就不一样了,他知道佛法的道理:我去利益众生是为我自己好;布施众生财物,也是为我自己来世好;供养三宝,来世有大福德,也是为我自己好。有智慧的人甚至反过来想:感谢众生有机会让我去种福田。这才是眞正学佛的人,能深信因果的人。如果你去极乐世界要种福田,那可就很困难了!因为没有众生可以让你种福田,你只能种十方诸佛的福田。可是到十方世界向诸佛种福田,大部分还是 阿弥陀佛的功德,不是自己的功德;因为你只是靠祂的力量,承接极乐世界的种种妙花,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那些妙花是 阿弥陀佛的,去诸佛世界的神力也是 阿弥陀佛的,所以大部分的功德还是 阿弥陀佛的。但是在这里,你可以纯粹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利益众生,去修集福德、累积功德。

  这里到处有福田可以种,不怕没有福田可以种;你想要种的福田,既有功德田,也有贫穷田,还有报恩田,到处都有福田可以种。可是去到极乐世界时,您想要种报恩田,要怎么种呢?你没办法种那个福田的。您想要供养 阿弥陀佛,那你拿什么来供养呢?拿 阿弥陀佛化现的东西来供养祂吗?所以没办法种福田。你去到那边见到了 观世音菩萨,心里面想要供养 观世音菩萨,结果你还是拿 阿弥陀佛的东西来供养 观世音菩萨,请问:你能种什么报恩田呢?没有机会的。但是在这里,福田是很多的:三宝是你的功德田、报恩田,父母是你的报恩田,师长是你的报恩田,根本上师是你的报恩田、功德田,众生则是你的贫穷田、报恩田。因为这里到处都有你的累世父母,对三宝与师长不也是时时可以用自己的财物来供养吗?所以到处都有福田可以种,所以还得真心地感谢众生可以作福田让我们行布施。  如果有人来向你化缘说:“现在景气这么差,你就随力、随缘,多多少少护持一些吧!”你可别起烦恼。假使没有力量,就布施少一点;有力量的话,就布施多一点,不管他是什么对象,除非是破坏正法的道场。这就是说,你在这里修集福德的机会很多,去到纯净世界时,种福田的机会就很少了;所以去到极乐世界之前,应该要把握机会多种福田。所以有的菩萨很有智慧,在极乐世界待过一段时间以后,知道娑婆世界修集福德很快,就去跟 阿弥陀佛禀告说:现在他自己有能力了,应该去娑婆世界利益众生、修集福德了!所以他就回来了。因为他在极乐世界种福田,很难修集福德。如果在那边所修的慧学已经可以了,阿弥陀佛会告诉你:“不要留在我这边了,快去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到处有福田让你种,你可以到处修集福德,快速累积你成佛的资粮。”你听了难道还不信吗?有智慧的人当然要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